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我国林业产业集聚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我国29个省份2005-2014年省城空间面板数据为分析样本,分别运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的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对林业产业集聚现象及其成因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林业产业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与空间相关性,林业产业空间集聚度与资源禀赋、已有规模水平正相关,与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成本负相关,区域创新在产业空间集聚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全面体现.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我国345个城市的空间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绩效的空间相关性,通过Moran's I指数可以看出我国城市经济绩效与金融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运用SEM模型和SDM模型对2012年我国345个城市的空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城市经济绩效和金融集聚对相邻城市经济绩效的提高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度对城市经济绩效的提升有正向作用,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政府作用不仅对所在城市经济绩效的提高有正向影响,而且对周边地区有正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马骊 《统计与决策》2007,(19):29-31
本文在简单介绍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经济方法的基础上,对它们在经济研究中的主要应用领域及代表性成果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在经济研究中广阔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梁雯  张伟  秦胜杰 《统计与决策》2016,(15):138-142
考虑到物流业FDI集聚的空间地理特征,将空间依赖性因素和传统因素同时纳入分析范式当中,文章通过利用安徽省各地市2004-2013年统计数据和空间地理权重矩阵,计算Moran's I指数并构建SLM、SEM空间计量模型检验物流业FDI空间集聚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各地市物流业FDI集聚具有地理上的空间依赖性,且其呈明显地动态演化特征,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空间依赖性会愈加明显.传统因素中制造业集聚、地区对外开放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政府市场干预起到显著的反向作用.从跨期模型检验结果可以看出,这些因素存在跨期影响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超效率DEA以及空间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金融集聚指数以及生态效率水平进行评价,利用2009年-2013年相关数据,通过构建了空间滞后模型对金融集聚与地区生态效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与地区生态效率呈现"东高-中西低"良好的统一性,而且各省市金融集聚指数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金融集聚对于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地域与行业差异性,在东部西部地区,金融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生态效率水平的提高,而在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生态效率的提高;银行业、证券行业以及保险行业对于不同地区的生态效率的影响在大小以及方向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邱珊 《统计与决策》2016,(1):139-141
通过构建文化产业的生产函数实证研究了文化产业的区域集聚度,使用区位集聚熵、产业动态集聚度、静态集聚指数及集中度等测度指标,利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1999~2013年的宏观统计数据对文化产业集中度进行测算,认为我国文化产业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集聚度及贡献度高于中西部地区,但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快于东部地区,研究结论可以为我国文化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模与集聚经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2003~2008年广东省21个、珠三角9个、非珠三角12个、广深珠3个城市市区的平行数据,计量分析了集聚经济与城市规模、资本、失业率、城市发展程度等的关系。结果显示,不论城市发展程度城市规模对城市集聚经济都有显著正影响;而资本对集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非珠三角城市;失业率与集聚经济有负向关系;城市发展程度对集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珠三角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大力发展知识性服务业都是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19个县(市、区)2008-2013年人口和GDP历史数据,利用ESDA、地理集中度及区域重心法,从空间集聚的角度探究了人口、经济的动态演化和分布特征,分析了两者间的集聚差异.结果显示:各县(市区)人口和经济在地理空间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空间正相关)特征,2008-2013年人口集聚特性总体变动幅度较小,但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演化趋势明显;莱州湾东部区域人口密集度较大,而寿光市、广饶县、东营区经济聚集性较强,人口的空间集聚与经济集聚分离.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集聚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源泉,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运用2005—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高等教育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高等教育集聚不仅促进本省经济高质量增长,而且对邻近省份也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但对中部地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控制变量中,人力资本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和开放程度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城镇化率和产业结构对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则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产业区域集聚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对中国文化产业区域集聚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中国文化产业存在较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和空间相关性,邻接地区间的文化产业集聚具有正的溢出效应;(2)沿海区位与文化资源禀赋能部分解释中国文化产业区域集聚,在控制新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影响下,经济地理因素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再显著;(3)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企业数量、人力资本水平与城市化对文化产业集聚有正向影响;(4)政府的财政支持促进了文化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产业集群理论综述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物流集聚区概念,力图建立以物流集聚区为最高等级节点的物流节点体系.文章认为,物流集聚区是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产生的,由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利用现代化物流设施与信息管理技术、以多种运输方式为全球、全国及省际供应链提供生产、消费、流通全方位物流服务的服务地域综合体.