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八五二年,美国作家斯陀夫人发表了《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此书如平地一声惊雷,震撼了整个美国社会。其原因就是它所触及的正是当是美国社会最敏感的黑人奴隶制度问题,这部小说直指南方社会结构的要害,触动了南方奴隶主的根本利益,斯陀夫人的名字也因而在南方被视为洪水猛兽,她的小说也遭到攻击与底毁。但这部小说同时也揭露了奴隶制度的野蛮与残忍,激起了北方民众的满腔义愤,加速了南北战争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斯托夫人的代表作《汤姆叔叔的小屋》是19世纪美国反蓄奴制运动里最伟大的宣言书,它使北方振奋起来,决心以武力对付坚持蓄奴制的南方;它也忠实地记录了美国南方黑奴的悲惨命运。本书首次唤醒了白人对黑奴的同情。富有人性的汤姆叔叔是美国小说史上第一位黑人英雄。文章试图分析主人公汤姆叔叔,一个充满着基督精神,虔诚地信仰上帝的黑奴在其所经历的苦难生活中所体现的基督英雄主义。  相似文献   

3.
一八五二年,美国作家斯陀夫人发表了《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此书如平地一声惊雷,震撼了整个美国社会。其原因就是它所触及的正是当时美国社会最敏感的黑人奴隶制度问题。这部小说直指南方社会结构的要害,触动了南方奴隶主的根本利益.斯陀夫人的名字也因而在南方被视为洪水猛兽,她的小说也遭到攻击与诋毁。但这部小说同时也揭……  相似文献   

4.
一八五二年,美国作家斯陀夫人发表了《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此书如平地一声惊雷,震撼了整个美国社会。其原因就是它所触及的正是当时美国社会最敏感的黑人奴隶制度问题。这部小说直指南方社会结构的要害,触动了南方奴隶主的根本利益.斯陀夫人的名字也因而在南方被视为洪水猛兽,她的小说也遭到攻击与诋毁。但这部小说同时也揭…………  相似文献   

5.
斯托夫人的代表作《汤姆叔叔的小屋》是19世纪美国反蓄奴制运动里最伟大的宣言书,它使北方人民振奋起来,决心以武力对付坚持蓄奴制的南方,同时这本书也忠实地记录了美国南方黑奴的悲惨命运,唤醒了白人对黑奴的同情。文章试图通过分析主人公汤姆叔叔——一个充满着基督精神、虔诚地信仰上帝的黑奴在其所经历的苦难生活中所体现出的忠诚、仁慈和宽恕,以及他对奴隶制度的残忍性所表现出来的妥协与忍让,得出黑人奴隶要获得自由就必须进行斗争这一作品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八五二年,美国作家斯陀夫人发表了《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 此书如平地一声惊雷,震撼了整个美国社会。其原因就是它所触及的正是当时美国社会最敏感的黑人奴隶制度问题。这部小说直指南方社会结构的要害,触动了南方奴隶主的根本利益,斯陀夫人的名字也因而在南方被视为洪水猛兽,她的小说也遭到攻击与诋毁。但这部小说同时也揭露了奴隶制度的野蛮与残忍,激起了北方民众的满腔义愤,加速了南北战争的到来。 南方的御用文人把这部小说说成是废奴派的宣传品而不是一部艺术作品。这种说法显然不正确。在这部书中,作者固然使用了一些说…  相似文献   

7.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由美国女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发表的一部在美国历史上影响巨大的反奴隶制小说。它也是一部黑奴母亲悲惨生活的血泪史。作为一位女性作家,斯托夫人刻画的母亲形象更加细腻真实。  相似文献   

8.
斯托夫人的代表作《汤姆叔叔的小屋》是19世纪美国反蓄奴制运动里最伟大的宣言书,以描述主人公汤姆叔叔,一个充满着基督精神,虔诚地信仰上帝的黑奴所经历的苦难生活,以揭示这部小说中的基督教理念,帮助读者从新的角度来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9.
托妮·莫里森的《宠儿》(Beloved)与哈里叶特·比彻.斯陀的《汤姆大伯的小屋》(UncleTom’s Cabin)之间有着明显的互文性关系,主要表现在故事的起步、核心、关键、线索等四个层面上。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女性作家共同的文化基因使然。莫里森与斯陀夫人笔下的文本关系,为互文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视野。  相似文献   

