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是近几年我区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我国发生的主要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2种,其中以红吸浆虫最为普通。小麦吸浆虫主要为害小麦,亦为害大麦、青稞、黑麦、燕麦以及鹅莞草等,以幼虫为害花器和吸食麦粒的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一年发生五代,以幼虫危害作物。一代主要危害豌豆、小麦、大麦、绿肥等。二代主要危害棉花、春玉米、高梁等。三至四代棉铃虫危害棉花最重,它还危害夏玉米、花生、辣椒等作物。五代棉铃虫一般年份很少发生,近几年发生较重,多局限于贪青晚熟棉田。根据以上棉  相似文献   

3.
(一)危害情况:幼虫孵出后,先从新稍嫩叶的基部钻入,蛀食髓部。以后逐步蛀食枝蔓。被害部位肿大成瘤状,妨碍树体营养的运转,致使叶片因养分供应不足而发黄,果实脱落,被蛀食的茎蔓,从蛀食部位的以上枝蔓,稍遇大风即易折断。被害严重的当年和次年的产量受到极大影响。(二)发生规律:透翅蛾在安徽各地,一年只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葡萄枝蔓内越冬。次年4~5月化蛹,化蛹前先在蔓上咬一蛀孔,5月中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 1 5 %保丰 1号种衣剂不同使用剂量与多菌灵、三唑酮及空白对照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1 5 %保丰 1号种衣剂能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 ,其防效优于三唑酮和多菌灵 ,以 1 5 %保丰 1号种衣剂 40 0g有效成分拌 1 0 0kg小麦种子对白粉病的防效最佳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马铃薯替代小麦生产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紧缺和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谷物生产耗水量大,而马铃薯具节水特性,使得以马铃薯替代传统谷物生产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研究马铃薯替代谷物生产的可能性,以粮食生产大省——河北省为例,对其近5年来的小麦和马铃薯生产的用水量进行比较,并测算了以马铃薯替代小麦之后的用水量变化。结果表明:保持当前降雨水平和麦薯总用地量不变的情况下,将这些耕地全部种植马铃薯的总需水量为6.83亿吨,比当前麦薯同种的总需水量减少了94.63%;而全部种植小麦的总需水量达136.13亿吨,比当前麦薯同种的总需水量增加了6.96%。换句话说,以马铃薯替代小麦生产之后,总需水量可减少95%。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不同剂量的 1 5%保丰 1号种衣剂对小麦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1 5%保丰 1号种衣剂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虫 ,其防效优于辛硫磷 ,以 1 5%保丰 1号种衣剂 4 0 0 g有效成分拌种 1 0 0kg小麦种子防效最佳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聚集度指数(C,(?)/M)及分布型纹理分析据80—82年资料测定表明:二化螟卵块在秧田的分布是聚集的;幼虫在杂交稻田的空间结构是;基本成分的分布呈个体群,而个体群的分布是聚集的。疏松的幼虫个体群平均面积大小约为5丛水稻所占的面积,在绵阳以株行距8×5寸计,约2尺~2。枯心苗、隐害、半枯株和白穗等被害株与幼虫分布的基本成份同步为个体群。表明了幼虫危害扩散习性决定了被害株的空间结构。据空间分布信息,卵块在秧田的理论抽样数为207尺~2;以平行跳跃式抽取185丛对于幼虫密度和被害的度量可达目标精度86.2%。证明了现行测报办法中规定抽取200丛的合理性。同时,依有卵样方率和被害率,通过经验方程,可估计卵和幼虫在杂交稻田的密度。从而实现简易的抽样。关键词:二化螟、空间分布型、抽样数量  相似文献   

8.
张新海 《小康生活》1999,(10):12-13
倒伏是小麦高产的最大障碍。据调查,小麦发生倒伏,轻的减产20%—30%,重的减产50%以上,出粉率下降10%—15%。(一)小麦倒伏的原因。(1)是茎倒。茎倒是从地面以上发生的倒伏叫茎倒。引起茎倒原因主要是施氮  相似文献   

9.
据对全国9000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小麦收益情况的调查,2005年全国农民种植小麦平均每亩纯收益为166元,比上年减少33元,下降16.6%。一、小麦收益下降主要原因是生产投入增加和小麦价格下降。调查显示,2005年小麦亩均生产投入229元, 比上年增加24元,增长11.7%。生产  相似文献   

10.
p H对紫彩血蛤幼虫的生长、存活和变态均有影响 .在 p H=6.44— 9.51的条件下培养的幼虫均能成长为变态的稚贝 ,对紫彩血蛤幼虫的变态率影响较小 .实验证明 ,p H对紫彩血蛤幼虫的存活率影响较大 .p H=8.0 0~ 8.47时 ,存活率较高 ,达 91 .0 %以上 ;在高于或低于此 p H范围 ,紫彩血蛤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 ,p H=9.51时 ,存活率最低 ,仅为 34.0 % .低 p H组在培养早期幼虫出现畸形 ,死亡较多 ,而高 p H组则在培养后期死亡较多 .——原文发表于中国水产科学 ,1999,6 ( 1) :54— 56  相似文献   

11.
下面将小麦缺少微量元素表现症状及防治技术作以简介。(一)小麦缺钼症状及防治技术。小麦缺钼,叶色褪淡、沿叶脉平行出现细小的黄白色斑点,并逐渐连成线状和片状最后使叶部前端干枯,影响灌浆,籽粒皱缩,颖壳生长不正常,成熟延迟,严重时不能形成籽粒。防治技术:(1)播种时每亩为施铝酸铵50—60克与磷钾肥混合施用;(2)发现缺钼症时,每亩用0.05%至0.1%的铜酸铵溶  相似文献   

