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夫之的交游情况,《南窗漫记》、《王夫之年谱》、《船山师友记》等著述中多有所载。王夫之的师友以湖南学人为主,其次则是湖北学人。通过梳理王夫之与湖北十多位学人的交游情况,诸如与熊渭公、王源曾、奚鼎铉、张同敞、李占解等学人的交往,可以洞悉其以考试为交游契机,与志向、性情相类者交往及以学问相交游的交友特点。  相似文献   

2.
湖北历代书院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依据正史、《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及湖北历代省、府、州、县志书,对湖北的历代书院作一番爬梳.所阅资料有矛盾者,用地方志;方志中有抵牾者,以省志为准.所用资料,均相互比照,细以考索,务求精当.如有不确者,欢迎批评.湖北最早的书院创建于北宋.今天所知北宋书院共有三所:一是宋初创建于荆门的东山书院,是当时知荆门军事的孙镛创建.这个书院还只是私人读书之处.另两所是建于嘉鱼的义学书院和建于咸宁的相山书院.义学书院建于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由嘉鱼人李宗仪和李宗儒两兄弟修建,免费供乡人子弟就读.相山书院是咸宁冯京  相似文献   

3.
由中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吴永章教授所著的《湖北当代民族史》,最近由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以翔实的史料、新颖的观点,介绍了从远古到清末这一历史时期生活在今湖北地区的各民族的历史渊源及演变过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局面.还热情地歌颂了古代湖北各族人民在开发湖北、建设湖北、创造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借用新闻传播学的一些理论来具体分析1903年《游学译编》《湖北学生界》《浙江湖》和《江苏》这四种留日学生刊物的传播网络,试图回答这些杂志是如何传播到国内,影响又是如何扩大,为何没能持久下去等一系列问题。留日学生刊物传播网络的建立主要是依靠各省同乡会,其发展既有外力的推动,又有自身从资金到自建发行网的诸多努力,但总体上仍呈现出脆弱性和地区分布的不平衡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肯定留日学生刊物的传播网络对1903年中国革命高潮初盛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又要看到留日学生刊物的传播网络的内在局限。  相似文献   

5.
经第三届“湖北出版佳作奖”评委会评定,《江汉论坛》再次荣获“湖北出版佳作奖”。“湖北出版佳作奖”是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设立的湖北省最高出版奖,这是《江汉论坛》第二次获此殊荣,此前曾于1999年荣获第二届“湖北出版佳作奖”。近年来,《江汉论坛》办刊质量不断提高,获得学术界、期刊界和主管部门的广泛好评。期刊所发文章的转载率和引用率均稳定地居于前列。据2002年3月5日《光明日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江汉论坛》在“综合排名”中居第11位。…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后,随着大批内地人口涌入广东沿海,以前相对落后的广东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这一现象再次证明,某一地区经济的超常发展一般都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明清湖北便处在人口急剧变动时期,从而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张建民教授的《湖北通史·明清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便向我们展示了明清时期湖北历史以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为主线的壮丽画卷。 一口气读完《湖北通史·明清卷》(从朱元璋开国迄于鸦片战争),觉得是一部颇有特色的湖北地方史研究专著。 首先,作者紧扣明清湖北历史的发展主脉进行叙…  相似文献   

7.
书籍递嬗散佚,使好学者深致概惜;亦或私家以善本自珍,藏之秘室,不欲示人,令人望而兴叹。饱尝觅书之苦,故在得览珍本之时,我常怂恿友朋,景印行世,以方便读者。就个人言之,整理国故,考据文献,非我所长,今自不量力,犯难而为,推出《湖北旧闻录》,实非始料所及。哲学家常述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实现,偶然性又含蕴某种必然性之理,也许就是此偶然中之必然,迫我做此自讨苦吃,而苦中有乐之事。1977年春,为搜访太平天国在湖北、武汉地区史料,我常伏案于湖北省图书馆,蒙孔宪凯先生之助,偶得披览《湖北旧闻录》钞本。此稿虽与太平天国史事无涉,然汇罗湖北旧闻故实之宏富,叹为观止。在  相似文献   

8.
近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新标点本二十四史,对书中的许多错误作了勘正,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都勘误未尽。其中以《隋书·地理志》(以下简称《隋志》)和《旧唐书·地理志》(以下简称《旧唐志》)情况较为突出。仅就今湖北范围而言,各类错误就还有十多处。现作考订如下。  相似文献   

9.
倪忠文同志主编的《北洋军阀统治湖北史》一书,最近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刊行问世了。这是值得庆幸的。其所以值得庆幸,在于该书基本上探明了民国时期湖北历史的第一峡谷。  相似文献   

