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艺语体词是指那些本身具有一定的审美特质,适应了文艺语体交际领域的需要而为其所特有专用,在其他语体中很少出现的词.在构造方法方面,文艺语体词擅长运用叠连法、结合法、拟声法、联绵法,对不同方法的选用表现出显著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2.
凭借鲜明的语音、语义特征和独特的审美属性,文艺语体词在文艺语体的交际中形成了描绘、怡情、指称三种主要功能.分别是指文艺语体词所具有的能够描绘审美客体色、形、声、动、味等特征的功能,传达审美主体优美、壮美、凄关等情感体验的功能,指称审美主体所面对的审美客体或客体属性的功能.前两者可视为文艺语体词的个性功能,后者为其作为实词所具有的一般功能.  相似文献   

3.
张礼 《社会科学家》2008,14(2):150-153
文艺语体词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丰富的现实世界和多样的感知途径为文艺语体词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客观的物理和生理基础;词是思维的成果,在感知和思维的过程中,审美情意、联想、想象等心理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审美主体"宣泄与传达"审芙体验的需要发挥了促进作用;注重用词华美的作家、文学流派以及时代文风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朱军  戴春蕾 《学术探索》2012,(5):150-155
本文通过一个多语体小型语料库,考察现代汉语有标并列短语的语体适应性,发现不同语体在有标并列短语的出现频率、标记类型、并列项类型及多项式选择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得出一些具体结论:有标并列短语语体分布的优选序列为"口述体<对话体<操作体<新闻体<法规体",不同标记类型有所差别;并列项的优选序列为"数量短语/代词<形容词<异类<动词<名词",但口述体、对话体中异类词、代词更为优选;多项式优选序列为"口述体<对话体<新闻体<操作体/法规体"。本文的结论将为并列短语的自然语言识别和处理提供参考性帮助。  相似文献   

5.
几乎所有提到杂文的文章都同意杂文大师鲁迅关于杂文是“文艺性的政论”这一观点。从语体学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杂文即文学政论语体是一种交融语体。杂文的本质特征是汇情、理于一炉,融文艺、政论为一体,既以情感人,又以理服人,是文学性与理论性、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它具有文学语体和政论语体的特点,并由两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各种语体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达手段。它们互相依存,又各具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还会互相渗透,这样就形成一个复杂的语体体系。 历来人们把语体分为口语、书面语两大类,再把书面语体分为科学、应用(事务)、政论、文艺四种变体。我们也曾经持这种看法。现在看来,这样划分不够妥当。笔者认为可以划分为三种语体,除上述两种语体外,还可以把不同于科学、政论之类的书面语体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7.
传记文学、报告文学、杂文、科学小品是20世纪文坛跨越文学与非文学 ,实现体裁大交叉的最成功的杂交文体。杂交语体是在词汇、句式、修辞尤其是表达方法、用语技巧、风格倾向等方面对文学语体和史传语体或新闻语体、评论语体、科技语体作出了优化选择 ,并形成了其独特的语体风范 :传记文学的史学笔法与文学笔法 ;报告文学的纪实性与纪实感 ;杂文的杂文味与杂文笔调 ;科学小品的求真与求美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典故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典故词在构词上极具特色 ,主要表现为构成成分的变异性、音节模式的多样性以及构词方式的丰富性。同样 ,典故词的词义也别具特色 :绝大部分典故词的词义架构简单、清晰 ,不存在词义辗转引申、重重派生的现象 ;典故词的词义与语素义往往相距甚远 ;典故词的感情色彩义、语体色彩义往往具有多维性。同一个典故往往会形成若干个同源异形异义典故词 ,其不但与成语有别 ,而且也同缩略词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由于特殊的文化内涵,文化特色词很难在译入语中找到恰当的对应词,或者没有理想的翻译方法,这个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翻译界。在此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指导,结合汉语实用语体中文化特色词的英译,指出:汉语实用语体中文化特色词的英译应以适应翻译生态环境为最终目标,译者应做到"多维"的适应和至少"三维"的选择转换,方能达到有效的文化输出。  相似文献   