12.
从 1991年以来 ,四川盆地共配制出 2 5 6 0个杂种组合参加产量鉴定 ,把每年产量鉴定的杂种小麦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杂种小麦产量的平均超标优势为 8.4 % ,变幅为 3.0 %~ 14 .0 % ,年平均递增率为 2 .4 %。就其产量构成因素来看 ,杂种小麦的千粒重变幅为 4 1.6~ 4 9.2g ,平均为4 5 .1g;杂种小麦的穗粒数为 37.3~ 4 5 .2粒 ,平均为 4 2 .8粒 ;杂种小麦在群体条件下的有效穗变幅30 9~ 384万 /hm2 ,平均 35 2万 /hm2 。杂种小麦的株高改良已达到半矮杆水平 ,抗倒伏能力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13.
干热风是农业灾害性天气之一,在黄河中下游、淮河、海河流域出现干热风的季节正值小麦进入扬花、灌浆、乳熟阶段,常使小麦植株青枯、炸芒、逼熟。一般重干热风年,可使小麦千粒重降低3—5克,减产10%以上;轻干热风年,千粒重降低1—3克,减产5%左右。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预防小麦干热风危害。  相似文献   

14.
小麦扬花、灌浆期间进行根外追肥,是一项花钱少,收效大,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实践证明,这种措施一般可增产5—15%,中等以上田可增产20%以上。做好小麦后期根外施肥、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一)根据麦苗生长情况进行根外追肥。追肥前必须对麦田逐个调查,掌握苗情,做到缺磷喷磷,缺氮喷氮,不能盲目施用。凡是叶色发黄,有脱肥现象的田块,以喷施  相似文献   

15.
W TO框架下甘肃河西春小麦发展方向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世界第一大贸易作物。我国是世界第一产麦大国 ,也是第一进口大国。我国自产小麦的市场满足率从 6 0年代以来一直只有 80 %~ 90 % ,1999年度小麦总产达到 1.1亿吨 ,满足率达到 10 0 %。目前结构性矛盾较突出 ,通用弱筋小麦的比例达 5 9% ,是市场需求的 2倍 ,而面包专用强筋小麦和糕点专用软质小麦严重不足 ,长期依赖进口。甘肃河西及沿黄灌区与北美春麦区十分相似的气候条件 ,是理想的专用硬红春麦产区。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是 ,农民的小规模生产与企业大规模需要之间的矛盾。解决方案是采取合同供种、模式化栽培、合同预约生产、优质优价收购 ,配料配粉加工的链条式转化途径 ,重点扶持龙头企业 ,拉动市场需求 ,扩大种植面积 ,形成商品规模  相似文献   

16.
86(79)是豫东农展中心主任,小麦育种专家沈天民等历经29年以“86—178”为母本,11013为父本杂交培育出的一个大粒、高产、优质小麦品系。经连续三年品系产量鉴定,亩产均超过600公斤。经河南农大实验中心分析:该品系含蛋白质16.23%赖氨酸0.39%,湿面筋49.5%,干面筋15.4%,属高蛋白、高赖氨酸品种,品质特优。86(79)属半冬性(偏春性)中熟品种,株高80厘米,叶片宽、短、半上举,  相似文献   

17.
小麦倒伏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据调查,小麦抽穗前后倒伏一般减产30%—40%,灌浆期倒伏减产10%—30%。因此,防止小麦倒伏成为当前小麦优质高产栽培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小麦倒伏可分为根倒和茎倒。根倒多发生在晚期,茎倒在早期和晚期都可发生,并减产较重。根倒主要是因为耕作层过浅、整地、播种质量较差等原因,导致根系发育不良,入土较浅,或因前后期未浇灌,后期浇水量过大,土层湿软,又遇风雨而引起的倒伏;茎倒伏主要是指茎基部弯曲或折断,通常是因播种量过大,肥水充足,特别是偏施氮肥,管理不当,而造成分蘖过多,群体过大,两极分化慢,田…  相似文献   

18.
小麦迟播,易造成弱苗成穗率低,穗小粒少,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10—20%,但只要补救措施得当.也能提高产量。(一)选择春性品种,以种补迟。可选用生育期短,产量较高,抗逆性强,较耐迟播的春性小麦良种,如绵阳20、21号等。(二)实行催芽播种,以芽补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15个小麦主产省2000—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SFA-Malmquist指数法和面板工具变量法探讨了农田灌溉设施的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0—2017年间,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升1.66%,技术进步率和效率提升率年均增长1.21%和0.38%,总体表现为技术诱导型的增长模式;农田灌溉规模的扩张可以在保障小麦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推动技术进步,实现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双重驱动;农田灌溉质量的提升表现出正向的技术进步效应,但对技术效率却产生了微弱负向影响,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不显著。因此,在保持灌溉规模扩张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驱动作用的同时,挖掘灌溉质量提升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潜能,将会是实现小麦稳产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就芫花及其有效成分β-谷甾醇对斜纹夜蛾及卫矛尺蠖取食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和卫矛尺蠖4龄幼虫连续4天取食涂有10%芫花乙醇粗提物(YAE)的食物后,其中肠淀粉酶、酯酶、蛋白酶的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连续4天取食0.1%β-谷甾醇后,淀粉酶活力指数也显著高于对照,酯酶与蛋白酶的活力与对照持平.10%芫花乙醇粗提液处理斜纹夜蛾4龄幼虫4天,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至第4天,活力绝对值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斜纹夜蛾4龄幼虫连续3代取食涂有芫花乙醇粗提物的食物后,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至F2代,与对照组的差异已不显著;以同样方法饲养5龄幼虫,其酶活性亦呈先升后降趋势,但每代处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不显著.芫花活性物质既抑制试虫取食,使其“收入“减少,又促进消化酶及解毒酶超量分泌,造成“支出“增加,最终导致虫体逐渐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