10.
张泰山  李翔 《江汉论坛》2007,(12):134-135
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徐旭阳教授所著《湖北国统区和沦陷区社会研究》(以下简称《社会研究》)于2007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依据翔实的史料,较为完整地复原了湖北八年抗日战争这段沉重的历史,从社会史的角度探询了抗日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该著的出版不仅填补了湖北抗战史和湖北地方社会史研究的空白,而且对全国抗战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今天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读《社会研究》一书,可以发现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在清末编练新军的艰难历程中,张之洞大力推进各项军事改革,成为地方督抚西法练兵的楷模。张之洞由改造山西旧军到组建广胜军,逐渐由一介清流而历练为"知兵"大员。张之洞创练自强军,在饷章制度、新军训练和军事教育等方面积极效法西方。清末新政时期,张之洞整军经武励精图治,将湖北新军编练成为规模仅次于北洋新军的一支现代化的劲旅。张之洞的军事思想及其实践,对清末军事早期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九百年来的社会变迁 ,导致了南宋迄今评议王安石及其变法有三种价值取向 :一是南宋以后占统治地位达七百年之久的程朱理学的评价价值标准 ;二是 2 0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最大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三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内与时俱进的社会气候变化 ,亦即现实政治发展路标的指向。透过这一是非评议变迁过程 ,足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事件评价是非得失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从档案史料看清代湖广私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清代湖广私盐问题,在史料的应用上,过去人们更多的是从实录、官书、别史中爬梳史料,相对而言,对于档案资料的应用明显重视不够。事实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等档案资料中,也保存了大量有关湖广私盐问题的记载。比如有关私盐种类、私盐运销方式、私盐个案等方面的记载,均一一具全。这些重要的史料为我们研究湖广、两淮,乃至全国的私盐问题,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探析西汉至晚清历代学人校勘《楚辞》的起始与发展轨迹 ,比较楚辞学史与中国图书史可知 ,楚辞校勘学产生与发展应分为 :两汉初兴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发展期、宋元明兴盛期、清代大盛期这四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5.
张泰 《兰州学刊》2008,(1):151-153
收继婚习俗历史悠久,形式不一,在我国古代各个民族不同历史阶段都有不同形式的表现。许多史料表明,在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下,几乎历代政府和民间人士都大加挞伐,清朝政府更是屡屡禁止。但是,事实证明对收继婚风俗的消除与禁绝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祝东 《阴山学刊》2012,(1):53-59
清代词学集中国古典词学研究之大成,基础文献研究与理论批评研究皆蔚然称盛,呈现出"众语喧哗"的文学景观。清代词学研究方法是清人应用于词学研究并能有效运作的客观规范。通过对清代词学研究方法的研讨,归纳总结清代词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原理,利于客观把握清代词学建构的过程,清晰掌握清代词学的发展态势及演变规律,对发掘清代文学思想史内涵亦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当代词学研究提供参照借鉴。  相似文献   

17.
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瑞 《河北学刊》2004,24(2):170-175
本文分南宋至晚清、20世纪前半叶、20世纪后半叶三个阶段,简要勾勒了九百年社会变迁所导致的王安石历史地位沉浮的大致轮廓。透过这个轮廓可以清楚地看出,决定南宋迄今,对王安石及其变法评议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三:一是南宋以后占统治地位达七百年之久的程朱理学的评价价值标准;二是20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最大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三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内与时俱进的社会气候变化,亦即现实政治发展路标的指向。透过对王安石及其变法是非评议九百多年的变迁过程,足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事件评价是非得失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晓兰 《殷都学刊》2010,31(1):73-78
清代戏曲具有较为明显的征实化和世教化的特点,尤其体现在清代的时事剧、历史剧和自述体剧中,主要原因是受到清初经世致用思潮和朴学思潮的影响,其次,也与清人对戏曲本质特征的认识有关。征实化和世教化的特点使得清代戏曲具有了"曲以存史"的意义,极大提高了戏曲的地位和审美品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设馆修史功过得失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其泰 《河北学刊》2003,23(5):157-166
中国古代设置史馆始于北齐 ,大规模诏修史书起自唐初。以往论述古代设馆修史 ,多从批评角度着眼 ,这是很不客观、公允的。本文着重总结设馆修史的经验 ,主要论述 :(1)主修者在综理总揽、确定全书的记载内容 ,提高史书的价值 ;苦心擘画经营 ,从搜集史料做起 ;针对迁延多年的问题作出决定 ;精心修改史稿 ,使之成为体例协调的一代典册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2 )预修的史臣除分任撰修外 ,还在商议、制定体例 ,发挥专家之学 ,记载典章制度 ,以及抵制曲笔粉饰、力求写出信史等方面各效其能。(3)其教训和失误 ,则有权臣监修 ,乱加干预 ;成于众手 ,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造成歧误重复 ;回护不实、徇情由笔等项。当前 ,国家纂修《清史》的工程已经启动 ,总结历代设馆修史的功过得失 ,对于完成此项重大工程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清人的宋词史研究以扎实的史料辑考来支撑宏观上的理论建构.史料辑考以整理宋代词话,考订词人史迹,编选、校勘宋词为主要内容,其深层用意是要以纪事本末体与纪传体的形式来反映宋代词史风貌,通过保存、整理作品来达到"以词存史"之目的.清人在建构词史时,或以词人为基点,或以正变为骨力,或以风格为中心,基本做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但清人的宋词史研究淡化了对宋词原生状态的考察,缺失了宋词中数量庞大的俗词的身影.其根本原因在于词文学在宋、清两代的生存状态发生了改变,其直接后果就是使词这一在宋代原本非主流的、雅俗并存的文体被清人人为地抬作了宋代的代表文体与雅文学之典范.所以当下的宋词史研究与书写,不仅要深化、扩展和纠正清人的话语,更要弥补那些为清人所缺失、淡化的部分,最大程度地恢复宋代词史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