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基于地位获得理论,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了父母人力资本与职业代际传递、个人因素、社会交往、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对转居农民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受教育年限、政治身份、自身受教育年限、社交频率、朋友数量、征地补偿水平对转居农民职业地位获得有显著正向影响;居住地与市中心距离对转居农民职业地位获得有显著负向影响。以上结论说明,转居农民的就业困境主要受代际传递资本匮乏、劳动力水平不高、社会网络资源有限、社会经济环境促进就业作用不佳、征地补偿政策不当影响,更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的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  相似文献   

2.
汪燕敏 《统计研究》2013,30(1):105-110
 代际收入流动性反映了社会的机会平等与经济公正程度,为收入分配研究提供了动态视角,主要由代际收入弹性来度量。对代际收入弹性的估计,主流方法都是建立在变量误差模型基础上的。随着新数据集的使用,研究者对收入动态方程假设进行了修正,从而推动了变量误差模型的发展,反过来变量误差模型的发展促进了代际收入弹性的一致性估计。  相似文献   

3.
孙旭等 《统计研究》2019,36(7):119-128
代际流动表可以统计子代与其父代社会地位配对数据的交互频数,反映了社会资源占有的优劣势在父子两代人之间的比较。对财富、阶级、特权等社会基本特征演变的实证考察,均依赖于代际流动表的量化分析。对数线性模型是流动表建模分析的基本工具,通过对列联表单元格频数进行拟合,可以识别流动表行分类与列分类之间的强弱交互效应,刻画父子社会地位间的交互结构。本文利用复杂网络社区发现算法分析父子社会地位的关联结构,针对简约对数线性模型拟合精度不够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建模思路:利用社区发现算法对简约对数线性模型的残差列联表进行关联关系挖掘,将发现的社区效应作为附加参数约束引入原对数线性模型,以改善数据的拟合情况。由于该方法只在原简约对数线性模型中增加了一个参数约束,因此仍可以保证建模结果的简洁性及理论意义,同时社区效应补充了原对数线性模型对经验数据结构的解读。论文用此方法对来源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经验代际职业流动表进行建模分析,较好地解释了子代职业阶层与父代职业阶层间的关联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用熵值法测度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年三轮调查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就数字经济对家庭教育消费支出的影响机制、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家庭教育消费支出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数字经济在一定限度内通过助力家庭增收以激励更多家庭教育消费支出,但无法减少家庭经济资本导致的教育消费支出差异,降低了数字经济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缓解了部分非自致性因素导致的教育不公现象,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和家庭教育消费支出的倒U型关系更为明显。经过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成立。未来,政府需要结合经济、社会环境制定教育政策以提升教育体系对就业技能、学历等变革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结构方程模型的特点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结构方程模型(SEM)是一种验证性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在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在阐述结构方程模型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把结构方程模型与几种多元统计方法进行比较,以突出结构方程模型的特点和优势,并简单地介绍了结构方程模型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亲社会倾向量表”(PTM)和“学生生活应激量表”(SLSI)随机抽样大学生552人,通过SPSS拟合线性回归模型和AMOS拟合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对其心理危机的干预效应.探索性线性回归模型显示,亲社会行为及其交互因子(利他亲社会行为、依从亲社会行为、情绪亲社会行为、公开亲社会行为、紧急亲社会行为、匿名亲社会行为)均对生活应激和心理危机产生显著负效应;验证性结构方程模型显示,亲社会行为对生活应激产生显著干预效应,并对心理危机产生显著干预效应,亲社会行为使生活应激对心理危机的诱发效应衰减.研究结果说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具有缓解生活应激(前因)和干预心理危机(后效)的双重中介效应,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是预防心理危机和维护心理健康的积极力量和潜在心理资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大学生危机干预管理提供实证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对政府收支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的研究是公共财政理论的学科范畴,其核心是在以家庭(或代表性消费者)、厂商和市场为考察对象的最优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政府行为并分析其对宏观均衡的经济变量人均增长、资本与消费水平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赖斌 《统计与决策》2017,(5):112-115
文章将改善民生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和落脚点,将“民生感”作为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影响的内生变量,并将经济效应、社会文化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出了结构方程模型,从理论上厘清了旅游业在民族地区的惠民作用和归因路径.研究发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对民生感的影响机理包括:旅游资源开发对经济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是正向影响,生态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对社会文化效应产生正向影响,经济效应对生态环境效应有较弱的负向影响,社会文化效应、经济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均对整体民生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鉴于贫困代际传递存在的事实,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数据,结合有序Logit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实证检验了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贫困代际传递居民幸福感的Likert值低于非贫困居民,贫困代际传递显著降低了居民主观幸福感,但贫困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适应性。对影响机制的研究发现,贫困代际传递可以通过影响居民对社会公平、阶层流动机会和社会信任的感知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同时,也会通过影响情绪,进一步调节个体对主观幸福感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地区代际收入流动的多水平统计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数据, 从代际传递的角度, 以九省区农村地区农户家庭子女作为分析对象,运用多水平统计模型分析了影响子女收入的因素.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子女的相关属性变量后,子女收入受父亲收入影响较大.这说明农村地区代际收入流动性较小,呈现出一定的代际继承性.分析结果同时表明农村地区代际流动性存在中部、东部以及西部地区上的差异.最后,建议政府增加公共医疗资源的供给,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加强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为农村子女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以增加代际间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经济人假设"的思维范式,以效用最大化作为价值基础,探寻中国转型期家庭代际转移的主要动机。实证分析发现,无论是家庭代际向上转移中的利他主义动机,还是家庭代际向下转移中的依赖动机,都是基于转移的接受方没有充足的经济资源满足其自身生活需要。中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仍不具备条件通过公共转移支付解决庞大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因此,私人转移支付必须发挥作用填补公共转移支付留下的空白。就基于依赖动机的家庭代际向下转移而言,如果成年子女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工作获得稳定收入,足以支付其生活成本,自然会减少对父辈的经济依赖。公共政策对于解决社会养老和广大年轻人群入不敷出的困境,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过度经济依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提出 家庭养老目前是中国主要的养老模式,子女在其中有十分显著和重要的影响(姚远,2001),农村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依靠子女提供的经济帮助应付日常开支(Xu & Yuan,1997).家庭养老作为主要养老方式是由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现状决定的(刘庚长,1999),但农村劳动力外流现象削弱了家庭的养老功能,在带来更高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引起了居住结构的变化,阻碍了代际交流.  相似文献   