10.
《汤姆叔叔的小屋》书名中的"小屋"象征着一种精神层面的空间,一种受压迫者对自由的热切向往。汤姆叔叔一生所经历的3次"生存空间"构成了"小屋"这一空间隐喻的原始本体。透过它们,斯托夫人所要折射的正是美国蓄奴制下黑白种族之间普遍存在的不可逾越的阶级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公正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11.
运用西方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美国反奴隶制的首部著作《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结构、主题进行了文学分析。该作品具有三大结构特点:三幕式结构、全知叙述结构和对立统一结构。论述了美国黑人奴隶制度的惨绝人寰和奴隶们为争取自由表现出的坚韧和勇气。剖析了奴隶代表汤姆的人物形象:他甘愿牺牲自己而换取他人幸福,以博爱精神感化他人,将基督教的隐忍和宽恕发挥到了极致,展现出基督教的信仰、希望和仁爱,他也是忍辱负重的基督化身。提出了作品的结构在主题的观照下有助于刻画人物、升华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加拿大著名文学批评家诺斯罗普.弗莱的原型理论,从圣经原型的角度出发,分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各类人物形象,以揭示这部小说中的基督教理念,帮助读者从新的角度来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提出“妇女主义”这一概念,将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从白人女性主义话语、黑人男性传统话语的从属地位中分离出来,开启了黑人女性性别、阶级及种族三重身份建构的历程,突显了以黑人妇女为出发点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中国国内对艾丽斯·沃克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的接受和影响研究日趋成熟,研究的视野更加广泛,影响也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14.
莫里森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坚持“黑人”和“女性”的双重身份,深入黑人特别是女性的内心世界,从一个新的角度丰富了美国的黑人文学。她的小说《宠儿》围绕杀婴情节,以边缘话语的策略,再现了黑人女性在性别与种族双重压迫下的心灵史,并通过由这一事件所引发的对母性、自由等问题的重新思考,质疑了美国的政治文化。但另一方面,文本中也存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无意识建构。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斯陀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小说中的两个重要的女性形象,伊丽莎和凯西在小说中的悲剧命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同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以及她们最终的大团圆结局也是对于受压迫的奴隶们的一种很好的鼓励。本文分别从伊丽莎和凯西的悲剧命运着手,分析了她们对此做出的反抗。事实证明,她们最后的团聚是她们反抗精神的最好的回报。  相似文献   

16.
论艾利斯·沃克笔下女性形象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利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黑人女性群体 ,充分显示了她对黑人妇女命运的关注。本文从历史和小说角度对沃克三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形象的转变进行梳理 ,使其女性人物性格发展的脉络和变化轨迹以及沃克的“妇女主义”创作思想清晰可见 ,并可看出沃克对妇女文学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汤姆叔叔的小屋》自1852年起一直都是文学界人士诸多评论的焦点,它在文学史上的显赫地位已经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考验,实已无可厚非.但是,小说中浓郁的宗教说教气氛与其激励民众奋起反抗的政治力量之间似乎存在着令人费解的矛盾,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奥古斯丁这个人物形象,可以看到作者是如何利用这个角色来解决小说内在的分裂性矛盾,如何通过他来传递作者自身的政治观点.  相似文献   

18.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很长时间里被排斥在以男性文学为中心的所谓主流文学之外,一直处于弱势话语的地位。在经历了以自我描述为主的早期文学阶段和寻找黑人妇女身份的文艺复兴阶段之后,黑人女性文学终于在20世纪下半叶迎来了其发展过程中的黄金时期,并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完美地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预示了21世纪黑人女性文学的更加繁荣。  相似文献   

19.
突显了艾丽丝·沃克最为独特的女性主义观——公开反对美国社会对黑人女性作家的性别歧视,勇敢面对她的跨族婚姻和同性恋所带来的各种种族威胁和社会争议。尤其是她弃用“女性主义(feminism)”的传统字眼,而创造了“妇女主义(womanism)”来阐述她的女性主义见解。沃克的“妇女主义”作品充分描述了黑人女性在美国社会的奋斗抗争、谋求独立平等的历程,使美国黑人妇女恢复和重建了身份意识和自我价值,并将反性别主义、种族主义和阶级歧视三个任务统一起来。她的“妇女主义”理论主张建立姐妹情谊和女性联盟,并团结黑人男性,丰富了女性主义的思想内涵和斗争方式,也为美国女性主义运动、美国女性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20.
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家,胡克斯非常注重对女性传统的建构.她发现,正是因为审查制度、评论界以及媒体等因素的合力,造成了黑人女性传统的断层.鉴于此,她从黑人女性写作的历史和她们的文化传统形式入手,将自传这种黑人女性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以及黑人女性的卷发、爵士乐和专属南方劳工阶级居住的小屋都纳入传统之中,从表现形式上丰富了黑人女性传统的多样性,也使得她的建构观当之无愧地成为黑人女性传统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