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洪涛 《创新》2012,6(4):112-116,128
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的α趋同和β趋同理论为基础,依据1995~2010年广西14个城市的人均GDP,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广西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趋同和分异现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检验期内广西区域整体上存在α趋同和绝对β趋同,在加入人口增长率、工业化水平、外贸依存度和固定资产投资率等控制变量后存在条件β趋同,但在某些时间阶段却存在经济增长的分异。根据广西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分异变化规律,提出了促进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8年紧缩的货币政策对浙江省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货币政策浙江效应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变动对浙江省经济的影响,比较了货币政策浙江效应与四大区域效应的差距,发现货币政策变动对浙江省经济的影响效果不仅大于中部、西部、东北等区域,也远远大于货币政策对东部地区影响的平均效果,浙江省的产业结构、金融结构、企业结构、国际收支结构等因素是导致货币政策冲击对浙江地区产生较大影响的原因.文章最后提出了减少货币政策对浙江省负向冲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郑吉昌  夏晴 《浙江学刊》2005,(4):187-191
当前浙江经济已经进入了平稳增长阶段.浙江经济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面临许多挑战.本文从分析浙江产业结构特征出发,认为浙江正在逐步走向"服务经济时代",发展服务业对浙江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服务业有助于浙江在"工业化后期"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有助于浙江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有助于提升浙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有助于浙江解决就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4.
企业家精神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内生动力,培育和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保障。本文基于2000—2018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创新精神、契约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和开放精神等5个维度测度了中国企业家精神指数,对企业家精神的空间差异和空间收敛性进行研究,并对企业家精神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和中介机制检验。研究发现:全国层面和各省市区企业家精神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创新精神在企业家精神指数中贡献最大;区域总体差异呈现“先大幅下降—后小幅上升”走势,区域内空间差异呈现为“西部>东部>中部”,区域间差异呈现下降走势,是区域企业家精神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企业家精神指数西部地区表现出σ收敛特征,总体上σ收敛趋势不明显,而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存在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西部地区企业家精神空间收敛速度显著低于东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省际之间企业家精神的收敛速度最快;企业家精神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并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区异质性,企业家精神凭借“知识溢出效应”“竞争效应”和“就业效应”等中介机制有效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增长为基础,实现社会公平为目标.30年来浙江经济发展总体平衡,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未明显扩大,这为实现省域城乡一体社会保障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根据宁波和丽水当前经济发展状态,以及在今后不同阶段经济增长情境下的理论推演,发现地区间的农村社保差距会随着经济增长呈现出不断拉大趋势,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马太效应",妨碍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省级政府在抓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的统筹和转移支付功能,加大对相对不发达地区农村社保的财政支持力度,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我国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浙江、河北、河南、安徽和黑龙江等省份不同区域的县域经济发展指标和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对比,探讨我国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关联程度。分析发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该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率也就越高;发展县域经济可以促进城镇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城镇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又可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个着力点之首,研究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单元,通过对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这两组变量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对典型变量的显著性予以检验后来进行经济分析,结果显示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要保持区域经济增长,就必须加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区域物流能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广东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慕强 《创新》2009,3(7):5-8
众多的实证研究证实了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系统分析衡量物流能力的相关指标,以及以这些指标来探讨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以广东省为例对物流能力与经济发展进行双向因果关系的分析,发现物流主体能力、物流客体能力和物流载体能力对广东经济的增长有显著的单向促进作用,而区域特色能力与经济增长却互为因果,即存在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本和区域发展差异——对中国各省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全球的各个国家之间,还是很多国家的内部,都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发展差异.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从历史、文化和制度等层面考察区域发展的差异.经济地理学者们也日益关注社会-文化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或者限制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软"因素就是社会资本.通过社团、慈善团体和献血等指标来衡量中国各个地区的社会资本,发现中国在省区甚至地级市和区、县尺度上,社会资本的存量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并且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高度的相关性.但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中有关"信任"的调查结果,却没有发现它与区域发展水平之间有显著的关系.通过建立实证模型我们进一步发现,社会资本是影响中国各个省区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控制了区域增长的收敛效应、政策和区住等因素之后,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依然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两个典型制造业中心浙江和广东为例,就制造业集聚之集聚经济与区域制造业发展论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宏观的制造业结构、中观的行业集中度以及微观的集聚企业类型三个视点切入对浙江与广东制造业集聚的对比分析揭示,两地区的制造业集聚存在着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的实证检验表明,两地区制造业集聚所产生的集聚经济对区域制造业发展的贡献不同.这种集聚经济之区域制造业发展效应差异,可从两地区制造业集聚的自身特征差异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1.
