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根据我国1978~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资料,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探讨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和双向的因果关系,服务业的发展能较为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江苏第三产业现状及未来选择文/江苏省统计局肖群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三次产业比重,不仅体现出目前经济发展中的经济主体,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经济发展的阶段及特性;而且根据不同时期的三次产业比重变化还反映出各产业动态比较发展的快慢。因此,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水足迹理论测度了2002-2014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水足迹强度,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水足迹强度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水足迹强度驱动因素的空间效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足迹强度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存在空间集聚特征;水足迹强度空间集聚具有跃迁性,多以Ⅵ型为主,水足迹强度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环保投资比重、科技进步指数等因素对降低中国省际水足迹强度起积极作用,城镇化率、灌溉面积、市场化指数则会增加水足迹强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基于第三产业内部四个层次的划分,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趋势;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导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对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内部不同层次部门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确认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丽芳 《统计研究》2001,18(9):20-22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速度增长,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主要因素之一。从1980年到200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从381亿美元增加到4743亿美元,增长11.4倍,年均增长13.4%,外贸依存度(外贸总额与GDP的比值)也从13%提高到44%,我国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也从0.9%迅速提高到3.9%,我国在世界贸易大国中的排位也从第26位大幅上升到第7位。按不变价格计算,20年间,我国对外贸易总量年均增长11.1%,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8.9%。 然而,如何平衡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却并不存在公认的一致的分析方法,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872.5亿元,提升到了2013年的262204亿元,增长了300.52倍,第三产业增速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从统计数据看,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数额排名较高的地区包括广东、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四川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8242.31亿元,处于国内中等水平;从第三产业占比看,国内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较高的地区包括:北京、上海、西藏、贵州、天津、海南、广东等省市,四川占比34.5%,处于国内中等偏下水平,可提升空间较大。研究和体会国内外发达地区服务业改革发展的举措和经验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曹桂芝 《浙江统计》2003,(10):13-14
第三产业繁荣兴旺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台州市第三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通过1985年以来17年的高速增长,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76.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31倍,平均每年增长15.4%,总量居全省第五位。但由于种种原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全省各市中居末位。一、发展的简要回顾从台州市1985年至200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化情况看,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比重差距…  相似文献   

8.
2004年的中国经济,由于实施了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从总体运行情况看,增长速度比较快,效益也比较好。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3%,第二产业增长11.1%;第三产业增长8.3%。工农业生产形势均比较好。粮食、棉花丰收,粮食总产量扭转了1999年以来连续5年的下降局面,比上年增产9%;棉花生产量增长30%。工业生产增速超过一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国内消费品市场平稳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10.2%。对外贸易规模扩大,贸易额创历史新高。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提高,城乡居民…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出现了历史性的积极变化。根据初步核算结果,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6.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46.1%,比第二产业高2.2个百分点,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是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1978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3.9%,不仅低于第二产业(占比47.9%),也低于第一产业(占比28.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服务业发展开始加快。1979-2013年,第三产业年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第三产业区位分布的空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产业作为衡量现代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用空间统计方法测算第三产业空间集聚和溢出效应,考察我国第三产业空间区位分布格局.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空间分布不是随机的,而是基本呈现出“东部高值集聚,西部低值集聚”的分布格局.此外我国第三产业不仅整体上具有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在三大地区内部也具有空间集聚效应.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长江、珠三角地区对东、中部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具有空间效应,但对西部地区的空间影响程度较为微弱.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人均水足迹、水足迹强度、水足迹土地密度和水足迹废弃率衡量水足迹效益,基于1998-2014年城市空间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空间纠正系统GMM法实证发现:城镇化与水足迹效益存在空间自相关,水足迹效益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显著提高了中国人均水足迹、水足迹土地密度和水足迹废弃率,但未显著降低中国水足迹强度。分区域与分城市类型看,城镇化显著提高了三大地区和三类城市人均水足迹和水足迹土地密度,其中东部地区和地级以上城市两者增幅最大;城镇化未显著降低中西部地区、地级市和县级市的水足迹强度,但显著降低了东部地区和地级以上城市水足迹强度;城镇化显著提高了中西部地区、地级市和县级市的水足迹废弃率,但对东部地区水足迹废弃率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也未显著降低地级以上城市水足迹废弃率。据此,中国必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提高水足迹效益,缓解城镇化进程中水资源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虚拟水的分析方法对福建省1998-2013年水足迹时空分布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1998-2013年福建省的虚拟水总量丰富,呈上升趋势,虚拟水进出口贸易逐渐发达,居民对本地水资源的依赖度逐年降低.同时,福建省水足迹空间分布极不均匀,闽南和闽中经济发达地区的水足迹总量所占比重较大,且虚拟水对外贸易发达,而闽西、闽北和闽东的水资源自给率接近100%,虚拟水消费高度依赖本地水资源,这将给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福建省人均水足迹虽然全局空间相关性不显著,但是局部空间相关性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准确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湖北省1978~2011年数据,通过坐标图直观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VAR模型分析等对城镇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相互影响;从短期来看,产业结构优化有助于城镇化进程,但城镇化并不能带动第三产业就业的发展;城镇化对于第三产业产值的影响可以立即显现出来,而第三产业产值对城镇化的作用具有滞后性;城镇化进程并不完全表现出惯性特征,并具有后发优势。因此,必须努力培育新兴工业企业,逐步推动农村人员转移,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城镇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朝阳产业的环保产业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呈持续增长的态势,但学术界对环保产业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大多侧重定性分析,文章拟应用灰色关联度和序列平稳性、协整及Granger因果关系等计量检验方法,实证分析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的拉动作用及程度,结论是:这种拉动作用及程度呈现刁;断放大态势,环保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顾人俊 《统计研究》1987,4(2):63-66
根据资金密集程度、劳动力容量大小和生产经营技术水平高低,把产业划分成资金密集、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等类型,对于研究我国产业占用资金集中程度的现状及其变化与我国的国情国力是否相适应;研究产业占用资金对劳动力容量大小及其变化,分析与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适应的情况;研究产业生产经营技术水平的构成及其发展,是否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作为国家合理利用生产建设资金,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安排就业,以及制定生  相似文献   

