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意义:平均期望寿命是评价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卫生事业成就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尺度,平均寿命受各年龄的死亡率高低所决定,因而也受到婴儿死亡率的影响,降低婴儿死亡率可提高平均命寿,如果各年龄死亡率不变,而只婴儿死亡率有变动时,可影响平均寿命多少?现考虑出一个简便公式,提出供大家参考。 二、公式:△e_o=e_o~b-e_o~a=(q_o~a-q_o~b)×(e_1~a 0.90) 为平均期望寿命之增加量 为原来的平均期望寿命 e_o~b 为婴儿死亡率变化后的平均期望寿命 q_o~a 为原来的0~1岁死亡概率,一般用婴儿死亡率m_o~a代替。 q_o~b 为后来的0~1岁死亡概率,一般用婴儿死亡率m_o~b代替。 e_1~a 为原来寿命表上1岁的平均余命。 如果1岁以上年龄别死亡率不变,则1岁的平均余命也不变,因为1岁的平均余命不受婴儿死亡率高低的影响。如果用婴儿死亡率代替0~1岁的死亡概率则上式可变为  相似文献   

2.
<正> 对结婚率与离婚率如何统计,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1981年群众出版社出版的《人口统计》和河北人民出版社同年出版的《人口统计学》,分别有如下叙述: 结婚、离婚同人口出生、自然增长有直接关系,计算结婚率、离婚率也是人口统计的指标。它们的计算方法同上述出生率等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结婚、离婚都是双方的,所以计算时用多少“对”来表示,即每千人口中有多少对结婚或离婚数,可写成公式:  相似文献   

3.
任意人口公式,是1982年美国人口学家普莱斯顿(Preston)发现,在无死亡资料时,仅用两个时点分年令人口数,补以出生数,即可计算出寿命表上的全部指标.现根据该公式,用1953年和1964年青海两次人口普查资料和1954~1964年出生数,编制了本寿命表.一、寿命:表编制的程序1、计算两次人口普查间的平均人数(_nN_x) n(?)x=(1953年人口·1964年人口)~(1/2)  相似文献   

4.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生活水平的一个综合性人口统计指标,在人口分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过去通过生命表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工作量大,对大多数人口工作者来说,很不方便。实际上,在进行生命表计算时,除按龄死亡概率外,表中其他各项指标均为派生指标。根据这一道理,本文介绍一种用按龄死亡概率直接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简便方  相似文献   

5.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生活水平的一个综合性人口统计指标,在人口分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过去都是通过生命表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工作量大,对大多数人口工作者来说很不方便.实际上,在进行生命表计算时,除按龄死亡概率外,表中其他各项指标均为派生指标.根据这一道理,本文介绍一种用按龄死亡概率直接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6.
出生率、生育率、再生产率是人口统计中反映人口再生产过程的几个基本指标(不是全部)。在研究人口再生产理论中,要利用这些指标,在使用实际人口资料中更经常看到这些指标,因此,对这几个指标的内容及其计算方法有一个基本了解,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一)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指标,即通常所说的平均寿命,是人口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综合地反映了人口的寿命水平,简单地说,就是该年出生的人,按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卫生水平,平均能活多少岁,这个指标,对研究人口寿命的变化和人口再生产,进行人口预测和制订人口规划,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口动量是度量人口增长势头的一个重要指标。稳定人口动量的计算已有公式,但实际人口动量的计算却还使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因而未能象期望寿命或净再生产率这类指标一样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提出计算实际人口动量的公式,希望有助于这一指标的应用。 一、人口动量的概念 讨论人口动量,首先要简单了解稳定人口与静  相似文献   

9.
<正> 一、前言——神机妙算电子计算机,在我州处于普及阶段,样式之多,速度之快,出乎人们的意料。三年前,卫生系统还没有应用,现在,已超过二百个。电子计算机是人口统计不可缺少的工具。无论是日常报表,还是人口预测,人口构成,编制寿命表,等等,都用得上。在普及的基础上怎样提高呢?主要是进一步学好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功能,达到神机妙算的境界。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不同的数据来选择电子计算机  相似文献   

10.
寿命表是依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某特定人群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口的死亡率编制出来的一种表。其基本原理是假想有同时出生的一代人按该地该时期各年龄的死亡率先后死亡,直到全部死亡,从而了解这一代人的死亡与生存规律。寿命表的用途很广,它不仅在不受人口构成影响下可以说明平均寿命的长短,某种疾病的危害,而且在预测未来人口发长趋势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依据。寿命表分为完全寿命表(按一岁一组编制)与简略寿命表(按五岁或十岁一组编  相似文献   

