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吕杰  刘传明 《统计与决策》2022,(18):184-188
文章基于2003—201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空间关联结构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复杂且多线程的网络结构形态;考察期内,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密度明显上升,网络等级度和网络效率逐年下降,“等级森严”的空间网络结构逐渐被打破,空间溢出渠道有所增多,网络连接趋于稳定;上海、江苏、北京、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甘肃8个省份扮演了“中心行动者”的角色,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安徽等省份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处于边缘位置,扮演了“边缘行动者”的角色;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北京和天津扮演了“双向引导”的角色,江苏等6个省份扮演了“跟随者”的角色,内蒙古等8个省份扮演了“桥梁”和“中介”的角色,黑龙江等14个省份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相似的需求结构和创新能力有助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空间关联关系的建立,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中,“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效应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7-2014年的省域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二氧化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结构特征进行实证考察,研究认为:在样本期内,中国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紧密程度呈递增趋势,网络结构的不平等程度在降低,网络复杂性和稳定性逐渐增强。上海、江苏、天津、北京、浙江、广东等省份位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在网络中发挥核心中介作用,中西部的部分省份在网络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在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中,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地区属于"受益者"板块,其他地区属于"贡献者"板块。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为省际间实现"引领-跟随"型的协同碳减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并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利用海关的对外贸易统计数据,编制了2002年和2007年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分析了中国加工出口的产业关联特性和加工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结果表明:在2002年、2007年和2010年三个时期,文化产业对信息产业的中间需求率逐步下降,但两大产业的中间投入依赖性较强,关联性和融合度呈增加趋势。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的细分产业间具有较强的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文化产业对信息产业的需求拉动程度约为文化产业对信息产业的需求感应程度的3倍,但文化产业对信息产业的需求感应度增加较快。文化产业对信息产业的波及效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修正的引力模型分析了数字创意产业技术创新的空间关联网络演变特征,并借助QAP方法识别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数字创意产业技术创新空间关联表现为多流向、多线程的典型网络结构形态,但整体网络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2)各省份在空间关联网络中的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数值整体表现为上升趋势,北京等8个省份在网络中发挥着“发动机”的作用,江苏等7个省份在网络中发挥着“桥梁”和“中介”的作用,上海等14个省份在网络中扮演着“中心行动者”角色。(3)各板块间的空间联系紧密程度由较为疏松趋于较为紧密,协同、联动效应有较大的提升,但同样存在着非均衡、逆向溢出的问题。(4)地理位置相邻、信息化水平差异、基础设施水平差异、市场开放程度差异、政府创新支持力度差异对空间关联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力资本状况差异对空间关联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韩嵩 《统计与决策》2012,(13):23-27
文章以I-O模型为基础,从目标层、功能指标层和分析指标层三个层面构建了区域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体系包括产业特征、产业关联、产业波及效应和区域产业比较4个目标层,16个功能指标和55个分析指标,充分反映出了区域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和产业波及效应。在构建统计指标体系的同时,还讨论了分析指标的内涵和测算方法,为后续的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研究提供了理论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忠杰 《统计与决策》2017,(13):125-129
文章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八大区域2002年和2007年的隐含碳贸易进行了核算和结构分解分析,结果显示:一般情况下,各区域内部的隐含碳贸易量大于区域间贸易以及出口贸易的隐含碳贸易量;对全行业来说,一般情况下技术变化会引起隐含碳贸易量的减少,但是产业关联变化和贸易量变化会引起隐含碳贸易量的增加;对三次产业来说,各产业的技术变化、产业关联变化和贸易量变化对隐含碳贸易量的影响存 在产业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按照旅游活动研究需要而重新确定产业分类方法和对2002年江苏省投入产出表进行了调整的基础上,计算出了江苏省旅游特定产业和非旅游特定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并使用中间流量分层和两层滤渡的方法,对直接消耗系数选取主系数,从而分析了2002年江苏旅游特定产业和非旅游特定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程度.数据显示,在旅游特定产业中,与邮政和信息传输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有强关联性的产业较多,而铁路旅客运输业、环境资源与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艺术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较少.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1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并系统分析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具有显著的联通性、稳定性和等级性,形成了“核心-边缘”的分布格局;产业结构、人均GDP和互联网宽带接入户数的地区相似性以及地理空间邻近性有助于关联网络的形成。加强省际空间关联网络的关联关系,发挥省际关联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制定差异化的政策,将有利于省际数字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在FDI下,还是在外包下,加工贸易成为中国承接产业链分工下国际产业转移的直接衡量。文章利用2002~2008年中国27个省市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产业链分工下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加工贸易出口有助于促进地区技术进步,而加工贸易进口阻碍了地区技术进步。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嵌入国际产业链分工后向关联有助于实现技术进步,而嵌入国际产业链分工的前向关联不利于技术溢出和扩散。  相似文献   

11.
