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志勇  刘颖 《统计与决策》2016,(12):102-105
文章以湖北省为例,对长江中游地区耕地资源数量与粮食生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整理1978-2012年间湖北省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数据,运用Eviews计量软件对湖北省的耕地资源数量变化情况及其与粮食生产的相关性做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1978-2012年,湖北省耕地资源总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均呈直线递减趋势,其中耕地资源总面积年均减少0.35%,人均耕地资源面积年均减少0.71%;粮食总产量与粮食单产总体上都呈递增趋势,但是波动幅度较大,粮食供给仍然面临巨大挑战;粮食总产量年变化率与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相关,从长远来看,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逐渐加深.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与粮食生产具有相关性且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不同因素对水稻生产能力的影响,基于C-D生产函数构建了一种投入要素产出弹性动态分析方法,文章以1978年-2012年我国水稻生产数据为基础,测算了资本和劳动对水稻单产的动态产出弹性,并依此考察了2001年-2012年我国水稻生产中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等投入要素对单产增长贡献率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1年-2012年,我国水稻单产的资本产出弹性逐渐增加,劳动产出弹性逐渐下降;水稻单产增长的资本贡献率波动中显著上升,由29.21%上升为74.72%,劳动贡献率单调下降,由41.25%下降到9.17%,广义技术进步贡献率表现为波动中逐渐下降,由29.54%下降到15.81%.机械、化肥、种子和农药的产出增长贡献率占较大份额,成为水稻单产增长的主要投入要素.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我国1978~2007年的粮食生产及其影响因素的数据,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了粮食生产的预测模型,并进行了计量经济学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两个最主要因素是实际播种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循环型农业的“3R”原则,以农用化肥施用量、农业从业人员、农业能耗量及农作物播种面积作为黑龙江省循环型农业综合效率评价的输入指标,以农业总产值、耕地产出率、主要农作物单位产量作为输出指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通过构建DEA模型,对黑龙江省16个地区的循环型农业的综合效率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粮食生产函数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用内蒙古1988~2006年问的粮食生产相关投入要素数据,通过逐步回归、自回归与异方差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内蒙粮食生产函数.分析发现:土地利化肥施则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要素,并认为在土地利化肥施用达到极限时,技术进步是提高粮食产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增长型经济预测模型优选与识别方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湖北省支出法生产总值预测为例,探讨了经济序列预测中增长型曲线预测模型的优选途径和参数识别方法。在增长曲线模型数学性质及序列特性研究基础上,结合实测资料分析,分别采用增长特征法进行模型优选以及三和法进行模型参数识别,确定了湖北省支出法生产总值修正指数曲线预测模型。经验证,外推预测性能优良,表明基于增长特征和三和法的模型优化设计适于经济时间序列外推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7.
数字快报     
《四川统计》2013,(1):8-9
全国:2012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粮食生产投入继续增加,农业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粮食生产获得了好收成。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比2011年增产1836万吨,增长3.2%。(国家统计局)  相似文献   

8.