傅允生 《浙江学刊》2007,(6):169-176
本文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的经验事实,提出与运用资源配置能力概念,对地区经济增长与浙江经济发展进行机理分析与理论概括。研究表明,地区经济增长由地区资源配置能力决定,其能力主要受区位条件、要素资源存在状况与资源配置方式,以及地方政府经济理性的约束。就浙江而言,对外开放引致的区位优势,使东部沿海地区具备了资源集聚功能;由工商业传统孕育的地方企业家资源,催生了浙江的内源性经济增长;制度变迁所具有的资源配置效应,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基于地区商品经济意识的经济理性,提高了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引导下,我国的农业发展速度较快,粮食五年连续丰产,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但是认真分析发现,我国农业增加值增长不快,粮食产量增速不平衡甚至还有下降的态势.文本选取11个有区域代表性的农业大省和经济发达省份,对其在“十一五”期间的粮食产量和产业发展、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粮食大省存在增长乏力的现象,将会增加我国经济的不安全因素.为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区域经济发展实力,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农业采取不同的保护和支持政策,保证主产区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将改变我国引进利用外资的现状,对浙江外资引用的流量和结构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如何建立既符合WTO规则和我国未来的外资法律法规,又能充分体现浙江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要求的引用外资对策,是当前浙江引用外资工作的迫切需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外资政策的调整趋势和加入WTO对浙江引用外资的影响,提出了应对WTO浙江引用外资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浙江服务业发展的结构特征、战略意义与变动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吉昌  夏睛 《浙江学刊》2004,(2):180-184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迅速扩张,不仅占GDP的比重大大提高,而且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不断提高,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从分析浙江省服务业的结构特征出发,论证发展服务业对浙江经济的意义和作用,并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探讨浙江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所有制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以浙江为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近20年的经济增长取得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绩,原因有许多.其中非国有经济成分的作用为大家所肯定.但是如果能从数量分析的角度具体说明这一作用,将使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具体.本文以1978-1998年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所有制结构变革对浙江工业经济增长的作用,证明了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非国有经济的超常发展引起了资源从国有经济领域向非国有经济领域的流动,由此带来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推动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差异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 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变量,并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关联性.对中国城市管理者而言,有效识别决定经济增长的内生经济结构、合理规划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对城市的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1].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浙江省市级面板数据对金融中介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教育、外商直接投资、政府干预、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之后,金融中介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负向解释力.其中原因主要有浙江区域金融体系不完善、资金流向不合理、经济欠发达县市的金融支持不足等,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依据新经济增长理论,本文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动态。分析发现: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分别收敛不同的均衡点,目前已经出现国家整体上开始转向经济收敛,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是否收敛,与下一步的区域投资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19.
在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模型,利用1993.200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值合计约0.05.0.07,表明其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2)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非常显著,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3)外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表现为以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为主,但是也有空间负溢出的证据。(4)在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多维要素中,劳动力与其他公共部门资本存量对中国区域经济弹性的贡献仍然较大,新经济增长因素与新经济地理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空间俱乐部趋同是指经济增长初始条件和结构特征相似且空间上相邻的一组区域的经济增长收敛于相同的稳态,是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其发生机制是空间外溢促成区域经济出现地方化增长,进而导致空间俱乐部趋同。运用包含空间外溢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可以证明,空间外溢有可能导致空间俱乐部趋同。对中国长江三角洲1990--2007年区域经济增长过程所做的经验分析也表明,空间外溢对区域经济增长确有影响,空间俱乐部趋同客观存在。在考虑空间外溢的情况下,长江三角洲的空间俱乐部趋同速度为1.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