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突破从速度、规模等单一指标去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表象,创新性地概括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质量的内涵.同时构建了产业导向性、产业带动性、产业市场化、产业创新性、产业效益性五个一级指标和十七个二级指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28个省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部省份综合质量领跑,但产业创新“掉队”;中部省份创新能力突出,但市场拓展“缺位”;西部省份市场表现积极,但产业反应“冷淡”.  相似文献   

2.
全局性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特点.文章阐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局性的含义、特点,从产业波及效应、就业带动及市场潜力三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阐述了相应指标的计算方法.最后,从“全局性”出发,初步界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为评价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定量测度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各级区域经济空间的耦合发展效率,以容量耦合的分析框架为基础,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系统及其耦合发展效率测度模型。以2010年度横截面数据为样本,对中国31个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的耦合发展效率进行实际测度,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的耦合发展效率依次降低;31个省份中,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安徽6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领先于区域经济空间的发展效率,其余25个省(市)的发展效率则滞后于区域经济空间。  相似文献   

4.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是影响该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包含了产业中人力资源和产业内外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两部分,这两部分从生态角度进行评价,可以分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存力、竞争力和发展力三个评价指标.生存力和竞争力反映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本身,发展力反映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文章从这三方面设计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评价提供科学的方法,并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西安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战略性、成长性和创新性,科技创新是其发展的灵魂,研究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西安高新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4个细分行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创新能力主要体现为创新转化能力、创新保障能力和创新实现能力。根据评价结果将产业划分为领先型、优势型和潜力型产业,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首次建立起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王晶 《统计与决策》2012,(22):59-61
文章在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现状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我国能源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C-OWA算子构建了带有偏好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模型,利用该模型不仅能利用客观评价信息,还能综合评价者的主观信息,有效保证评价结果的合理性;最后给出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过程和能源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方法,丰富了我国能源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构建了战略新兴产业管理多层次技术创新协同演化模式,揭示了战略新兴产业内创新主体、组织结构与外部环境诸要素对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协同演化的作用机理与路径。研究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资源约束动力对技术创新种群的形成负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内创新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外部环境等三层级要素对战略新兴产业的管理模式创新和技术协同创新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学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必然需要相应人才的有力支撑,人才队伍的规模大小,素质优劣以及结构的合理与否均会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国各区域在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制定科学、全面的区域人才发展规划,以切实保障区域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本文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发展的现状与问题,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人才发展的对策及人才发展规划制定的要点与实施建议,为地方政府或部门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创意产业集群内企业选择和利用何种互补性知识更有利于促进集群知识共享与传播、提高创意产业集群效应的问题,文章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来评价创意产业集群知识互补度,构建了创意产业集群知识互补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创意产业集群知识互补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对企业集群创新能力进行了界定,对其构成进行了分析.其次,提出了企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的原则,设置了三个层次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级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对企业集群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文章的独特之处在于选取了集群创新的网络特性作为出发点,突出了核心企业在创新的主导作用,重点关注了动态性和非物质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2010年9月,刘奇葆书记在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谈到四川产业发展时明确指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我们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形成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在会上,蒋巨峰省长在谈及相关问题时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工业7+3发展规划,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推进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标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晶  何锦义 《统计研究》2011,28(10):3-8
 自从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来,已有专家学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和诠释,但是鲜有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标准方面的研究。本文在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框架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划分和界定,在此基础上利用2004年和2008年两次经济普查的数据对其增加值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2008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大约为5.82%,其中,制造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为3.33%,服务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为2.49%。文章最后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多种动态评价方法评价结论非一致性问题,在Borda法的基础上,对不同相容动态评价方法的排序结果进行组合,提出基于Borda法的动态组合评价方法.构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Borda法的动态组合评价方法对2009-2013年期间东部地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进行动态组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较稳定,北京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最强,排名稳居第一;江苏和广东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较强,排名前三;海南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较弱,排名一直处于东部地区末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2012—2019年中国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标准差椭圆法和马尔可夫链法考察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其演变。研究发现: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尼系数处于较高水平,区域间差距是导致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存在显著的非均衡特征,主要集中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分布重心由"西→西南→南"移动。未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演化将呈现中、低端弱化与高端强化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文章构建了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择优评价体系,构建了包含产品设计研发能力、企业互补性、企业整体实力、学习和创新能力、企业的可整合性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择优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传统的基于欧氏距离的TOPSIS方法的不足,提出利用灰色关联度改进欧氏距离的度量策略,给出了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择优评价方法.最后实证对比分析了传统TOPSIS方法与基于灰色关联度的TOP-SIS方法在虚拟企业合作伙伴择优评价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分析和评价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对于提高企业的整体创新水平、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阐述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引入DE—BP神经网络模型,以实例验证了这个评价方法,希望能对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评价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发投入强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运用Hansen面板门槛回归技术考察了研发投入强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关联.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强度对产业绩效的影响呈显著的倒“N”型非线性特征.进一步基于空间异质性和产业异质性的双重视角考察发现:一是研发投入强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门槛效应,东部地区表现出边际效率递减的正向非线性特征,而中西部地区则和全国情况基本一致;二是研发投入强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的门槛效应表现出明显的产业异质性,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均呈现倒“N”型关系,节能环保、新材料和生物等产业均存在“U”型关系,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则表现为正向非线性效应.因此,实施差异化的研发政策,兼顾研发资源投入能力与管理能力提升应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活动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产业创新能力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定期的产业创新能力评价对产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针对产业创新能力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和信息不完整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三参数区间灰数的产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在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提出利用三参数区间灰数作为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标度,给出一种基于三参数区间灰数的产业创新能力TOPSIS评价方法,最后实证分析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我国29个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和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区域差异特征.结果显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程度区域分异明显,东部地区的集聚程度最高,中西部地区的集聚水平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呈现集聚与扩散并存的现象;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对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均有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规模经济、城市化率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大,资本存量的提升则有助于中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