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多种经济增长理论,选取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多变量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为:2000—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了经济增长;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测算结果放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贡献率;外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溢出效应,2010年以来此效应不断增强;劳动力、城市化水平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1997-2013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两个角度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空间经济影响特征明显,其中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呈空间溢出效应,信息基础设施呈空间竞争效应;信息基础设施的空间经济影响边际效果高于交通、能源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是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率先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呈现先降后升"U"型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欧亚国家决定联手打造"新丝绸之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丝绸之路"发展,学术界又很关注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宏观大背景下,运用动态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1980-2010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平稳性检验、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分析、协整关系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保持着长期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引致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又促进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运用熵权—TOPSIS法对2005—2015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省域物流竞争力进行动态分析与评价,在使用ESDA法分析物流竞争力空间格局演化和空间集聚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不同类型集聚区物流竞争力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05—2015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省域物流竞争力空间集聚在整体上有提高的趋势;不同类型集聚区的物流竞争力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高水平集聚区的空间溢出效应高于其他类型集聚区。基于以上研究,从构建西北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大力培育物流产业增长极、发挥物流产业集聚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等方面提出物流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5.
能源贸易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合作的关键领域。构建2007—2016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煤炭、石油、天然气贸易网络,对能源贸易网络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丝路沿线国家能源贸易网络密度总体呈现波浪式上升态势,但贸易联系不够紧密;煤炭、石油、天然气贸易无权网络与贸易加权网络的标准结构熵均处于0~1之间,表现为星型网络和规则网络之间的一种网络结构;沿线各国能源贸易网络聚类系数差别较大,平均路径长度在1.6~3.1之间。在此基础上,探究各国之间贸易紧密度增强的原因,鉴于"五通"可量化性及模拟的准确性,采用基础设施改善和非关税贸易壁垒降低刻画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设施联通与贸易畅通的实施效应。研究发现:设施联通与贸易畅通对沿线各国贸易联系有正向影响,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互联互通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31个省市1979-2012年的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转型期中国省际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形成机制,得出结论如下:经济波动在淘汰本地区低效率投资项目和企业、优化投资结构、从而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直接效应的基础上,因受中国地区间激烈竞争和产业同构的影响,会吸引邻近地区的优质资源,对这些地区的投资结构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并且,从动态视角的检验发现,相比于短期,两种效应在长期的作用更大.本文关于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对于解释中国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机理,以及对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加快国内市场一体化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估计了中国31个省份1999—2006年基础设施投资的相对效率,并以此代表各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的成效,进而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否存在空间溢出和门限效应。采用普通面板回归、空间面板回归和门限面板回归这三种基于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经济增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有所提高,即证实了空间溢出和门限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卢珊 《统计与决策》2023,(2):162-166
文章基于1978—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时间效应、空间效应与时空交互效应的动态面板空间杜宾模型,探究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并进一步构建双区制面板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在不同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区域之间,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异质性。研究发现:社会保障支出在短期与长期均促进了本省份的经济增长,同时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性,短期内抑制了其他省份的经济增长,长期内促进了其他省份的经济增长,且省份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省份内的影响效应;在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处于低区制与高区制两种状态下,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与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地区相比,高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2000-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群趋势以及正向空间自相关.利用2000年、2007年和2014年31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资本、劳动力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要素,人力资本、政府支出、贸易开放度和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仍占绝对优势,而传统研究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将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0.
