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湖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湖南体育文化产业也倍受人们关注。促进湖南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弘扬湖湘文化精神,发展体育文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推进湖南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突出发展湖南特色的体育文化产业、创新培养体育文化产业人才、精心铸就“体育湘军”项目产业品牌。  相似文献   

2.
湖湘文化有层层递进的三种含义,即湖湘地域内自古以来器物文化与观念文化的总和、湖湘自古以来的观念文化、湖湘特定时期的观念文化。基于概念分析,这三个层面的湖湘文化分别与湖南文化产业有着不同程度的内在关联。就马克思主义视角而言,湖湘文化对湖南文化产业有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而湖南文化产业也从湖湘文化的价值取向、主体内容及演进途径等方面推动其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3.
梁振华 《云梦学刊》2001,22(4):79-81
政治本位的近世湖湘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曾独领一代风骚,然而在当代却遭遇了从极盛走向衰朽的命运湖南文学的百年盛衰,也恰恰能够从湖湘文化精神本身的优长与历史局限中找到潜因.20世纪湖南作家创作心理定势及其创作文本思想倾向、艺术特质都受到了湖湘文化深刻的影响和规约.田中阳之新著<湖湘文化精神与二十世纪湖南文学>便对这两者之间的深刻关联进行了富有创见性的精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刘再华 《云梦学刊》2011,32(5):38-40
屈原及楚辞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源头,也是当代湖南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思想资源。屈原的人格精神至今仍在影响着湖南人的性格,塑造着湖南人的形象。2011年端午节前夕,楚辞学术研讨会暨湖南省屈原学会第二届年会在湖南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5.
试论近代湖湘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其文化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湘文化是指始于南宋时期,止于民国末期,在今湖南省域内形成的历史区域文化.湖湘文化经过先秦荆楚文化传统丰厚土壤的滋养、中世和近代荆楚文化的熏陶,以及湖湘大地文人学士、官宦乡绅、宗族领袖及其他文化学者的倡行、丰富、完善,逮至近代,湖湘人才辈出,文化昌盛,逐渐形成了爱国救亡、经世致用、自强坚韧、强悍尚勇、独立创新、兼容并蓄的基本文化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4年湖南几大新闻事件为视角,并扼要分析湖湘文化的传统特质,从而研究新时期湖湘文化在秉承故往、与时俱进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7.
夏明翰精神是共产党人精神的代表,是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高度体现。湖湘文化是在湖南这块土地上经过几千年繁衍滋生的文化。湖湘文化的爱国主义内涵赋予了夏明翰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奋斗终身的爱国精神,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思想培育了夏明翰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湖湘文化勇敢顽强的"蛮子"精神造就了夏明翰视死如归的拼搏精神。所以说,湖湘文化是夏明翰精神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8.
略论湖湘文化对湖南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湖南教育源远流长 ,湖湘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演进和嬗变的过程中 ,湖湘文化的传承与湖南教育的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 ,二者相互影响 ,彼此促进。湖湘文化的传承是湖南教育发展的文化底蕴 ,反过来 ,湖南教育的发展又是湖湘文化传承的优质载体。本文拟从湖湘文化与湖南教育的关系入手 ,阐析湖湘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揭示湖湘文化的传承是怎样为湖南教育的发展提供文化土壤的 ,并进而探讨在当今社会我们又将怎样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湖湘文化传统来为湖南教育的发展服务。一湖湘文化作为湖南这块土地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有的区域性…  相似文献   

9.
湖湘文化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历代湖湘文化传人都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变易精神。而“师心独往”的周敦颐则是开启后世湖湘文化变易精神的“不祧之祖”。周敦颐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大哲人,曾国藩说,“宋之周子(指周敦颐)出于其间,作《太极图说》、《通书》,上与《周易》同风,下而百代逸才举莫能越其范围也。”(李肖聃:《湘学略》,第123页)参加过维新运动,并参加了华兴会、同盟会的杨毓麟在著名的《新湖南》一文中更是将周氏对湖南人的影响论述得更为详细:“湖南有特别独立之根性无所表现,其影响仅仅及于学术而未大显。……其岸异之外,颇能自振于他…  相似文献   

