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各产业实体的深度融合,媒介网络理论变得强势而有力度.文章运用媒介传播的网络理论,在媒介传播SIR模型基础上,将信息传播展于一个立体的由一定数量网络社区组成的网络群,引入信息传播的概率因子,建构媒介传播的SIP模型.此模型特点有二:其一,通过置入政府规制变量建构了媒介传播的动力学方程;其二,通过置入信息吸引力因子建构了媒介传播的概率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统计传播是将统计成果传播给需求对象 ,实现其应用价值 ,充分发挥统计信息服务功能的基本途径。统计信息的传播质量 ,取决于统计信息传播系统的每一个环节。进一步讲 ,统计整体功能的发挥取决于建立并优化统计信息传播系统 ,从而实现快速有效的信息传播。一、统计信息传播系统一般意义上讲 ,信息传播即传受信息的行为 (或过程 ) ,可用图表示为 :传者———信息———受者。在词源学上 ,传播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信息的分享和信息的传递。传播与信息密不可分 ,可以说有信息的地方就有信息传播。将传播定义为“信息”传受行为 ,即说明了它们之间…  相似文献   

3.
王荣恩 《山西统计》2000,(3):3-4,16
统计似乎先天就有传播的属性,自古以来,统计人从不把自己的劳动成果看作过程的终结,总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渠道传播给需要的对象,圆满自己的初衷,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传播的首要内容就是信息。在当今信息社会里,里里外外皆为信息统计,有充分理由在传播中占据核心位置,统计人也有足够能力在传播中扮演主要角色。统计传播有着丰富的内容,是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渴望。传播统计是一种责任,是统计发展的动因。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当发挥历史主动性,繁荣统计活动,扩大统计影响,提高社会化公众对统计的读写能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4.
统计传播是将统计成果传播给需求对象 ,实现其应用价值 ,充分发挥统计信息服务功能的基本途径。统计整体功能的发挥取决于建立并优化统计信息传播系统 ,实施快速有效地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5.
统计服务的首要内容即统计信息服务,统计传播是实现统计优质服务的必要手段,统计信息服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统计信息的传播质量.加大统计传播力度,提高统计传播质量,需着力从信源、信道、信宿三方面优化统计信息传播系统.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客户动机、社会资本、消费情感和信息价值四个视角,提出网络负面口碑传播意愿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实证分析网络负面口碑传播意愿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过程中存在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网络负面口碑传播意愿与发泄、利他主义、社会认知、不愉快和信息价值均显著正相关;与帮助公司、社会关系和愉快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顾嘉等 《统计研究》2021,38(9):114-127
不同于传统( Susceptible-Exposed-Infected-Removed)SEIR流行病传播动力学模型,本文在近期研究的Varying Coefficient Susceptible-Exposed-Infected-Diagnosed-Removed (vSEIdR)模型基础上加上人口迁徙(Migration) 模块,设计开发了vSEIdRm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跨区域人口迁徙对疫情传播的影响,并允许流行病传播参数随时间变化。本文首先对人口迁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其与各省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的联系。之后,基于vSEIdRm模型估计了疫情初期各省份来自武汉的输入病例数,并定量刻画了离汉交通管控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离汉交通管控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各省份的疫情规模。  相似文献   

8.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舞台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重装上阵;互联网、移动车载电视、手机电视、户外楼宇电视等新兴媒体亦争先恐后,各显神通参与奥运传播。显然,跨媒体已经成为奥运传播的一个关键词。CSM媒介研究特别推出国内首个跨媒体受众研究项目——“360奥运跨媒体受众研究”。全天候360°追踪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研究发现,42%的受众平均每天接触3种或更多类型的媒体,88%的人平均每个月接触3种或者更多类型的媒体。  相似文献   

9.
邓力 《中国统计》2012,(1):52-54
如果说,统计的"生命"源于数据信息的真实性,那么,统计的"魅力"在于及时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这里既牵涉到"源头"——统计信息真实性的问题,又涉及到"过程"——统计信息的传播问题。传播通常是指信息的流动过程,统计传播就是统计信息的流动过程。在信息化社会不断涌现的海量信息当中,统计信息万众关  相似文献   

