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帆 《四川省情》2010,(1):64-64
四川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为考察四川省就业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按照欧洲工业委员会的方法,从结构变化度、结构变化协同系数和结构偏离度三个指标加以判断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名义工资增长会促进就业增长.名义工资增长与产出增长共同促进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减小,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减小促进就业增加.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名义工资上升促进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减小.名义工资增长、就业结构偏离对就业增长影响不显著.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工资上升会促进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减小.在名义工资增长率和就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减小会促进就业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及其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来看,协调发展既应强调协调,也应强调发展,是协调和发展的综合体.已有文献中,有学者用离差系数来测度协调发展水平,事实上,离差系数只能测度一组数据的离散趋势,也就是说只能测度协调水平,而无法描述系统间的发展度,离差系数在测度协调发展水平时存在一定的局限.但不可否认,离差系数在测度协调度时有着先天的优势,在离差系数上加权发展度效应,则可以更加科学的测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已有产业结构同构化指标适用于两两地区之间的同构化测度,缺乏从整体角度提出多个地区的测度方法。运用成分数据统计理论,在三元图直观反映产业结构整体演变的基础上,提出结构中心和结构离散度指标来整体测度产业结构同构化,并对中国31个省份以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同构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31个省份整体同构化程度比较稳定,东部区域同构化程度最低,而不同区域则呈现出不同的同构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周荣蓉 《统计与决策》2016,(10):136-138
文章基于1995-2013年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计算了安徽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与结构偏离度.接着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建立了分析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计量模型.结果显示:安徽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失衡.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的SE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  周兵 《统计与决策》2008,(11):109-111
文章引入"潜变量"的概念,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考察了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从统计上说明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关系的显著性,产业结构对三次产业产值的影响以及就业结构对三次产业就业量的影响都与我国当前的经济特征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7.
李铄 《统计与决策》2017,(8):121-125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就是要强化供给领域的结构性改革,从生产领域入手,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而需求结构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需要通过产业关联分析来测度.文章利用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12年投入产出表,将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进行联结,通过测算国民经济17个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结合产业关联分析来测度最终需求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我国进行供给侧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与方式.  相似文献   

8.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扬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2000年以来扬州市劳动力资源供给和岗位需求总体状况、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比较,得出扬州市就业结构存在的三个问题: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程度低,二、三产业就业增长速度远慢于经济增长速度,就业结构内部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9.
海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省基于自身特殊的地理、经济和社会因素,在产业结构方面有自己的发展特点。本文对海南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进行一个尽量全面的梳理,在描述海南省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趋势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度、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分析,研究海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至今,江苏产业结构始终处于不断优化和升级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进促进了就业结构的变动,而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双重变动对人口流动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本文运用发展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剖析了江苏产业结构演进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据此阐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于斌斌  申晨 《统计研究》2020,37(2):65-79
我国城镇化发展已由以城镇化率增长为主的传统城镇化迈入以质量提升为主的新型城镇化,而城镇化效率是反映城镇化质量的综合指标。本文从产业和空间两个维度构建了我国城镇化效率提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对城镇化效率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与产业间结构的服务化调整相比,产业内各行业生产率增长才是城镇化效率提升的主要来源,并在考虑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在省域空间范围内,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更有利于城镇化效率改善,但这一影响效应伴随着城镇化率提高和城市规模扩大而变弱。本文蕴含的重要政策启示是,当前我国应将城镇化效率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考量目标,并以生产率增长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方向,尤其是在城镇化程度和城市规模均不高的情况下,慎重采用服务业对工业的“腾龙换鸟”或“退二进三”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莫扬等 《统计研究》2014,31(12):82-87
本文利用结构突变理论重新检验EH假说,发现Campbell和Shiller(1987)模型隐含了有关单一利率的结构突变特征的两个条件:存在共同结构突变点;在共同突变点的突变幅度也完全相同。只有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传统EG检验才不会错误拒绝EH假说。本文针对z这些问题改进了实证模型,重点转变为分析EH假说在中国市场不成立的原因,发现排除“利率倒挂”和各利率的共同结构突变点的干扰以后,EH假说分别在SHIBOR长短期利率成立。SHIBOR隔夜拆借利率是一个结构突变的稳定过程。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判断直接关系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调控方式的选择。在索洛模型框架下结合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构建经济增长系统模型,并提供利用经济结构演变信息来预测未来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简单方法;根据实际经济数据和对未来结构转型的情形设定,对中国"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率进行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在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出现明显下降,大约处于6.22%7.17%之间。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于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为动力的新的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滞后表现在金融结构长期处于失衡、资本积累难度大、金融资源利用效率低和金融市场发育不成熟。美国发展区域经济中实施区域金融政策取得了成功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地域广、经济基础薄弱和金融环境落后等实际状况 ,在西部开发中需要把金融政策统一性与地区差异性协调起来 ,实施有针对性的区域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15.
主成分的相关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秀梅 《统计研究》1993,10(4):63-65
主成分分析作为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之一,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近几年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例如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评价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等等。这些应用成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但也引起不少争议,除了极少数人对主成  相似文献   

16.
2000-2005年:我国职业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通过与2000年人口普查比较,分析了当前我国职业和社会阶层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职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加快,但社会阶层结构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十大社会阶层呈现金字塔形状,中间阶层规模较小,农业劳动者仍占主体,区域间差异显著。建议适时进行有关政策和制度调整,推进职业结构现代化,协调区域发展,缩小阶层之间经济社会差距,促进社会阶层结构向现代化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表现得较为明显和严重,投资行为的有效性已成为制约公司质量提升和长期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以中国上市公司2007年与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将其投资行为分为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检验国有与非国有控股公司的负债结构差异,考察所有权结构和负债结构对投资行为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内部现金流的增加,国有控股公司的过度投资现象比非国有控股公司更为严重,同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也会刺激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会计实务现状出发,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会计信息结构模式的变化过程,指出从"窄型结构"向"宽型结构"的拓展是会计信息结构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的状况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不同的产业结构必然带来不同的经济增长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建立了国内生产总值与三次产业总产值的计量模型,目的在于从定量角度来讨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并对我国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模型 本文中X表示GDP,X1,X2,X3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和总产值,α1,α2,α3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对总产出的贡献率,且α1 α2 α3=1,α1、α2、α3>0;X与X1,X2,X3之间的关系为:X=βX1α1X2α2X3α3(1)(1)式不仅反映了第一、二、三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