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测算1995—2012年中国27个省市的能源价格的扭曲程度,实证检验了能源价格扭曲基于能源结构制约中国碳强度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全国视角下的能源价格扭曲阻碍碳强度的降低,但其直接效应不显著,主要是通过抑制能源结构升级继而影响碳强度。从区域角度看,尽管东部地区能源价格扭曲直接效应有助于降低碳强度,但总效应表现为阻碍碳强度的降低,中部地区能源价格扭曲对于能源结构影响不显著,但是两者的扭曲都显著增加了碳强度,西部地区和全国一样,能源价格扭曲通过制约能源结构升级来阻碍中国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1978~2011年样本数据,使用ARDL模型方法对能源效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长期中能源价格、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均显著的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但短期内,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存在滞后效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利于能源效率的改善;而技术进步即使在短期内对能源效率的提高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能源回弹效应的研究从定义、作用机理和实证检验三方面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引入劳动增进型技术进步和物质资本长期变动的假设,通过构建不变替代弹性函数,建立能源回弹效应的理论模型,得出长短期能源回弹效应的测算公式。随后,利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中国1981—2012年的能源回弹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能源回弹效应大部分为部分回弹效应,短期能源回弹效应均值为12.21%,长期能源回弹效应均值为52%。虽然部分潜在能源消费降低量被抵消,但整体来看,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的节能减排政策在中国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杨洋  王非  李国平 《统计与决策》2008,(11):103-105
文章利用我国1978~2006年的相关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对影响我国能源强度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提高或降低的影响程度最大;技术进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能源强度;能源价格的提高对能源强度的下降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我国要实现"十一五"计划中提出的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战略目标,必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合理的以市场为主导的能源价格体系,鼓励节能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引入了资本利用效率,构建了内含能源使用效率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短期能源回弹效应分析模型,通过对短期能源回弹效应的产生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能源使用效率对能源使用量的弹性大于产出对能源使用量的弹性是产生短期能源回弹效应的条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对能源使用量的弹性将降低能源回弹效应;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将降低能源强度并由此降低能源回弹效应;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将提高产出对能源使用量的弹性提高并由此降低能源回弹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了克服传统DEA方法的缺陷,文章采用DEA博弈交叉效率模型测算了中国2002—2016年30个省份碳排放约束下的能源效率现状,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分解。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地区的能源结构、城镇化水平对能源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地区的对外开放度和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有负向抑制作用,但不显著;其他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地区能源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且经济发展水平的溢出效应大于产业升级,其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度对本地区的能源效率产生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能源回弹效应的存在使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变得复杂。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存在环境约束下的技术进步及其分解进行测算,并利用中国1998—2013年30个省(区)的统计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环境约束下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进步整体上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且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科技进步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但由于能源回弹效应的存在,使科技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不显著;技术效率改善推动技术进步的贡献相对较少,但能显著推动能源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技术进步对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楠等 《统计研究》2013,30(4):63-69
由于"回弹效应"的存在,对技术进步是否必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存在争议。本文在DEA-Tobit两阶段分析框架下研究技术进步对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以中国29个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法将技术进步分解为前沿型技术进步与追随型技术进步两类,通过构建面板数据的Tobit回归模型对技术进步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过程中的影响机制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发现追随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施加了显著正向影响,而前沿型技术进步作用并不明显;影响中国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诸因素,其正向作用力度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结构异质性与能源利用效率关系的基础上,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及其八大经济区域2002—2012年能源利用效率的结构异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全国来看,能源消费结构和资本配置结构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具有微弱的负面影响,产权结构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结构异质性与能源利用效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产业结构、产权结构和资本配置结构对能源利用效率均具有较强的短期影响。分区域看,产权结构和资本配置结构具有相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能源消费结构、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却在方向和数值上表现出区域差异性,结构异质性因素在大多数区域的短期影响不显著。国家应根据各区域具体能效状况,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结构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7—2015年的样本数据,构建含交互效应的面板结构VAR模型,定量分析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PPI造成的结构性冲击,并考察冲击的非对称性。