由产业关联分析法看我国主导产业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 ,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发展问题与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因此 ,各国十分重视对主导产业的选择与支持。产业关联分析法是用于正确选择主导产业的一种科学方法。针对各产业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 ,日本经济学界提出了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概念 ,这是产业关联分析法中运用的两项主要指标 ,主要用来分析产业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的程度 ,系数值可以通过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计算求得。本文依据我国 1956年、1981年、1987年的统计资料数据 ,采用产业关联分析法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几个不同阶…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克服复杂网络节点数量繁多、结构关系不易测度的难题,文章提出一种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以点界面”的研究思路.通过构建一个新的综合测度指标,完成对网络中节点的综合评价,实现对网络结构关系的测度.与现有社会网络单一测度指标相比,综合测度指标突破现有单一测度指标的局限,构建过程充分利用单一测度指标间关系规律.复杂网络仿真实验进一步表明,无论有中心结构的网络结构和无中心结构的网络结构,综合测度指标提高网络节点不同评价维度和网络角色自带信息的利用率,对网络中节点的全面刻画更为贴切,为复杂网络结构关系综合测度研究提供一种新工具,为提高生活生产效率、预防灾害负面影响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我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和改进的结构系数分析了我国主要的能源部门(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产业关联度。从各个能源部门与国民经济的不同关联效应出发,对我国能源产业多元化的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将科技创新分为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采用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借助2010—2019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视角下城市创新合作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科学创新合作网络和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关联度均呈上升态势;(2)科学创新合作网络结构与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结构均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但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发展速度比科学创新合作网络更快;(3)“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视角下,板块内的城市创新合作网络分布有所差异,板块城市间不同类型创新合作的溢出效应呈现跳跃式波动。(4)城市间空间邻近、文化程度地区差异和知识平台数量地区差异对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均具有正向影响,而对外开放程度差异、投资水平差异对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均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通过对福建省2002年12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重新整合,独立出物流业的四大部门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列昂惕夫逆阵、直接前向关联指数和直接后向关联指数、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生产诱发系数。从各方面分析了福建省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并提出加快发展该省现代物流产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产业关联分析法与我国主导产业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产业关联分析法简介针对各产业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日本经济学界提出了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概念,这是产业关联分析法中运用的两项主要指标,主要用来分析产业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的程度,系数值可以通过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计算求得.  相似文献   

17.
黄祖南  郑正喜 《统计研究》2021,38(5):147-160
近年来,基于图论的网络科学方法在经济分析领域受到较多关注,但如何正确使用有着不同的观点。本文将投入产出经济学与网络科学相结合,视经济系统为一个循环流,形成连接稠密、有向加权及自循环的复杂网络拓扑结构,以需求驱动的后向关联技术网络和供给驱动的前向关联技术网络分别构建入强度、出强度、总强度及综合强度中心性指标,并给出相应的经济解释。基于我国2017年投入产出表的测算结果表明,有向加权网络度中心性有效克服了由威弗组合指数形成的有向无权网络度中心性与关联系数矩阵的变异系数相关性显著的缺点,其测算结果更符合产业部门的经济基础特征,且具有信息熵更大、分辨率更高的特点。研究表明,基于有向加权产业网络可以构造出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度中心性指标,对关键产业部门的识别能够起到补充和完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脱钩模型测度了2012—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与碳排放脱钩水平,并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了数字经济与碳排放脱钩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结果发现:全国数字经济与碳排放以弱脱钩为主,东部地区省份脱钩的稳定性优于中西部地区省份,西部地区省份脱钩的内部差异最大;数字经济与碳排放脱钩的空间关联网络连通可达,网络联系、网络密度和稳定性趋于下降,网络结构等级逐渐被打破;上海和江苏等省份不仅处于空间关联网络的中心,还承担“中心行动者”和“桥梁”的角色;各板块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呈现显著的梯度性,板块内部存在明显的“俱乐部”现象,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与碳减排的资源要素向环渤海和东南沿海地区流动,整体上表现出显著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9.
黄丹阳  张力文 《统计研究》2021,38(12):131-144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双模符号网络已经成为一类常见的复杂网络,然而针对此 类网络的分析较少。本文在传统非符号网络局部社团理论和符号网络结构平衡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双模符号网络下的局部社团理论。这一理论不仅考虑了符号网络中共同邻居的信息,还引入了共同邻居间存在的连接。进一步地,本文推导出符号网络中基于局部社团信息的加权平衡回路增益指数,该指标可以表示双模符号网络中用户节点和产品节点间的符号关系。为了将该指标更好地应用于双模 符号网络链路预测问题,本文提出了加权平衡回路增益分类器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经典链路预测算法,新算法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采用复杂网络和TERGM系统识别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演化的驱动机制。结果发现:(1)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由单核关联向多核联动发展,节点城市的科技创新会对周边城市产生溢出效应,并在广佛肇、港深莞惠和澳珠中江三大都市圈集聚性发展,总体呈现较为复杂且多线程的网络结构形态。(2)广州市与佛山市、深圳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珠海市与澳门特别行政区这6个城市扮演中心角色,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中发挥“桥梁”作用,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3)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存在“双向溢出”“净受益”和“净溢出”三大板块,该网络关系主要表现为板块间的互动关联,且并不具有较为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特征。(4)自组织机制中仅有互惠性、趋同性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地理距离对该网络的抑制作用十分有限;地区经济发展等外生机制仍是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发展的主要因素,该网络的形成及演化并未呈现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