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8,(4):101-108
国家即将出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而延迟退休对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金财富的影响广受民众关注。通过构建养老金财富精算模型,测算发现:延迟退休后,职工和居民的养老金财富仍为正值;延迟退休并不必然会减少职工或居民的养老金财富,它取决于延迟退休的程度以及职工缴费基数或居民所选择的缴费档次的高低;延迟退休减少职工和居民养老金财富的情形与基本养老保险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相违背。由此建议:对超过一定缴费年限的参保人加发一定比例或数额的基础养老金;对缴费年限长的参保人给予较高的记账利率;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应弹性、灵活、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精算模型,测算机关事业单位"新人"退休后养老金的终身替代率,并对其敏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下"新人"的终身平均养老金替代率具有较强的弹性和充足性,且替代率的性别差异明显;养老金替代率与缴费年限、社平工资增长率、基金投资收益率和基本养老金调整系数正相关,与缴费工资基数负相关。基本养老金能够缩小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养老金差距,具有较强的再分配功能;职业年金能够大幅度提高终身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具有较强的缴费激励效应。提出建议:适当延迟退休年龄;灵活提高个人缴费基数;谨慎投资运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与职业年金基金;设置适度的基本养老金调整系数。  相似文献   

3.
张翔等 《统计研究》2019,36(3):78-87
本文在考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典型不同缴费基数参保者寿命存在异质性的情况下,通过内部收益率的计算考察典型不同缴费基数参保者之间的养老金收入再分配效应。首先根据省级宏观截面数据估计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典型不同缴费基数参保者退休时的平均余命,再据此分别计算和比较不同参保群体的内部收益率。 研究发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总体上呈现微弱的正向收入再分配效应。虽然低缴费基数参保者内部收益率略高于中、高缴费基数参保职工,但其内部收益率因相对较短的寿命而大大降低。这也提醒政策制定者在研究制定延迟退休、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参保职工内部不同群体间的平均预期寿命差别,对低收入参保者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4.
摘  要:本文对改革前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养老保险制度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然后基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际情况,利用精算方法与数据定量分析了改革前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代内再分配和代际再分配效应,最后得到如下结论:与原养老保险制度相比,新养老保险制度明显减弱了代内再分配效应,并且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代际不公平 。  相似文献   

5.
数字     
《四川统计》2008,(12):44-44
2300元 据达州调查队调查,开江县近期出台了《开江县村三职干部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以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对在职村三职干部,县财政给每人每年补400元,自缴不低于财政补贴的2倍或者按全县单位职工平均工资20%的1.5倍缴纳养老保险费;务工农民缴所选费额的40%,用工单位补60%,每年缴费金额不得低于1200元;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现行年度个人账户养老金给付精算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使得个人账户养老金给付精算模型适合于现实的月度缴费和给付数据,并对个人账户中养老金的个人缴费率、预定利率、缴费年限和工资替代率进行了测算,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借鉴Heckman分析框架,结合园区金保工程管理数据,基于对公积金制与部分积累制再分配不平等的反事实事前评估,建立以Mincer模型为基础的养老金决定模型,分析缴费年限、工资、性别、学历等因素对收入再分配的异质性影响;运用Shapley Value回归分解法测度各因素对再分配不平等贡献。评估结果表明:缴费年限是造成部分积累制下再分配不平等的首要因素,学历差异可降低总体不平等;工资是公积金制下再分配不平等的主要原因,而性别差异缩小总体不平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军  康博威 《统计研究》2009,26(11):75-81
 针对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有限,并且对不同就业类型人员采取有差别的制度安排等问题,一些学者认为,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扩大了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公平发展。那么,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收入再分配?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是否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促进公平发展?本文以统计局公布的年度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模拟和精算方法,对不同就业类型人群、不同收入水平人群、不同性别人群、不同缴费年限人群以及不同寿命人群因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产生的收入再分配进行测算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唐运舒 《统计研究》2007,24(5):41-47
 本文引入养老保险金记账利率和工资增长率,测算了在不同初始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条件下实施“做实做小”个人账户政策对参保人养老金水平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1.政策调整后,养老金给付结构较调整前更能体现缴费积累与养老金水平的内在经济联系; 2.政策调整后个人养老金水平普遍不如政策调整前的水平,政策调整后养老金水平高于政策调整前均出现在缴费年限较长以及初始缴费工资较高的情况下;3.政策调整对不同的参保人影响不同。政策调整加大了低初始缴费工资人群的生活压力;拉大了男、女职工退休养老金的差距,不利于当前社会男女平等和贫富分化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农民的劳动能力与其自身的身体状况呈正相关,而身体状况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显然不同于城镇职工(一般工龄越长,工资越高).然而在“新农保”的制度中只是提到了缴费档次会随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的变化而调整,以往的文献一般也只考虑了这一个因素,基于此,文章站在农民自身的角度,将年龄因素考虑进去,分别建立了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助与年龄的函数关系式,并将其带入平衡等式建立模型,得到测算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未来江苏省补充养老保险替代率变化状况,在分析制度替代率的基础上,建立了测算模型,分别对江苏省2010—2030年不同性别的职工做预测。结果显示:江苏省补充养老保险替代率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制度对不同性别参保职工退休后生活水平的影响差别悬殊,超过制度起初设计的目标。逐步提高缴费率、延长退休年龄特别是女性职工的退休年龄,是提高女性职工补充养老保险金替代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是困扰着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核心问题。与国内已有研究主要对计划终止时债务进行测算不同,本文利用精算方法测算了另外两种隐性债务——当前参保人口债务和开放系统债务的规模。通过测算,本文发现:2000年以前参保人口的缴费远远不能满足自身养老金发放的需要;但是,得益于我国养老保险巨大的扩面潜力,持续不断的新参保者会使社会统筹基金的收支状况在未来二十多年内不断好转;从新参保者一生的缴费和养老金收益情况看,其能否真正为解决当前参保人口债务作贡献还取决于未来工资增长率与贴现率的相对大小和具体制度设计;在现行制度框架下,若未来工资增长率大于贴现率,新参保者都是纯受益者,且女性的受益程度高于男性,新参保者不会真正为解决当前参保人口债务作贡献,而仅仅是推迟了养老金危机爆发的时间而已。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对建立我国养老保险长效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调整的精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个人账户调整政策我国从1997年开始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由原来的现收现付模式向部分积累模式转换。现时的养老保险缴费政策为: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缴纳8%,单位则缴纳职工工资的20%(费率各地有一定差别),其中,个人工资的11%划入职工个人账户,剩余部分则划入社会统筹基金。  相似文献   