10.
论幼儿语言的修辞特色孙永兰修辞是以在特定的表达内容和语言环境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段为研究对象的,从词、句到篇章、语体的修辞手段都是它的研究内容。修辞和语体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修辞是研究各种生成言语手段的,它是形成各种语体的重要基础;语体是研究由于交际任...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65年美国扎德教授提出“模糊集”以来,模糊理论很快被用于许多学科。在修辞学领域,越来越多的文章对“模糊修辞”进行了探讨。所谓模糊修辞,就是利用模糊手段来加强语言的修辞效果。它是模糊手段在修辞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在修辞的两大分野里,属于稠极修辞的范畴。修辞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不同的语体要使用不同的达意传情方式。从整体上说,修辞和语体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模糊修辞同文艺语体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本文试从两个方面简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中英大学生作文语料库中部分句子构建词块的词频和使用,发现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与英国大学生在使用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国大学生使用句子构建语块不能体现书面语的特征,有口语化倾向,因而语体意识不强,并且因为受到母语迁移副作用的影响,造成词块搭配失误.旨在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句子构建词块使用进行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拉祜语和汉语四音格词的共性和个性体现在结构、语义搭配、节律、语法手段、语体方面.结构上有复合式和附加式,语义关系有同义、类义、反义、上位下位关系.拉祜语有语音和谐律,也用屈折表现语法,因而节律性较强,但语法结构类型多样性不如汉语.通过比较发现,分析性、单音节性强的语言更易产生四音格词;而屈折性、构词双音化更强的语言,其四音格词的语法结构类型相对单一,韵律规则起的作用也更大.  相似文献   

14.
以微信、微博、B站、抖音、豆瓣、百度百科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推动了当代文艺的生产和消费,也促成了当代文艺评论的转型。文艺评论体系中出现了新的标准即网民权威,社交媒体催生了新的评论方式和语体风格,拓展了文艺评论的公共空间。社交媒体带给文艺评论的不仅有赋权,也有剥夺或阻碍。当社交媒体出现反连接的情形时,旨在获得注意力、流量或商业利益的“锁定”,不再具有互联网开放精神的“隔离”和无法选择的“退出”,使得文艺评论出现了景观化和圈层化的趋势,文艺评论被流量和算法劫持,表达方式日益表演化、浮夸化,难以完成有效的对话;圈层中的舒适区、同温层和过度连接使评论者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排他性,加速了审美固化的形成,导致文艺评论丧失生命力、创造力和行动力。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的别称词大多与历代文人雅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体现着十分鲜明的文人气息.本文试从诗词格律藻饰的需要、名篇佳作和历代典故的概括提炼、依文人语体习惯和各种修辞手段创造以及因某些文人个人好恶而形成等几个方面概述了汉语别称词的文士特征,以此揭示汉语别称异名文化特质的另一个重要的侧面.  相似文献   

16.
许华 《社会科学论坛》2009,(12):121-124
汉语中的别称词大多与历代文人雅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体现着十分鲜明的文人气,息。本文试从诗词格律藻饰的需要、名篇佳作和历代典故的概括提炼、依文人语体习惯和各种修辞手段创造以及因某些文人个人好恶而形成等几个方面概述了汉语别称词的文士特征,以此揭示汉语别称异名文化特质的另一个重要的侧面。  相似文献   

17.
科学语体的基本特点是概括的抽象性和高度的逻辑性。带说明从句的主从复合句通常有两个分句组成,主句有表言语、认知、评价等意义的主导词,在结构和语义上不完整,从句由说明连接词或联系用语引出,用以说明主句的主导词,填补主句的句子成分,或者揭示主句指示词的内容。由于说明从句能准确明白地表达不同的意义和关系,被大量地运用于科学主体中。因此,说明从句作为一个句法单位,在研究俄语科学语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在两种语体形谓句中,副词状语和介宾状语都存在差异.科技语体的副词较为单一,没有出现时间副词,且多为表示肯定性程度确定的副词.在介宾状语中,差异集中在"比"字状语和"对"字状语上.状语差异对形容词的语义指向产生影响,在"比"字状语且甲乙非同质条件下,文艺语体形容词的语义指向乙类,表示乙类是对甲类事物的衬托,甲乙是一种衬托关系;在"对"字状语条件下,科技语体形容词的语义还可以指向介宾短语中的谓词性成分,主语和谓词性成分是一种条件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语体作为一种适应交际需求而产生的语言运用体系,有鲜明的时代性.网络语体是在新媒体网络语境中产生的为实现信息交流而兼具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特点的新的混合性语体.语体仿拟、跨体写作、网民年龄层次的跨越性都反映了网络语体的多样性;渗透与交融手段的运用促成了网络语体的混合性特征;数字语篇的互动性回应模式使网络语体区别于纸质文本而具备了动态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李德鹏 《学术探索》2008,(6):98-101
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在语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从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五级语法单位的角度,对其作了比较研究。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相比,在词一级语法单位的差异性表现为词类的活用;在短语一级表现为变异搭配;在句子一级表现为多种修辞格的运用;在旬群一级表现为整体设喻,在特殊的句群——篇章层级就表现为童话、散文诗等不同的语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