文章结合我国物流业发展实际,归纳出了物流集聚区形成机理:外部规模经济是物流企业在物流集聚区空间聚集的内在动力;市场集中是物流集聚区形成的外在引力;各地方政府是物流集聚区发展的直接推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是物流集聚区形成的重要技术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物流集聚区功能整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现状与相关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物流集聚区是一种以物流业为主的新型服务地域综合体,是物流网络系统中最高等级的网络节点。认为区位条件(自然区位、交通区位、经济区位)、物流人力资源、物流基础设施支撑系统、物流信息支持系统是物流集聚区形成的重要条件。根据基本功能、配套功能与增值功能在园区内发挥作用的大小,以物流园区初级模式为基础,文章将物流集聚区功能整合模式归纳为以增值功能为特征的创新模式和以现代服务业为特征的高级模式。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保序主成分评价法对两方面测算,将二者对比研究;引入绝对与相对不平等测度,并将Gini系数及其分解推广到多维场合,更深入、全面地度量数字经济水平以及经济水平的地区差异,一维Gini系数仅从水平高低度量地区差异,而多维Gini系数可以反映地区差异的多维特征,提供新的地区差异测度;基于莫兰指数构造检验统计量,检验数字经济是否可以打破经济发展的地理位置限制,并探讨数字经济水平的时空收敛性。研究发现:总的来说,数字经济水平与经济水平相关性很高,相辅相成;从数字经济水平排名来看,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天津排名靠前,山西(20~27)、河南(23~27)、广西(28→30)、甘肃(27~29)、新疆(25~30)排名靠后,重庆、河北、江西、黑龙江、贵州等地排名进步较大,福建、宁夏、内蒙古、青海、山西、新疆等地排名退步较大;在新冠疫情下,中国多数省份经济水平有一定下降,但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仅有福建、海南略有降低,其它省份数字经济水平仍在提高;中国经济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都较大,主要取决于东—中、东—西地区差异,中—西地区差异相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效率,还对邻近城市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影响在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行业之间存在一定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都有利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而Porter外部性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负面影响。在空间溢出效应方面,Jacobs外部性对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城市具有负向溢出效应,Porter外部性对人力资本水平相近的城市具有正向溢出效应。此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本地区和人力资本水平相近城市的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邻近城市和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城市的经济增长效率因"虹吸效应"而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些研究,对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加快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效率,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理论和经验两个角度首次系统分析了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地理机制.理论研究发现:经济集聚在直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会通过“扩散效应”和“虹吸效应”来间接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中前者是一种正的空间外部溢出,而后者是一种负的空间外部溢出.经验研究进一步发现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经济集聚的直接促进和正的空间外部溢出来实现的,正是在这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中国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差异性和集聚性并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97-201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对中国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省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均GDP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显著负效应,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则不显著。最后,根据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显示的不同空间效应,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04—2019年江苏省44个县域的面板数据,在测算并分析地区生产率水平时空演变的基础上,以经济距离为空间权重,结合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经济集聚对地区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的生产率水平在样本期内稳中有升,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分时期从南到北依次递增;经济集聚显著促进了地区生产率增长,存在着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由经济集聚和经济距离的共同作用所引致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偏向于综合技术效率的提升,而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不明显。同时,还进一步探讨了经济集聚影响地区生产率增长的时空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西部地区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经典计量和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区际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在分析该问题时具有较好效果,区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各省经济增长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还发现,区际产业转移、外商直接投资与创新强度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因素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通过纳入空间效应,文章发现我国的住房价格存在空间交互作用,空间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决定住房价格的作用。住房价格的Moran’I指数表明我国省域间的住房价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空间分布上并不是随机分布的,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表现在住房价格相对较高或者较低的省域在空间上趋于集群。并且绝大部分的省域及其邻域的住房价格存在高度的空间稳定性。采用空间滞后模型进一步的证明了住房价格的这种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和产业发展进程中均呈现集聚经济特征,城市化发展中的要素集聚对集聚形态下的产业层次提升具有明显的推动。基于2005—2012年西北地区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城市化发展对产业升级的推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城市化发展带来的要素集聚对产业升级具有明显的正向推动,同时城市化集聚对相邻城市的产业升级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利用空间阈值权重矩阵进一步分析后发现,600km以内时城市化发展对产业升级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但溢出效应随空间距离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超出600km之后转为负向空间溢出,同时城市化发展中其他结构性因素对产业升级存在空间效应,空间效应方向和趋势由于各结构因素的特征而有所差异。基于上述实证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