14.
文章借助于"黄金律"的概念,将养老保险计划再分配效应的效率量化.从而建立一个可操作的效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代际交叠模型,对如何实现"黄金率"经济增长条件下的养老保险制度搭配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养老保险的制度选择提供了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龚锋  余锦亮 《统计研究》2018,35(1):65-74
本文采用代际账户核算方法,模拟测算了中国“现存代”和“未来代”的净税收负担值,探讨人口老龄化与代际财政不平等的关系。结果显示:如果保持当前财税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不变,未来代的净税收负担要明显高于现存代,中国存在较为严重的代际财政不平等问题,而且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越快,代际财政不平等程度就越高;但是,老龄化与代际财政不平等的关系还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和折现率的变化,折现率越低以及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越高,将会缓解老龄化对代际财政不平等的冲击。据此本文认为,应逐步放开生育政策、延长退休年龄、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改善老龄化背景下的代际财政失衡状况。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统计模拟和精算方法,依据统计系统公布的数据,测算了不同就业类型人群、不同收入水平人群、不同性别人群、不同缴费年限人群以及不同寿命人群在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下的待遇差距.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彭浩然 《统计研究》2012,29(9):31-36
退休制度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退休行为的激励程度。作者通过测算九大行业代表性个体在不同退休年龄的养老保险替代率和边际隐性税率,得到以下结论:我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退休行为存在普遍的负面激励作用,即会增加提前退休行为出现的概率,并且这种负面激励作用存在着很大的行业差异性,低收入行业的职工面临着更严重的负面激励。在这些结论的基础上,作者对弹性退休制度的精算中性原则进行了反思,并建议我国在进行弹性退休制度设计的时候,既要消除养老保险制度的负激励作用,又要注意保护低收入行业职工的权益。  相似文献   

18.
金赟 《统计研究》2014,31(7):38-42
针对目前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难以做实的现状,本文首先推算出未来各年龄别职工人数和工资的动态变化过程,然后在精算模型的基础上调整了部分公式,试图更好地还原实际情况,并以此测算出个人账户在未来每一期的结余情况。结果显示,未来十余年现有制度仍可以持续运行,虽然没有出现收不抵支的局面,但个人账户的做实比例仅在60%-75%,缺口较大,需要寻求大量额外资金注入来辅助其完成实账化。  相似文献   

19.
参加储蓄,存期定得合适与否,对利息收益的大小有直接影响。 确定存期,一要考虑存款利率变化因素,即预期调高利率,应存短期;预期调低利率,可选较长期限。 二要考虑欲存储蓄资金的闲置时间。从我国储蓄利率设置原则看,存款期限与利率水平是成正比的。期限愈长,利率水平愈高。因而,要想获得较高的利息收益,就应选择较长的期限。但是,由于个人每笔资金闲置时间不同,再加上有些消费是不可预见的,这就给确定存期带来一定的难度。一般来说,如果你欲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基金缴纳和发放政策,以延迟退休年龄为研究背景和前提条件,分别构建了城镇企业职工中各类群体统筹账户收入和支出的精算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延迟退休年龄,增加账户收入的效果并不显著,但可以有效的减少账户支出:男性工人、女性工人和女性干部的延退年龄每递增一岁,账户收入分别年均增长0.73%、0.71%和0.10%;账户支出平均每年减少2.20%、2.26%和0.12%.延迟退休后,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的财务风险短期内会获得释放,但长期来看依然无法摆脱收不抵支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