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根据产业发展特征,文章运用DEA方法评价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绩效.建立与产业发展相关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以中国29个省区作为决策单元,以2012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绩效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发展绩效较高,资源利用效率较高,不同区域间以及同一区域内均存在较大差距.同时运用DEA投影分析探究绩效较低的地区投入产出效率低下的原因,并以陕西为例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在产业政策方面应注重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现有资源的投入利用效率和产出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2.
农民家庭收入对城镇住宅价格支付能力强则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反之则不利于推进城镇化.通过构建农民家庭收入与城镇住宅价格支付能力评价指标,对全国以及各地区农民家庭收入对城镇住宅价格支付能力进行评估可知,从全国平均状态看,支付能力较弱.分地区看,东部除河北、山东、江苏地区外,其他地区支付能力不足,北京、上海与海南为严重不足;中部地区支付能力略强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与东北大部分地区支付能力强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川、陕西支付能力存在不足,内蒙古支付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3.
一个地区根据区域战略发展的需要进行产业的发展规划并适时进行调整与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一工作必须要有对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正确认识.而这又是建立在对产业的正确分析与评价基础之上的.对行业的评价.可从体现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个方面入手.文章以重庆市为例,对区域内的制造业行业进行了相关分析,同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些行业的发展给予了评价并对其未来发展规划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十分明显,通过构建地区发展差距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评价模型对山东省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进行评价,揭示了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的统计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中国2001~2007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进行协整检验,并在协整分析基础上,对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互为长期因果关系并呈现出由东部、中部和西部逐渐减弱的梯次分布.文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针对实现中国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良性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农户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涉及农业发展、农民生活、农村教育与文化、农村社会保障四个方面的民生工程满意度进行了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农民对民生工程满意度非常高.同时针对调查研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政策执行的管理、防止政策执行的异化、开拓资金来源的渠道、建立长效运行的机制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不能低估农业结构调整的增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全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持续回落的情况下,浙江、福建和山东等省农民收入仍保持了相对较快的增长.为总结三省农民增收的经验,进一步探讨农民增收的途径,我们对三省部分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的主要结论是:(1)"农业结构调整+非农产业发展+城市化"是三省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市场经济和家庭经营有机结合,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可能;(2)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微观增收和宏观减收的不对称性正是市场经济起作用的表现,不能低估农业结构调整对其他产业产生的增收效应;(3)发展非农产业和推进城市化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途径,但是发展非农产业和推进城市化是有条件的,不能急于求成,(4)要高度重视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民的总体素质,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非农产业和推进城市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问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本文尝试设计一套统计指标体系,对地区社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对现有相关成果进行考察研究后,提出了统计指标体系及其设计原则、评价方法,以求在利用现有政府即时的统计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监测分析和区域之间的对比分析。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统计指标体系设计1.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问题的研究情况及其评价作为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于美国的一种以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指标运动”。迄今为止,由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文章依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美好生活、平衡发展、充分发展和绿色发展4个维度来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粗糙集与相关系数指标筛选方法最终选定了12项指标。借助德尔菲-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方法,探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格局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北京、上海、浙江和广东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最为优异;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仍然客观存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差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文章构建了由区域知识创新能力、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区域创新环境与潜力三个要素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利用中国2006年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数据进行实证得到了以下结论:影响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大小因素依次为知识创新能力因子、经济投入因子、技术创新因子、创新潜力因子和创新环境因子;北京、广东、上海、天津区域创新能力较强,但不同地区在创新能力和经济投入等各方面的突出表现不完全一致.进一步,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对皖北地区的实地考察和1992~2010年农民收入的统计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十二五时期影响安徽农民收入倍增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民受教育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增收有显著影响,欠发达地区、农业大省与农民工流动的省情对安徽农民增收影响极大,皖北地区的土地流转、政府引导、农民培训和致富带头人培养、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等问题影响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而城镇化水平、财政支农还没有产生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分别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上海、广东等六省市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金融发展差距可部分解释经济增长的差距;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的关系在上海、广东及东部地区表现为正相关,而在中西部地区却表现为不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泰尔熵指数,对1997~2007年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距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这11年间,中国总体能源效率差距明显下降,将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其中区域内能源效率差距快速下降,区域间能源效率差距显著增加.从三个区域上看,东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差距略有增加,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差距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三农问题"是事关全局的重要问题.要彻底的解决横亘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这一世纪难题,首要的是要解决农民面临的贫困问题.然而目前对农民贫困的解释中,多关注于经济因素的分析,忽视了科技教育与贫困、发展之问内在的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文化的测量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当前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中国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建立企业文化的必要性,而要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是测量与评价本企业的企业文化.文章在通过对各行业的企业员工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中国企业文化测量与评价的量表及维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统计方法对中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对产业结构转型变动进行测算;对产业关联度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对产业生态化进行定量研究.围绕实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生态化的目标,以典型省份的统计数据测算为基础,给出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APEC作为一种非约束性经济组织,致力于推动其成员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为更多了解APEC区域自该组织成立尤其新世纪以来的发展变化,本文以近年开放推进与发展最为引人瞩目的领域之一的服务贸易为对象,对其发展态势、构成及其在地区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了解中国作为其中重要角色之一的情况,文章第三部分特别对中国服务贸易及其在APEC区域中的地位与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AHP的区域乳制品产业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和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不同地区乳制品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对中国乳制品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得出了新疆乳制品产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和排名.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因子,加强水资源环境保护是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要求。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水资源环境状态,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基于DPSIR模型建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现有综合评价研究在赋权方面的单一性,采用DS证据理论思想,融合独立度、非均衡度、贡献度及灵敏度属性信息进行指标赋权;采用熵值法与灰色关联法进行时间集成赋权。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距离贴近度与方向贴合度的改进TOPSIS模型,测算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水资源承载力。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间水资源承载力地区发展不均衡,空间差异显著,整体呈现下游地区大于上游地区,上游地区大于中游地区的特点,下游长三角地区及上游川渝地区表现最优,进一步表明实证模型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为促进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协调发展,各地区应因地制宜,依据地区实际经济社会与地理环境,对水资源进行科学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20.
区域科技发展水平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科技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科技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投入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管理水平、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和利用科技知识能力及水平的尺度.科技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是对国家或地区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作出客观、准确的认识和测度.在进行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时,应从投入--产出--社会经济发展3个方面考虑.因为科技投入是科技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科技产出是科技活动绩效的直接结果,而社会经济发展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投入--产出--社会经济发展三个方面代表了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三个有机联系的不同侧面,每个方面的评价指标都应当有所侧重、有所区别,最后通过适当的方式将其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