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展是基础,协调是关键。以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以人口-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寻求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文章建立了人口与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系统分析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人口-经济协调度分析,并对人口-经济协调度定量评估的步骤、方法及数学模型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陕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陕西省为样本区域,选取了23个反映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有序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0—2010年陕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耦合协调有序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可知: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协调关系;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属于耦合发展优质协调良好的状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一直优于区域经济,但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一直逊于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选取反映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发展状况的20项指标因子,构建了反映区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评价模型,从动态与静态两个角度分析了新疆南北疆各自区域的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综合效益、复合系统发展水平以及区域协调度。  相似文献   

4.
0引言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它表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成为人类共同的议题,1995年中国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了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电力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电力的发展必须满足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的  相似文献   

5.
周蕾  王冲 《统计与决策》2017,(18):103-107
文章通过分析系统间的作用机制以及耦合协调度函数,对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信息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进行了构建,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动态地分析了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信息产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实现人口、经济、土地(P-E-L)的协调利用,对于促进地区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单位和4个直辖市的人口、经济、土地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尝试揭示协调度空间差异性显著的原因和驱动力.结果表明:(1)在人口资源、区域经济水平、地理资源等多重因素制约下,我国“P-E-L”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很低.(2)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效应明显.(3)高值和低值集聚群内行政单元的面积差异不显著,但行政区划形状的几何离散度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发展的耦合机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2013—2021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利用障碍度模型分析耦合协调进程中的障碍因子,并实证分析了两者耦合协调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发展存在较强的耦合互动关系,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且局部不均衡;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发展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参与程度、城镇化发展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时空耦合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将资源、环境、经济三大系统量化,基于耦合度与协调度双重评价模型,研究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三大系统的时空耦合特征及其分类.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四大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度均呈缓慢上升态势,由拮抗型升级为磨合型;协调度共经历快速上升、剧烈振荡和反复不定三个阶段,除东北地区出现明显回落,退化为勉强型协调外,其他地区协调度均有所提升但增速放缓,维持中级良好协调水平;各区域耦合度与协调度空间集聚效应较为显著,其中,河南、山西、安徽、辽宁等为良好互动耦合的典型代表;耦合作用与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具备明显的不对应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将综合评价方法与耦合协同思想相结合,构建我国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社会、科技与资源环境四个子系统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相关系数标准差、集对分析和耦合协调度综合测评区域耦合协调发展的方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差异上,我国区域间经济、社会、科技、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东南沿海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较高,西北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较低;在时间演化上,各区域在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沛 《统计与决策》2017,(9):111-113
文章引入耦合度与协调度函数,以物流业为例,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8个地市2002-2014年之间两个产业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进行评价与分析,从而研究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在协调发展方面所处阶段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2008—2018年9个国家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度了城市群高铁网络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Moran’I研究了城市群高铁网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与空间相关效应。研究表明:城市群高铁网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逐渐增加趋势。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处于高度耦合阶段,长江中游、成渝、关中平原、中原城市群处于中度耦合阶段,哈长、北部湾城市群尚处于低度耦合阶段。城市群的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高铁网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三线、四线、五线城市处于中度耦合阶段。东部城市群高铁网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逐渐由低度耦合协调向高度耦合协调转变,中部、西部城市群逐渐由低度耦合协调向中度耦合协调转变。  相似文献   

12.
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西部地域广阔,人口、经济与环境发展及其协调性的区域差异显著。文章立足于在总结和结合实际的前提下所构建的针对西部人口、经济和环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分别对我国西部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环境发展以及三者协调度的区域差异进行评价和比较,并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应用耦合协调模型与障碍度模型,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关系,识别时空演化规律与特征,并诊断两系统耦合协调关键障碍因素。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耦合协调趋势向好,多数城市协调度偏低,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特征;各城市耦合协调发展均有从经济滞后型转向均衡发展型趋势,但经济滞后型城市居多;人才质量、人才规模、开放发展、创新发展是影响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城市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3—2019年的数据,测算了数字物流、生态环境治理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并对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三者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地区间差异较大;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表现为一定的空间集聚性;在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灰色关联度较大,表明其对总体耦合协调度起到重要作用,其他驱动因素依次为物流产业增加值、区域GDP、R&D经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及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人口的数量、分布、结构等因素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相关统计数据,对浙江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全省人口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两者间的关系,总结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人口管理制度改革及相关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加强城镇体系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口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等人口内涵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广东省四大区域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珠三角地区人口与经济发展活力强,协调度高,东翼、西翼和山区发展弱,协调度低,并且广东省人口与经济的发展都有向珠三角地区集聚的趋势。因而,统筹四大区域的人口合理再布局及产业合理转移,是促进四大区域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系统耦合理论,对我国31个省市2007—2016年区域经济、城镇化与社会治理三个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三大子系统的综合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省际差异明显,但在逐步缩小;就相对发展状态而言,三者并未实现同步发展,绝大多数省份都处于城镇化超前状态。进一步发现,区域经济-城镇化-社会治理耦合协调水平总体不高,大多数省份处于濒临失调和勉强协调阶段,总体呈"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阶梯状分布。  相似文献   

18.
基于耦合理论的经济——环境系统影响因子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量化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环境系统中影响因子的协调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运用多目标灰色层次分析法计算经济环境发展的综合指数,基于耦合理论探讨环境承载力影响因子的协调程度,建立了区域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度模型;并以西安为例对环境承载力影响因子的协调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辽宁省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了辽宁省2003—2012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综合水平及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沈阳、大连两市的人口和土地城镇化综合水平位于辽宁省前例,其余城市的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综合水平与沈阳、大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辽宁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整体耦合度处于颉颃阶段,耦合协调度处于濒临失调状态;沈阳和大连两市已达到了初级协调耦合水平,鞍山、辽阳、盘锦、营口、锦州等城市的耦合协调性处于濒临失调或轻度失调阶段,其他外围中小城市处于中度和轻度失调状态,耦合协调性在空间上呈现出"核心-外围"依次递减的格局。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阮云婷  徐彬 《统计与决策》2017,(19):136-138
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全国以及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乡协调度,并与2005年城乡协调程度进行对比后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城乡协调程度一直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协调程度有所下降,西部地区协调程度逐渐上升.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必须提高城镇化程度,推动户籍改革,将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相结合,重视“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更好地促进我国城乡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