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基于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重污染类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同时将股权结构分为股权制衡度和股权集中度,检验其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基准回归下,绿色技术创新能够显著促进重污染类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通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股权制衡可以强化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而股权集中则会弱化这一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无环保投入及规模较大类型的重污染企业中,绿色技术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以及股权结构的调节作用均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文章比较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2006年至2008年的股权集中度、制衡度、企业绩效以及股权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研究发现,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股权因素已经逐步影响企业绩效,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低,股权越分散,股权制衡度越高,企业绩效越好;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的股权因素的构成因子和它们的比重是不同的,因而对企业的绩效的影响也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金融冲击和股权结构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机制,以2006—2017年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GARCH模型视域对金融冲击、股权结构与企业并购行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股市冲击、货币冲击及股权制衡度对企业并购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股权集中度对企业并购行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货币冲击对非国有企业并购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国有企业无显著性影响,汇率冲击对高负债水平并购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低负债水平下无显著影响;股权结构在金融冲击对企业并购影响过程中扮演部分中介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2006-2014年的1980家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现金流量组合法和综合指标打分法将样本公司进行生命周期划分,并考察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或衰退期时,股权制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股权制衡对技术创新没有影响,但是处于衰退阶段的企业股权制衡与技术创新有积极影响.无论当企业处于成长期还是衰退期,董事会规模及独立董事比例对技术创新都没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沪市2005~2008年四年共计384个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OSL法基本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股权结构特征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性质与企业成长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存在,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显著;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成长有较大的关系;股权制衡度对企业成长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丽  刘丹  王爽  魏巧真 《统计与决策》2017,(16):178-182
文章以100家上市央企2012-2015年4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盈利能力等10个要素对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监事会规模、股权制衡度、社会监督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央企环境责任显著正相关;成长能力、高管年龄、股权集中度与央企的环境责任履行状态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高管薪酬水平与央企的环境责任履行状态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我国2007年具有企业集团背景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检验了股权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股权制衡与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股权集中与全要素生产率负相关,最终所有者拥有上市公司的所有权、控制权均与全要素生产率负相关.保持股权结构一定程度的制衡,有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企业捐赠行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游士兵  黄柄南 《统计研究》2009,26(11):56-60
 2008年四川5&;#8226;12特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作为商业行为的主体,企业在灾区重建过程中的捐赠表现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甚至成为部分消费者选择的消费企业的前提,据此,本文拟从企业捐赠角度来研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通过对决定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企业捐赠因素进行调研,得到了两组因素。一组是消费者对企业捐赠的感知因素,分别是:质量、服务、品牌、信誉、时尚、满足、社会;二组是企业捐赠因素,分别是:捐赠数额、捐赠领域、捐赠资源、捐赠途径。本文对这两组因素分别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一分析感知因素与购买意愿的关系,回答消费者为什么购买捐赠企业产品;研究二分析企业捐赠方式与购买意愿的关系,回答消费者购买具有何种捐赠行为的企业产品。本研究通过采取相关分析、信度检验、Logit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对企业捐赠如何决定消费者购买意愿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国有上市企业改制数据,采用倾向匹配得分的差分内差分方法(PSM-DID),分析了国企改制过程中高管与普通职工薪酬差距对企业和员工层面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就平均处理效应而言,国有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得到的改革红利最大,但承担的成本也较高;就企业和员工绩效而言,改制后的内部薪酬差距能够促进企业绩效的改善,却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员工绩效带来负面效应,二者均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市场竞争机制的有效发挥,能够显著改善国企改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2007-2012年沪深两市样本公司的财务数据,并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分析法克服样本选择偏误导致的内生性问题,通过全面控制前期文献提及的诸多企业财务绩效影响因素后,实证分析了政府补助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文章实证结果显示,在系统控制企业规模、资产结构、资产周转率、最终控制人属性、两职合一、资产负债比率、流动性比率、高管薪酬激励、高管股权激励、股权制衡度、时间效应、行业效应和空间效应的影响后,政府补助对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显著正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中介效应视角,实证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过程中,管理者过度自信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即投资者情绪在对企业投资行为产生直接促进作用的同时,还通过塑造管理者过度自信最终导致企业投资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我国传统文化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出发,分析认为股权制衡总体上对家族企业提升企业价值具有正面作用,但当企业处于良好的发展环境时,股东间利益冲突开始增加,家族股东实施利益侵占的可能性大增,股权制衡的重要性凸显,此时有效的制衡更能提升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治  彭百川 《统计与决策》2022,(24):164-168