分析结果表明,国际能源价格冲击对中国PPI的影响沿能源产业链递减明显,国际能源价格冲击对上游能源开采和加工业PPI波动的贡献度达90%以上,对中游化工行业如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PPI波动的贡献度为78%左右,而化学纤维制造业属于能源产业链的末端,国际能源价格冲击的贡献度仅为50%左右,消费品行业基本不受影响;国际能源价格正、负向冲击对大部分行业PPI的影响有较弱的非对称性。近年来对能源、钢铁等行业的过度投资也对PPI下行产生了很大压力,必须坚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能源回弹效应的大小影响到能源效率的提高能否实现预期的能源消费量的减少.目前文献上对回弹效应的研究大多是对生产部门回弹效应的研究,文章采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模拟研究了中国家庭部门能源使用效率提高所引起的能源回弹效应.研究表明,长期家庭部门回弹效应为83%,长期总回弹效应为58%.并对家庭部门回弹效应的福利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能耗强度反映了国民经济在生产中对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是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利用回归的方法研究了影响我国能耗强度的因素,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技术进步是影响中国能耗强度的主要因素,对能耗强度有很强的调节作用,出口贸易间接影响能耗强度,而能源价格和经济增长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雯 《统计与决策》2016,(9):165-167
文章利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小产权房视角,研究产权性质对住房资产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居民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高达13%,其中对耐用品消费、旅游、医疗和教育等特定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考虑产权性质时,小产权房的财富效应显著低于普通商品房约3个百分点,主要通过特定消费实现.低收入家庭两种产权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差异最大.我们认为低收入家庭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而小产权房无法提供完全的产权保障,从而抑制了家庭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4.
首先对传统理论模型进行了扩展,构建了一个包含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价格效应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基础设施投资影响能源强度的微观机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04-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基础设施投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途径以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投资流量会通过结构效应影响能源强度,而基础设施投资存量则分别通过技术效应和价格效应影响能源强度,但是,不同地区和类型的基础设施对能源强度的上述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优先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同时将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尽量后延有利于提升能源效率,确保在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能源强度。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2000—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的污染减排本地直接效应和通过中介因素的间接减排效应。结果发现,严格且适宜的环境规制不仅能直接降低环境污染,还能够通过中介因素间接降低环境污染;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资本投入、城镇化率不利于降低环境污染,技术进步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显著。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性和外溢性,使污染治理表现出时间上的紧迫性、空间上的高度关联性和时空上的交错复杂性。缓解经济增长的环境瓶颈约束,除了关注环境规制政策的直接效应外,还应该采取措施促成其间接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基于能源边际产出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和生产函数研究了中国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的关系,并从能源边际产出的角度研究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结论表明,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相比具有能源消耗少,节能见效快的特点;第三产业能源边际产出值最高,三次产业能源边际产出将趋于一致.基于此提出当前应尽快按照能源边际产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尽快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以遏制能源边际产出低的产业的快速发展,使能源消费向边际产出高的产业流动.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了北京地区的能源回弹效应机制,通过引入二级镶嵌式CES生产函数,并根据实际情况推导出修正模型,对回弹效应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北京存在着一定的能源回弹效应,且具有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刘芳 《统计与决策》2016,(21):186-188
文章从产权视角系统分析了银行债权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银行债权主要通过激励机制和控制权机制对企业的代理成本和治理绩效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特殊的产权性质,使得银行债权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的机制失效,进一步的经验分析还表明,银行债权对于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负面影响主要是通过短期债权来实现的,而其对于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积极影响则主要是通过长期债权来实现的,因此由于产权的不同,银行债权对于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路径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Var(2)模型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正向影响碳排放,而资本投入负向影响碳排放。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依次为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和资本投入;(2)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间接影响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经由能源消费而对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二是经由资本投入而对碳排放产生负向影响。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因此,经济增长间接对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文章认为,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费、强化资本对能源的替代是实现碳减排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80年代至今,除个别年份外,反映能源产出效率的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低于1,即GDP增长速度基本均高于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能源消费水平的变化一方面取决于技术进步带来的能源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受到产业结构的影响。文章主要采用脉冲响应分析就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