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泰山辛亥滦州起义烈士祠的西享堂内 ,有一块19 33年所立的《郭松龄将军被难记碑》 ,它是冯玉祥将军第二次在泰山隐居时 ,为郭松龄将军撰写的被难记。碑高 196厘米 ,宽 90厘米。碑阳、碑阴各刻文 2 0行 ,满行 4 6字 ,凡 4 0行 1776字 ,字径 3 5厘米 ,冯玉祥撰文 ,王易门隶书。方首而无题额。众所周知 ,郭松龄并没有参加过辛亥滦州起义。冯玉祥在辛亥滦州起义烈士祠中竖立此碑 ,是为了纪念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和他一起联合“倒奉”并在失败后被杀的同盟者———郭松龄夫妇。该碑以较长的篇幅 ,回顾了冯玉祥“联郭倒奉”的经过 ,是研究第二次…  相似文献   

2.
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幽禁后,便潜心于明史的研究.这已被国人所共知.但张学良为何要研究明史?有何心得体会?国人却绝少知道.《人文杂志》1988年第3期发表了宋文演题为《张学良与明史研究》的文章,对此略有披露.张学良在1982年接受台湾《联合报》记者时说:我研究明史的动机,是由于中国一直被外国欺凌,想从中找出原因.”为此,早在西安事变之前,他已对明史有所留意.“据东北军一些将领回忆,张学良将军在西安事变前夕就认真研究过明末历史;他认为抗战前夕国内形势。有点象明末.”一直到1947年6月他被  相似文献   

3.
耿兆锐 《理论界》2009,(4):148-149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军事上在华北策动分裂活动,经济上打着“中日经济提携”的幌子,扩张其经济实力,为继续侵华战争进行物质准备。当时执掌华北防务的宋哲元将军迫于日本的压力.被迫与日本达成华北“经济提携”协议并签字。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又以日本天津驻屯军为骨干,以日租界为依托,驱使汉奸便衣队,武装策动了“天津事变”。驻天津的中国武装奋勇抵抗,给敌人以迎头痛击,遏制了日寇的侵略阴谋。这是“九·一八”之后日寇在关内首次遇到的有组织的抵抗。青年时期的解方受张学良将军之命,在天津襄助中枢,运筹谋划,顽强作战,初露头角。时年二十三岁。  相似文献   

5.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使国民党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九一八”以来的不抵抗主义转变为对日作战。国民党政府之所以能一改过去的不抵抗政策而实行抗战,决非偶然,从根本上说这是国内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的结果。本文试就这个问题略作探讨。一、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强大压力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而愈益汹涌澎拜,对国民党政府走上抗战道路产生了强大的压力,并显示了如下特点;首先,参加阶层广泛。日本疯狂侵华使中日民族矛…  相似文献   

6.
中共何时得知“西安事变”的消息?有人认为,中共是事前得知,并言之凿凿:“一九三六年十二目十二日零时三十分,在‘西安事变’爆发前夕,张、杨就已经把将要发动‘西安事变’的消息,秘密电告了中共中央。”“这样,中国共产党在事变爆发前的五个小时就得到了‘西安事变’的消息(原文注:‘西安事变’是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五时三十分爆发的)。”还说,“中共得到这一消息后,极为振奋。红军战士当夜举行灯火游行庆贺。”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一、事变爆发前夕,张、杨有何必要冒此风险事先电告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7.
<正> 自1914年侵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后,日本一直以山东作为在华北侵略扩张的基地。“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日本加紧了对华北的经济掠夺和控制,山东更是其经济侵略的重点之一。本文拟就这一时期日本掠夺山东的计划及实施情况作一初步探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酝酿制订掠夺华北计划的过程中,对山东的经济地位尤为重视。首先,山东与旅大遥遥相对,扼京津之门户,不仅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山东与东北历来人员往来频繁密切,经济贸易互为依存,是建立所谓“日、满、华北经济区”必不可少的重要区域。其次,山东的资源丰富,尤其是煤、铁、棉、盐,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图谋攫取的重要战略资源,被日本称为“两黑两白”。加之山东交通发达,有青岛、烟台、  相似文献   