依据研发投入到经济增长的两阶段性,在综合性实证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添加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国际性资本溢出因素,且将数据结构面板化,深入挖掘R&D驱动型经济增长协同因素的作用机制.同时,将影响因子依据空间距离衰减原则进行内外源分解,分别考虑其对经济增长的本土直接推动效应和跨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内源性和外源性的研发投入均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影响创新系统的诸要素对于R&D驱动型经济增长作用明显;内源性FDI正向促进经济增长,但外源性FDI未能发挥显著作用;邻近城市的外源性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会阻碍本地城市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处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数字化是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现实需求。同时,中国城市众多,城市之间经济增长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城市从数字经济获得的经济增长效应也可能不相同。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保持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可控,因此,数字经济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怎样的城市异质性还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协调问题。从集聚经济和“涓滴极化”理论出发,在理论上探讨了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存在城市异质性的逻辑。基于2013—2018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研究发现信息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和数字金融对城市生产率的均值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在基准模型上施加分位数约束和引入空间滞后项,构建面板分位数模型和分位数空间杜宾模型估算数字经济不同维度对城市经济增长在不同分位点处的回归系数,研究发现,宽带互联网、数字产业化和数字金融更偏向提升中小城市本地经济水平,移动通信更偏向提升大城市本地经济水平;数字产业化对经济水平的空间溢出表现为涓滴效应;信息基础设施只对大城市经济水平具有正向空间溢出,并未对中小城市经济水平产生积极的空间溢出,甚至构成阻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是控制城市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效率,还对邻近城市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影响在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行业之间存在一定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都有利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而Porter 外部性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负面影响。在空间溢出效应方面,Jacobs外部性对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城市具有负向溢出效应,Porter外部性对人力资本水平相近的城市具有正向溢出效应。此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本地区和人力资本水平相近城市的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邻近城市和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城市的经济增长效率因“虹吸效应”而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些研究,对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加快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效率,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我国345个城市的空间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绩效的空间相关性,通过Moran's I指数可以看出我国城市经济绩效与金融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运用SEM模型和SDM模型对2012年我国345个城市的空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城市经济绩效和金融集聚对相邻城市经济绩效的提高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度对城市经济绩效的提升有正向作用,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政府作用不仅对所在城市经济绩效的提高有正向影响,而且对周边地区有正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机会获得和经济成果共享三个维度构建了测度经济包容性增长指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1—2021年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水平进行了度量,进一步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包容性增长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包容性增长水平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但空间分布不均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邻近地区会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从短期和长期效应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包容性增长都具有直接和间接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内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且这一作用存在动态持续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东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大地区与成熟型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空间集聚的渠道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产生促进作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打造区域产业联动网络、推进高技术产业“聚链成群”的对策建议,为扎实推进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提升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16.
文章考察了1999---2013年期间“一带一路”沿线21个国家的公路、铁路、民航和水运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重点考察了中东欧国家层面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研究发现,民航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在“一带一路”21国层面显著为正;铁路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在中东欧国家层面显著为负;水运基础设施的经济增长效应在“一带一路”沿线21国和中东欧国家层面都不显著;考虑控制变量之后,公路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的显著水平有所下降,甚至变得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和产业发展进程中均呈现集聚经济特征,城市化发展中的要素集聚对集聚形态下的产业层次提升具有明显的推动。基于2005—2012年西北地区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城市化发展对产业升级的推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城市化发展带来的要素集聚对产业升级具有明显的正向推动,同时城市化集聚对相邻城市的产业升级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利用空间阈值权重矩阵进一步分析后发现,600km以内时城市化发展对产业升级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但溢出效应随空间距离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超出600km之后转为负向空间溢出,同时城市化发展中其他结构性因素对产业升级存在空间效应,空间效应方向和趋势由于各结构因素的特征而有所差异。基于上述实证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构建中国2000-2015年间30个省份多样化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空间杜宾模型及偏微分方法,实证测度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铁路在地理距离作用下对经济增长正向显著,在其他作用下不显著;公路在经济、产业和技术距离作用下高度显著,而在地理距离作用下不显著.综合距离作用分析表明,公路对经济增长存在积极的溢出效应,在统计上正向显著;而铁路则存在较弱的影响,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2002-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企业家精神指数的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企业家精神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企业家精神的测算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企业家精神从高到低依次是东部、中部和西部,西部地区的企业家精神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各地区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和空间溢出效应;省际间的企业家精神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其对本省份和邻近省份的经济增长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均资本存量和政府干预程度对本省份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邻近省份的影响不显著,但总效应均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增长效应和相关性分析一直是经济学者和经济地理学者研究的核心问题。文章应用传统的最小二乘和空间依赖性回归模型比较分析,分别以中原经济区的县级和市级的社会、经济数据,对中原地区经济的增长效应、溢出效应及溢出边界进行动态演化分析,得出:中原地区县域经济的增长集聚效应明显,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形成,总体呈现中心外围的辐射结构,但是市域尺度视角下,经济的空间依赖性不明显。邻近县域的经济增长对本地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溢出仅作用于地级市内,具有边界效应,这也说明经济增长的集聚与扩散密切关联。最后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提出相适应的发展策略,为中原经济区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