10.
民歌湘军的崛起,是音乐界的“湖南现象”,是湖南人才群体现象的又一突出表现。民歌湘军的崛起与发展,离不开湖湘文化的推动与促进。湘籍民歌人才辈出,民歌湘军独领风骚,正是得益于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本文在阐述湖湘文化基本内涵与核心精神的基础上,论述了湖湘文化影响下湘军精神与湘军现象,介绍了民歌湘军的崛起及其代表人物,从多个方面剖析了湖湘文化对民歌湘军崛起并走向辉煌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代湖南绅士是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颇具影响力的特殊社会群体,曾国藩纠合失意绅士而组合成的湘军跨越省界,铁蹄所及“南至交趾,北及承德,东循潮汀,乃渡海开台湾,西极天山、玉门、大理、永昌,遂度乌孙,水属长江五千里,击柝闻于海,湖南兵威之盛,未有过此者也。”①不仅造就了下层绅士以军功显赫于世,而且也造就了大批军功绅士,从而突破了“湖南人物,罕见史传”的惯例,导致了在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吾湖南绅士之权力,其强盛实在诸行省之上”②的特殊现象。一湖南是中国的一个内陆省份,在民族迁移、融合的变迁过程中,由于湖南一直远离全国的政治…  相似文献   

12.
湖南发展低碳消费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低碳消费是指在生活消费领域中,人们购买和消费符合低碳标准的产品或服务,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降低污染、减少浪费的一种节约型消费模式.湖南发展低碳消费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政府的示范作用有待加强;居民的认识误区有待彻底消除;湖南居民低碳消费意识不强;湖南低碳消费品不足.构建湖南低碳消费模式要全方位构建低碳消费文化,包括大力开展低碳经济的教育培训,广泛开展各种节能宣传活动,积极开展低碳城市的示范试点工作,坚决抵制西方消费主义文化;要加快建设废旧物品回收制度,包括加快建立湖南废旧电池回收制度,尽快建立长株潭城市群垃圾分类回收体系,逐步建立湖南废旧家电回收体系,不断推进国家废旧汽车回收制度建设;要有序开展八项低碳消费行动,包括低碳出行行动,"绿色消费积分"行动,政府机关节能行动,一次性用品消费限制行动,绿色照明行动,绿色装修行动,废旧电池回收行动以及垃圾分类回收行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三湘大地上成长起来的杰出学者,杨树达先生治学道路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晚清湖湘汉学的学术传统。在北京任教的17年问。阅读了大量湘籍先贤的学术著作,对湖湘学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又和当代湘籍学者频繁交往。十分留意湖湘学术的最新发展。民国《湖南通志》纂修期间,参与了《艺文志》的撰写工作,对清代滟学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湖南保路运动中一份专门刊物《湘路新志》的系统研究 ,对湖南保路运动的全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 ,同时分析了湖南保路运动中的劝股筹款活动 ,最后比较了湖南保路运动和四川保路运动在领导集团和人民的动员程度两个方面的不同之处 ,肯定了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湖南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是指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基本的生产和发展条件的生产性和服务性公共设施.在几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湖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在统筹协调、资金投入、规划设计、项目管理、地区平衡等方面问题也不少.科学确立农村建设的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制定农村科学发展规划;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明确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秉持主体收益原则,加快基础设施产权改革;完善社会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支持发展是整体提升湖南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杨鹏程 《船山学刊》2001,(4):130-133
湖南历来为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1934年旱魃为虐,水旱交侵,灾难深重。本文分析1934年湖南旱灾造成的严重后果,重在探讨官方与民间减灾防灾、抗灾救灾政策措施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扩大湖南开放的必要性、扩大开放应以引进来为主、扩大开放面临的机遇以及扩大开放应突出的重点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并就政府在加快开放进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湖南现象,即指在社会转型期湖南乡土社会呈现出来的独特的典型的历史征象;通过剖析近代湖南以农民为主体的三次社会动员,即卫道救时反教的乡土社会动员、维新排满民族革命的乡土社会动员、国民革命的农民运动的社会动员,可以回答关于近代湖南现象的历史诘问,揭示近代中国湖南现象的本质;按“三个代表”思想对湖南近代历史进行矢量分析,可以发现,社会动员的乡土性决定着近代湖南乃至中国农业社会初度转型的成与败。  相似文献   

19.
湖南地方立法机关适应省域经济发展要求及财政工作的现实需要,制定了大量地方财政法规与财政规章。湖南地方财政立法还存在政府财政规章偏多、地方财政法规和财政规章的配套衔接不畅、立法程序欠完善等不足。应进一步健全地方经济立法程序,理顺地方财政法规和财政规章的关系,做好地方财政法规和财政规章的衔接与配套工作。  相似文献   

20.
船山学术尊张载也尊周敦颐,他认为二人的学术思路是一致的。他批判王阳明心学“阳儒阴释”,也批判朱熹理学末流“沉溺于训诂”,抱残守缺。他要弘扬的是周、张正学,同时也是弘扬与周、张学术一脉相通的胡宏、张栻湖湘学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