11.
四、人口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 通过人口登记和统计,要进行初步的汇总整理、分组归类,可以得到很多重要的人口数字资料。如总人口、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年龄、文化、职业、民族等数字。这些当然都是非常重要的,但人口统计不能满足于只提供一些原始数字,还要提供有分析、综合性的人口统计指标。好比生产,不但要提供原材料,还要进行精细加工,提出质量更高的精美产品。人口统计指标按其内容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人口静态指标和人口动态指标。两大类中又有绝对数和相对数之分。本文重点介绍一些相对数指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人均期望寿命是分析、评价人口健康状况,衡量社会经济发展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从2014年开始人均期望寿命的提高被纳入卫生计生系统考核内容,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为了有效地甄别和评价政策实施对人均期望寿命提高的贡献程度,需要精确地估计和判断各年龄组死亡率变动对人均期望寿命提高的影响。在实践中,针对某一年龄组或某一特定人群死亡率的变动以及相关政策实施对人均期望寿命的影响鲜有较为精确的定量解答或快速有效的估算办法。本研究通过数据实验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计算建立一套可以较为精确地估算某一区域内某一年龄组死亡率变动对人均期望寿命影响的计算方法和结果集,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内人口死亡率变动对人均期望寿命影响的快速估算。利用估算结果可以对区域内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较为科学的评估或评价。文章以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甘肃省各年龄组分性别死亡率数据为基础对上述研究进行实证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13.
任强 《人口研究》2007,31(5):75-81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已经突破60亿,但是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慢。许多国家已经完成了人口转变,其总和生育率在更替水平以下。与此同时,人口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死亡水平显著降低,期望寿命在不断提高。本文利用联合国人口司发布的192个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系统分析了世界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在过去50年里的演变态势、区域差异以及演变模式。结果显示世界人口期望寿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增长,有50%以上的人口或国家平均期望寿命达到了70岁。演变轨迹呈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区域发展不平衡。欠发达地区总体上较发达地区增幅大,人口比重上升幅度也很显著。人均期望寿命增幅最大的是亚洲国家,非洲国家与世界不同步,而且区域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应用直接法(寿命表法)和间接法(模型生命表法)对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两种方法计算结果表明:直接法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数值偏高,经过间接估算方法调整后,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3.65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地区差别非常大。我国应采取措施进一步缩小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地区间差异,提高人口预期寿命。  相似文献   

15.
<正> 坚持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将来会出现什么样的人口形势?会不会带来新的人口问题?这些,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为此,我们对镇赉县未来100年人口发展进行了予测,基本情况知下: 一我们采用分类抽样方法,对镇赉县1979年的人口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人口占全县人口的22.8%,从而掌握了这个县的分性别的按年龄死亡人口数。然后编制了寿命表,利用寿命表进行予测。予测中,考虑到目前工作的实际情况,把1984年前的生育率定为1.2,把1985年后的生育率定为1.1。予测采用两种方案:第一种是以女性25岁做为生育始点;第二种是以女性20岁  相似文献   

16.
健康预期寿命指标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探讨一种适合中国实际的健康预期寿命指标的计算方法,我们利用居民死亡资料和1993年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的部分资料,借鉴(Sullivar)提出的计算健康预期寿命方法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部分城市居民的健康预期寿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健康预期寿命占期望寿命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女性居民的健康预期寿命高于男性;大城市居民的健康预期寿命低于中小城市。我们利用时点的病伤残率与寿命表生存人年相乘来计算健康预期寿命,便宜处是计算比较简便,所需资料从居民卫生服务的调查中即可获得。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劳动者能健康工作多久?退休年龄究竟延迟到哪一岁最为合理?这关系着广大劳动者切身利益因而是非常重大的政策性问题。本研究采用生命表技术编制了我国2005和2010年分性别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健康预期寿命、工作寿命及健康工作寿命表,然后从劳动力健康工作的视角提出我国延迟退休的合理目标年龄。研究发现,2005和2010年,我国男女健康工作寿命都分别接近62岁和58岁。该发现的重要政策启示在于:我国当前可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女性比男性延迟退休的空间大,男女65岁同龄退休的时机还未成熟,建议我国延迟退休的目标年龄应以男性62岁,女性58岁为上限;从生命周期角度对我国退休年龄进行国际比较,若按男性62岁,女性58岁为退休年龄上限执行,那么我国劳动力的退休生涯与工作寿命之比将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从政策的操作层面来看,我国延迟退休应女先男后或女快男慢,并采取弹性退休制度逐步推迟退休年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人口数字的国家之一。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正式人口数字公之于世。解放后,在1953年和1964年举行过两次人口普查,每年还有定期的人口统计报表制度。现有的人口统计资料,比较准确的掌握了人口统计的主要指标,初步满足了各方面的需要。但从现代人口学的角度来看,我国人口统计数字还是比较简陋的,有不少领域,至今还是空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中国未建立完善的生命统计制度,以致分年龄死亡率资料很不健全,更无从对历史上中国人口寿命水平作出准确计算。为了填补40年来历史数据之不全,本文将根据中国妇女生育节育抽样调查的有关死亡资料,试对中国人口40年来分年龄死亡率与平均期望寿命及其变动趋势作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女性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群体的一半以上。据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9042万,其中女性4794万,占53%,相当于一个湖北省的总人口,或美、日、德、英、法5国老年人口的总和。这样庞大的女性老年人口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随着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女性平均期望寿命将增长更快。如1981年男女平均期望寿命之差为2.92岁(男性为66.43岁,女性为69.35岁),1985年上升为4.02岁(男性为66.96岁,女性为70.98岁)。因此,女性老年人口在我国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