16.
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双驱动”,两者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章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构建对外贸易开放、国内贸易成本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关系的理论模型,讨论了对外贸易开放和国内贸易成本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提出研究假设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开放是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最重要因素,国内贸易成本是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最重要因素,对外贸易开放、国内贸易成本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均有正向影响。但三者在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均表现出不同特征,具有区域异质性。东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开放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显著大于国内贸易成本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表现为共生效应,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来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国内贸易成本的影响显著大于对外贸易开放。  相似文献   

17.
彭志龙 《统计研究》2007,24(1):32-34
摘  要:理论与实践都表明,提高消费率会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本文根据最新编制的全国投入产出表,具体测算出一个因果关系,即提高1个百分点的消费率可以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26个百分点。此外,本文还得出其他几个重要结论,包括:影响第三产业比重的因素除了消费率外,还有产业分工、消费结构、投资结构等;与日本相比.我国在生产消耗和最终消费中对第三产业需求比例明显偏低;但投资中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例高于日本水平;不能简单地把第三产业比重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趋同测度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构造了一个度量产业结构趋同程度的新指标,以测度不同区域产业结构之间的差异程度.研究表明,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产业结构表现出明显的趋同程度,但不同的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对外贸易开放程度和投资水平对产业结构趋同程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2004年的中国经济,由于实施了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从总体运行情况看,增长速度比较快,效益也比较好.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3%,第二产业增长11.1%;第三产业增长8.3%.工农业生产形势均比较好.粮食、棉花丰收,粮食总产量扭转了1999年以来连续5年的下降局面,比上年增产9%;棉花生产量增长30%.工业生产增速超过一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国内消费品市场平稳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10.2%.对外贸易规模扩大,贸易额创历史新高.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又有增长.金融运行平稳,货币信贷增势减缓.但是,由于经济的高增长,对原材料、燃料需求旺盛,煤、电、油、运供需紧张的局面虽稍有缓解,尚难有根本性的好转.  相似文献   

20.
发展第三产业——改善供给与扩大内需的结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宁 《江苏统计》2000,(5):32-33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第三产业有了较大发展 ,但仍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本文通过揭示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一、二产业发展水平、消费品和服务社会化与商品化程度、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人口城市化程度、居民消费需求等 ,提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