8.
张学良幼时虽出身于封建武人家庭,但在青少年时期,一方面耳闻目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欺凌,另一方面又接受了美英等西方人士和郭松龄等进步人士的影响,故很早就产生了强烈的反日爱国思想.他本想当医生,但碍于父命,不得不做了军人.当时有人说,“练兵兴学”是当时中国的“两大要政”.在二、三十年代,张学良虽以“练兵”为主,却又大力“兴学”.1925年6月,他(与郭松龄一道)创办了同泽中学;1928年3月创办了同泽女中;1928年8月,开始兼任东北大学校长,并先后向东北大学捐款现洋180万元;另捐500万元设立“汉卿教育基金”,以每年年息72万元补助辽宁省中小学教育;1929年初,开始在辽宁各县创办新民小学(计划创办73所,每所每年由张学良发给经常费2100元).他还兴办了各种军事教育机关,等等.张学良如此热心教育主要出自他爱国爱乡之心,但与他对教育的远见卓识也大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大片美好河山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下相继沦陷。身任西北军总司令及东北大学校长职务的张学良集国难家仇于一身,决心雪消东北、华北沦陷的耻辱,于1936年将东北大学迁往古城西安,并在小南门外原西北大学农科所所在地修建校舍。张学良校长特在大礼堂基墙立两碑石,其一上书“沈阳设校,经始维艰,自九一八,惨遭摧残;流离燕市,转徙长安;勖尔多士,复我河山”八句充满爱国激情的题词,激励东大莘莘学子,勿忘国耻。可惜这块碑石被胡宗南战干团(战时干部训练团简称)斫掉,自此以后,再也无人目睹这块石碑的风彩。  相似文献   

10.
<正> 史学界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看法有分歧。这个问题关系到对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战略策略的评价,也关系到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的分期问题,必须弄清。一、“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但并未立即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九一八”事变后仅百余天,日本帝国主义就侵占了我国东北。此举是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第一步,是对中华民族的重大打击。面对日寇侵略,中国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坚决要求抗日;民族资产阶级也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民党营垒也发生了分化。这都表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了,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了。但是,中日民族矛盾并未因日本占领东北三省而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主要是因为:  相似文献   

11.
60多年前,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位将军,毅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了剿共内战的误国方针,走上了联共抗日的正确道路,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但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说服了张学良、杨虎城,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定性因素;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苏联和共产国际指示中共做出和平解决之策,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起了决定性作用便有甚者竟认为张学良和杨虎城扣蒋后,被其“精诚”所“感召”,迅速“…  相似文献   

12.
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石破天惊的一幕,张学良将军从爱国主义立场出发,发动和力倡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在事变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张学良爱国主义、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思想三者交叉的矛盾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一八”事变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者推行“大陆政策”,制造的一场悲剧。在那个悲惨的年代,有多少革命烈士牺牲在白山黑水之间,有多少“万人坑”埋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尸骨。每一回忆到那个年代,就毛骨悚然,激动不已。想起那些死难烈士,我们这些活着的人,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怎能不感到幸运和幸福呢! 当我被迫流浪到关内的时候,一听到“我的家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其征服中国,进而称霸世界的野心,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在日本略侵军面前,国民党政府实行卖国投降的不抵抗政策,仅三个多月的时间,东北三省就全部沦入敌手。国民党反动政府对外投降卖国,对内则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口号,加紧“剿共”,加强法西斯恐怖统治。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临潼兵谏”抉择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临潼兵谏”抉择之探析季云飞1936年1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率部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自12日“扣蒋”至25日“放蒋”,历时14天。整个西安事变,张学良前后经历了“临潼兵谏”、“和平解决事变”、“送蒋返都”三次重大抉择。对...  相似文献   

16.
《卷三十二.王琨传》“出为持节、都督广交二州军事、建威将军、平越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中华书局1972年1月版点校本,第578页,下同)按:中华书局校点本《校勘记》云:“‘平越将军’,按《宋书.百官志》有四平将军,无平越将军。广州刺史往往带平南将军军号,‘平越’疑‘平南’之讹。‘平越中郎〔将〕’张森楷校勘记云:‘有平越中郎将,无平越中郎。’按《通典.职官典》:‘平越中郎将,晋武帝置,理广州,主护南越。’此脱一‘将’字,今补。”今考《宋书.百官志》,建威将军,官第四品;而四平(平东、平南、平西、平北)将军则官第三品…  相似文献   

17.
翟志 《北方论丛》2001,(3):55-58
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屐的西安事变,改变了国内的政治关系。张学良将军率领的东北军在西安事变后,遭到了蒋介石的嫉恨,东调改编(实为缩编)于先,抗占中削弱消灭于后。解放战争中蒋介石又把仅存的一些东北军部队全部投入内战战场。但是,中共及其所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战战场上,与东北军密切合作,帮助东北坚持进步,坚持团结。坚持抗战,使东北军实践了张学良将军的夙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一)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之后,在经济上自始就明确提出,实行“统制”政策,“不能放任自流,置于国家的统制之下”,“实行计划经济下的统制”。但把经济“统制”正式作为根本方针提出,则始于一九三三年三月一日伪满建国一周年时发表的《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这个可称之为伪满经济政策总纲领的《纲要》,把经济“统制”作  相似文献   

19.
(一)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武裝侵入我国东北,作为实現其蓄謀已久的独占中国、称霸世界的侵略野心的第一步。“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我国的民族危机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已瀕于危亡的边緣。可是,代表大地主大資产阶級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实行卖国投降的反动政策。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行不抵抗主义。命令东北軍撤出东北;对全国人民轟轟烈烈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武装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大好河山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英雄的东北人民没有屈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毅然拿起武器,同侵略者作拚死的斗争。这场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