13.
李原等 《统计研究》2020,37(10):3-16
不同于社会核算矩阵乘数模型(SAM-M)和基于社会核算矩阵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本文设计了一套社会核算矩阵稳态均衡模型(SAM-SE)。该模型采用目标规划模型形式,以经济系统稳态性作为目标函数,给出了冲击变量、系统平衡、价格方程、技术行为方程、局部优化方程和表外变量6 组约束条件。设定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可以建立稳态预测,技术模拟和均衡优化三种不同功能的层次模型。本文在编制中国2017 年SAM 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SAM-SE 模型应用实例。SAM-SE模型可以用于国家经济系统运行模拟、预测和经济政策效用评价。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CHARLS项目组2008-2012年在浙江、甘肃两省的调研数据,通过构造Heckman-HLM模型对家庭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社会保障性收入、社区经济状况、老年人健康状况、老年人人口特征、子女特征及子女提供的精神赡养都会影响老年人获得经济支持的概率与规模,而且这些影响存在地区、年龄、城乡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多增长极对经济合作边缘城市的溢出效应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特别在我国东南沿海经济繁盛区域内,存在多个经济增长极之间的经济合作边缘城市.文章在实证研究中选取江苏省淮安作为经济合作边缘城市,上海、南京、苏、锡、常、徐州等城市作为增长极.在ADF检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各增长极对淮安经济影响的VEC方程模型;在Gangers检验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不同极点城市对淮安发展产生的溢出效应.文章得出一系列结论:上海和南京对准安有扩散效应,同时也有回波效应,苏锡常和徐州对准安的经济发展存在单向的回波效应等.  相似文献   

16.
利用CGSS提供的中国28个省区微观调查数据,应用Atkinson回归模型和转移矩阵两种度量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方法,研究了中国2005年的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代际收入在不同的分类下流动弹性并不大,其中城市的流动高于农村;东、中、西部的流动弹性呈现逐渐递减趋势。利用转移矩阵对流动性进行测度,研究表明:总体的代际收入流动有一种保持效应,即从最低等级转向高一等级的概率较小,从最高等级转向低一等级的概率也较小,总体的不同等级间的流动性较差。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和家庭背景对个人收入的高低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断点回归法的“新农保”主观福利效应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的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却日益严重,而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老龄化社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已有文献主要研究的是养老金对老年人收入、消费、家庭代际转移等客观经济福利的影响,较少关注"新农保"的主观福利效应以及政策效果的异质性问题。利用CHARLS项目发布的2011-2012年全国调研数据,采用断点回归法研究"新农保"的主观福利效应,结果发现"新农保"不但能显著提高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健康状况、不同收入水平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而且存在群体异质性,对弱势群体的政策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代际收入弹性法由于采用双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对低收入样本的代际收入流动性估计存在偏误。因此,采用统计特性优良的代际位序相关性方法,利用1989—2015年CHNS数据,对中国低收入群体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行了测度,得到的结果在不同偏误条件下更加准确、稳健。研究结果表明,低收入群体代际流动性在1991—2006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在2006年后显著上升,其中底层贫困人群子女收入位序上升更快;不同地区代际流动性存在差异,西部地区高于东、中部。进一步对绝对向上流动性的考察发现,代际流动性更大的贫困人群、西部地区人群,其子女尽管有机会摆脱贫困,但收入地位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社会给予收入底层居民的上升空间十分有限。阻断低收入代际传递,政府应当加强对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投资和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年的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社会经济地位等客观社会分层变量和阶层意识等主观社会分层变量对居民自感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个人年收入、家庭年收入等客观社会分层变量和阶层意识、自评家庭经济地位等主观社会分层变量与其自感健康水平显著相关。同时,年龄、性别、政治面貌等个体特征变量能较好地解释居民自感健康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杭斌 《统计研究》2015,32(4):68-76
本文首次基于地位寻求理论和中国实际,在跨期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导出了人情支出模型,并利用微观数据对中国城镇家庭的人情支出行为以及人情支出与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城镇家庭在人情支出上存在显著的地位寻求特征。(2)人情支出对消费既有促进效应又有挤出效应,且后者明显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