在我国致力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企业能否通过提升环境、社会、治理(Environment,Social and Governance,ESG)表现提高创新绩效,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实证考察了企业ESG表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ESG表现与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良好的ESG表现通过声誉效应和资源效应来提升创新绩效。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的ESG表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数据系统,分析了股权结构影响公司财务绩效的机制和渠道,发现股权集中度的提高一方面不利于股东利益的制衡和监督,直接损害了公司的财务绩效;但是另一方面却可以通过提高公司的决策效率间接提高公司的财务绩效,这两种渠道共同发挥作用最终使得股权结构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变动呈现倒U型关系.此外,由于自身特殊的经济属性,农业上市公司并不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资产规模对于财务绩效的影响有限,而企业的成长性则对财务绩效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中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债务结构和内部人持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相关的理论假设,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回归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二元制的董事会的领导权结构在成熟期企业内对企业的业绩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在成长期企业中则不显著;独立董事对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业绩都有显著的有利的影响;股权制衡力在成长期企业中对企业业绩产生了显著的负影响,而在成熟期企业内并没对企业的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债务融资对成长期企业和成熟期企业的业绩都有显著的负影响;增加高管持股比例在成熟期企业中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绩效,但是在成长期企业中则会对企业的业绩产生负面的影响;股权集中度的增加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不利的影响,这种不利的影响在成长期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文章使用2006-2015年的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依托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引入的融资融券试点,实证检验卖空机制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以验证卖空的外部治理作用.结果发现,在加入融券标的后,卖空标的公司的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都有显著提升;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证明卖空机制能有效发挥外部治理作用并影响企业行为.逐步放开卖空限制、鼓励金融创新是增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联动效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所有权结构对R&D投资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基于面板数据Vogt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对R&D投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证实:我国上市公司的R&D投资受到企业现金流状况的显著影响,现金流充裕的上市公司R&D投资强度更高;在堑壕效应与利益趋同效应的交替作用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R&D投资强度存在着先下降后上升的二次非线性关系;股权制衡对于加强R&D投资的积极作用并不显著;国有上市公司的R&D投资强度显著小于私有产权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8.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而企业创新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文章运用Python文本挖掘技术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考察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提升了企业创新水平;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提高管理效率、信息透明度、风险承担水平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来实现;将管理者过度自信和市场化进程引入实证分析中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会阻碍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而市场化进程则会增强这种促进作用;基于产权性质和企业生命周期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与非国有、成熟期与衰退期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股权分置改革背景,选择2007~2010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旨在揭示股权激励实施后的效果.研究发现:第一,股权激励的实施缓解了代理成本,提升了企业业绩,股权激励实施后的公司业绩要好于实施前;第二,决定股权激励效果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除了股权激励强度之外,还包括企业性质和资本结构;第三,不考虑其它影响因素,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效果要好于非国有企业;第四,资产负债率低的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将有利于减轻代理成本.上述研究发现为理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改善、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内部治理、外部环境与股权激励关系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005~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数据,使用Logistic离散因变量模型和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股权激励行为和激励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股权激励行为与激励水平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分别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2)股权激励行为与高管年度薪酬和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和经营风险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因素不相关;(3)股权激励水平与经营风险和公司成长性显著正相关,与股权集中度和公司规模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因素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