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湘鄂边革命根据地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贺龙、周逸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建的,是二战时期保存革命力量、锻炼斗争骨干、争取斗争胜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之一。它的建立有其自身的突出特点。同时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历程中有它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一、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块革命根据地之一,它是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发展而来的。本文就三个问题作了探讨: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靠近中央革命根据地,又地处闽浙皖赣四省交界点,牵制着敌人,直接援助了中央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有着显著的三大特色,成为现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同时还有许多必须搞清楚的史实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党性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一部信史才能发挥其战斗作用。  相似文献   

3.
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琼崖(海南岛)五指山革命根据地,也叫白(沙)、保(亭)、乐(东)中心革命根据地。它是中共琼崖党组织(以下简称琼崖党)在抗日战争后期开始创建的海南岛最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五指山根据地的建立,对于支持和发展后期琼崖人民的革命斗争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文拟就有关这一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其历史作用,试作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1927年"八七”会议之后到抗日战争前夕为土地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工农革命政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了解决行政经费和战争经费,在根据地设置了农业税制,农业税是根据地税收的一个重要来源,它对各革命根据地财政的稳定和军队的供给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5.
川陕革命据根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之一。由于它曾受到张国焘机会主义路线的严重干扰和破坏,过去有关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著述特别少。为了推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我们在尽可能搜集有关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编写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大事记》(初稿),供有关方面的同志参考。欢迎同志们提出意见,以便补充修改。  相似文献   

6.
浅谈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创立胡济民湘鄂边革命根据地.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鹤峰、桑植、石门、五峰、长阳等县为中心,还包括湖南的大庸、慈利、水顺、龙山和湖北的恩施、建始、宣恩、巴东(江南部分)、来凤、咸丰、利川、松滋等县在内的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7.
东固革命根据地几乎是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时建立的我党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但由于诸多原因对东固革命根据地了解的人并不多。东固革命根据地党组织的建立、发展与演变的诸多事情更是鲜为人知。本文在搜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对东固革命根据地党组织的建立、发展与演变做了详细的梳理,以期为世人所了解。  相似文献   

8.
根据地中多种所有制共存的农业经济 ,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地中的经济以农业占绝大部分 ,农业在中国革命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是革命根据地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所决定的 ;是革命战争的需要 ;是革命统一战线的需要 ;是革命实践的结果。根据地中农业多种经济成份的存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的启示。在广大农村中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可以看作是对新民主主义时期根据地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这一理论的发展及运用  相似文献   

9.
革命根据地农村社区的社会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首先在农村建立了根据地和政权,它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社区的社会面貌。本文从农村社区的社会区划和社区内部结构的变动两个方面考察了革命对农村社区变革的影响,归纳了革命根据地农村社区社会变革的特点,认为革命对农村的自然社区分布并无多大触动,但法定社区的变革较大。革命根本改变了根据地农村社区的社会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社区权力结构和社区民众组织结构,深刻地促进了农村社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根据地农村社区变革的突变特征十分明显,这表现在根据地农村社区变革的速度快、时间短、范围广、内容多、程度深、影响远等方面。革命根据地农村社区变革是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方面,与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缓慢发展形成鲜明对比,代表了当时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经济状况如何,关系到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中国共产党自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始,就非常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吸取了革命根据地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适时地提出了对国内外开放,发展根据地经济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及其实践,不仅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而且为我党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贵州多元、多彩的文化"千岛"中,"红色文化"丰厚而深厚,比如辛亥革命、红军长征、抗战后方等。以此形成的红色旅游十分典型,其中两大红军主力在贵州长征而形成的独特红色文化旅游被称为"红色经典"。贵州红色文化旅游与山水风光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等的深度融合,可形成世界级的高品位特色旅游。  相似文献   

12.
川陕地区是近代中国最落后地区之一。红四军入川后不仅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而且把它发展成了全国第二大根据地。研究当年川陕省委和红四军在该地区成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经验,对当前我们正在全国推进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程(特别是广大的西部欠发达地区)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木门会议是红四方面军入川以来召开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次军事会议。此次会议的召开为红军队伍的壮大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以及后来的反敌"六路围攻"取得全面胜利,都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尤其是在红四方面军的扩编和地方武装力量的加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既是战争硝烟催生的革命之花,也是湘鄂西地区丰厚的民间文学土壤中滋养出的民间艺术之花,因而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思想。“救星崇拜”意识是红色歌谣里表现的主要民间思想,其在歌谣中首先表现为民众对红军的信赖,把它作为自己救命的靠山;其次是民众对红军领袖的敬仰,视他们为精神支柱;再次在民众心目中救星更多的是一种集体智慧,集体能量、集体形象。此外“均贫富”思想以及生存意志等也是红色歌谣里所表现出的重要的民间思想,红色歌谣,唱出了民众对“打土豪、分田地”政策的衷心拥护之情以及决心不屈不挠跟党走的冲天壮志。  相似文献   

15.
在红四军主力退出井冈山、建立中央苏区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是从两湖和广东为中心到以江西为中心的转变;二是从农村游击战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转变;三是从“以赣南为退步”到建立“前进的根基”的转变。中共战略思想的变化为中央苏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经历了一个初创、形成、曲折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在此过程之中,发展了根据地、壮大了红军队伍、强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等,为夺取革命胜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同时也存在肃反扩大化、干部培养策略失误等不足,这些经验教训为新时期各领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为了摧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消灭主力红军,在军事上发动"围剿"的同时,在经济上实行封锁。针对敌人疯狂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鄂豫皖苏区针对当时战争的特点,制定了正确的政策,从而保障了反"围剿"战争的军费、军事装备、军粮和兵源的供给。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井冈山时期的革命斗争史用力甚勤,成果颇丰。但也有不少问题需作进一步探讨,比如,彭德怀率领红五军下山是继红四军主力出发赣南之后的又一次“战略引退”,而不是标明井冈山保卫战的失败,更不是“弃守逃跑”;“围魏救赵”是“柏露会议”最后决策的,但此前已经多次提出,此后又召开过一系列重要会议加以贯彻落实;“围魏救赵”决策有得也有失,即在战略上是积极的、主动的,在战术上又是不完全可取的。  相似文献   

19.
国民党军队的大规模"围剿"和党内"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迫使红二十五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开始长征。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调动了敌人"围剿"鄂豫皖根据地的部分兵力,并在经济上、政治上配合了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但也对根据地的组织、思想建设以及军事斗争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鄂豫皖根据地克服因红二十五军撤离而带来的种种困难最终得以保存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说,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宁夏为主要战场的红军西征战役是长征史上的重大战略行动,它把陕北苏区拓展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西征红军在宁夏驻地大力开展统战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