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的协调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从我国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反映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关系的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近5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的协调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协调我国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江松颖  刘颖  金雅 《统计与决策》2016,(14):118-121
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维护粮食安全战略意义重大.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1998-201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粮食生产发展,并结合粮食生产现实状况研究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及其变迁.研究表明:耕地、劳动力、农业机械、有效灌溉率和抗灾能力等因素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不利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发展;粮食财政支出与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促进了粮食产量迅速增加,但是最低收购价政策市场扭曲效应日趋明显.为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发展,应重视对耕地数量与质量的保护;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培养职业农民,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粮食财政支持政策,建立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有效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粮食生产资源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测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经济发展迅速,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地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各大产业的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定量测算科技进步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把握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对于提高经济预测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由粗放型扩张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选取化肥施用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作为江苏农化用品投入的输入指标,粮食产量作为输出指标.对江苏省12个城市的农化用品投入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各地区农业生产中农化用品投入整体效率不高,仅为25%.DEA技术有效率高于规模效率.导致各地区非有效的主要原因是投入要素配置不当.规模不足.存在输入冗余和输出不足.通过调整农化用品投入数量和比例,DEA非有效地区的输出指标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一种较为有效的工具来提高税收收入预测精度,利用1985-2004年的样本数据,建立了五个模型来预测中国2005年的税收收入。结果表明:ARMA(1,1)模型中,以GDP为外生变量的自回归模型、以政策因素为虚拟外生变量的自回归模型以及对数线性移动平均模型都是预测税收收入的有效模型,但以GDP为外生变量的自回归模型在预测2005年税收收入时,预测值与实际值的预测偏差仅有1.23%,此模型在预测税收收入时预测精度最高,是预测税收收入的一种较为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工业化大省,既面临发展问题,又面临减排的压力,如何协调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探讨。文章利用2000~2010年湖北省碳排放总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回归分析和碳排放强度的研究,阐述了湖北省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建立了两变量的计量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长期平稳,即随着湖北省经济水平的提高,碳排放量也将随之增加,但是湖北省的碳排放强度在全国范围内保持较低水平,且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叶天勇 《统计研究》1990,7(4):54-56
一、我国粮食生产周期波动的成因(一)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40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投资的比重和增幅不大,农业生产条件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加之原有设施老化,粮食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十分脆弱。自然灾害一直是引发我国粮食生产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二)生产要素投入对粮食生产的制约。我国人均占有耕地少,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差,粮食生产一直受生产要素投入的制约。投入农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等生产要素的增减能直接引起粮食生产的波动。  相似文献   

15.
1994年,顺应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和要求,我省紧抓农业生产的难点和重点,确保粮棉生产稳定增长,对种植业生产明确提出了“提高单产,稳定总产,调整结构,增加收入”的指导思想。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广大农民依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结合经济效益调整种植结构,在遭受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省种植业生产仍然获得了较好收成,粮食虽然减产,但仍为历史上的较好收成,棉、油、糖、菜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灰色模型在铁路客运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客运量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是正确制定铁路客运营销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在传统GM(1,1)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调整发展系数和内生灰作用量的灰色预测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湖北省铁路客运量进行预测.实验结果验证了此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农业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不少差距。差距所在,即潜力所在。本文概述了农业技术在我省粮食生产中的应用现状,揭示了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生产增长两者之间的量化关系,并就目前农技开发、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一、应用现状1.在粮食品种方面,通过实施“8812”和“9410”工程提高了我省水稻单产和良种化程度。特别是“9410”工程选育了一批优质早籼新品种,加大了推广力度,优质早籼面积1998年达到455万亩,占早稻面积的40%,有效地改善了早籼品质。2.在栽培模式方面,以抛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代表性粮食品种稻谷为研究对象,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与中国23个稻谷主产省份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判断中国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偏向及其增长路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稻谷生产主要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较为稳定,观察期内劳动力、农业机械与化肥产出弹性均值分别为0.066、0.050和0.005,其他要素整体趋势波动较大,均值为-0.459。各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强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农业机械、劳动力投入和其他要素间替代关系显著较强,化肥与劳动力之间替代关系较弱。不同功能区稻谷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始终高于土地生产率,数值差异明显。因此,中国稻谷生产已从土地生产率导向路径转向劳动生产率导向路径,应根据生产要素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因行施策选择适合的粮食生产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市场化与供给多元化条件下农产品生产频繁波动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特征事实.客观面对农产品生产的正常波动,努力防止和规避农产品生产的异常波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首先给出了一个农产品生产异常波动的预测方法与模型,然后以湖南粮食生产为例进行了相关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新上市产品的市场需求在成长期是呈增长趋势并在成熟期稳定为常数的阶梯形式.文章建立了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与生产规模有关的新上市变质品生产库存模型,运用分段搜索得到了最优生产策略;利用算例对主要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证明了该模型的生产策略是有效的,为管理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