10.
爆炸式的信息传播现状让传统的品牌传播策略收效甚微,为了更好的传播品牌,理论和实践界越来越重视回归本质的消费者感官体验。文章讨论了感官品牌的形成机制,多感官交互的意义,运用感官品牌传播策略的方式和维度,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探索互联网金融业品牌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角度出发,通过网络调研问卷形式收集到有效问卷1140份,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互联网金融业品牌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被调查者认为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品牌传播效果“好”的占比为43.19%.对互联网金融业了解程度高、接受程度高、传播内容准确、目的性强等影响因素对互联网金融业品牌传播效果的影响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整合营销传播被称为20世纪90年代市场营销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基于整合营销传播的重要性,如何让企业在激烈的营销策略中获胜,成为学术界、企业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参考麦肯锡营销&品牌领域关键业务咨询模型后,结合STP制定出具有冲击力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隐性知识一般通过工作经验、技艺、组织文化等方式在工作人员的头脑中留有深刻的印象,并通过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实践而得以表现。隐性知识的传播网络存在不对称现象,它是由许多的个体所组成。一般来说,网络密度,出度、入度中心势,中介中心势等是衡量隐性知识网络不对称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对隐性知识传播网络的反映也各有不同。文章通过平均场理论分析了隐性知识传播行为,构建起隐性知识网络传播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计算机数值仿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趋于低龄化。从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来看,未成年人越轨行为发生的内部机制在于:低龄未成年人从示范性事件中进行观察学习;获得其中的符号表象;通过再现符号表象,在自我强化和外部强化的促进下做出越轨行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示范作用之所以能够产生学习,是通过其信息功能,而媒介作为一种信息传播载体,是低龄未成年人进行社会学习的重要渠道。在社会媒介市场的内核是利益驱动的背景下,社会媒介娱乐化使得其承载的内容表面上是“寓教于乐”,实则“品味低俗”,这对于低龄未成年人起到了负面的示范作用,同时对于其道德标准的构建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口碑的传播机理以及口碑的传播效果,并对口碑营销管理提出建议,文章建立了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的顾客关系网络作为口碑传播的媒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口碑传播动态模型,并讨论了模型参数的取值对口碑传播效果的影响,为口碑营销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高斯分布定量表征非常规突发事件传播过程的周期性特征,将系统科学和复杂网络理论相结合,从非常规突发事件传播主体特点和事件客体演变特性两个维度构建了非常规突发事件传播网络的演化模型,研究了非常规突发事件传播网络的结构特性和动态演化规律。通过分析模型解析结果与模拟仿真结果,发现非常规突发事件传播网络具有关于的无标度网络幂律分布特征,这对应急部门制定情景-应对型控制策略提供科学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统计似乎先天就有传播的属性, 自古以来,统计人从不把自已的劳动成果看作过程的终结,总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渠道传播给需要的对象,圆满自己的初衷,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传播的首要内容就是信息,在当今社会,信息在传播中占据核心位置,统计人有足够能力在传播中扮演主要角色、统计传播有着丰富的内容,是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渴望;传播统计是一种社会责任,是统计事业发展的动因。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当发挥历史主动性,繁荣统计活动,扩大统计影响,提高社会公众对统计的读写能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一、统计信息发布与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全球最大的品牌传播公司之一的星传媒体(Starcom Media Vest Group,隶属于法国阳狮集团)全媒介库标签结构及应用的系统介绍.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对全媒介标签库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阐述,为有效提高传播媒介投放效率与收益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尹楠 《统计与决策》2016,(19):76-77
文章借鉴传染病研究中的SIR模型,并结合森林火灾发生的特点,建立森林火灾SIR模型并对森林火灾燃烧扩散状态进行仿真模拟,根据模拟仿真结果及分析结论,得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农业险定价中的核心问题是农业风险区划问题,为了体现农业区划中个体指标的动态发展特征,根据近邻传播改进自适应近邻传播聚类方法对数据进行优化,基于轮廓系数、归属度和吸引度得到最佳聚类中心和几何聚类中心,并将聚类转化为新数据集的聚类问题;选取代表性的棉花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计算生产、销售、收入、财政等指标进行棉花风险区划实例分析,计算最优棉花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对于具有动态特征的数据,本模型具有很好的有效性、实用性和解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