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前""后"的时间指向及其构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后"所表达的时间指向包括时间的次序、时间的方向和时间的位置.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看,"前"后"指时间的次序、方向和位置时的构成机制有1.次序型;2.方向型((1)拟物型;(2)拟人型正向型,逆向型);3.位置型(同面型,正背型).  相似文献   

2.
武侠想像是对现代性焦虑作出的反应。随着现代性的发生,传统社会的解体,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和身份认同危机,一部分人通过文学之侠的想像,来回应现代性和寻找身份认同。在现代性条件下,金庸武侠小说通过对侠的现代阐释和想像,使自身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呈现出并不寻常的意义:金庸武侠小说由对江湖世界的美化转向对江湖黑暗的批判,表现出现代知识分子社会认同的解构;由对民族大义的歌颂转向对民族主义的破除,表现出对现代政治认同的超越;由对武林义气的肯定转向否定,批判江湖文化,表现出对传统文化认同的超越。金庸的现代武侠小说最终完成了对传统社会认同(江湖世界)、国家(民族主义)、文化(武林义气)的超越和解构。金庸小说的侠之想像是现代性条件下中国知识分子以虚构的方式解决身份认同危机,追寻自我认同的一种文化形式,在更深的层次上,它是一种对抗“存在被遗忘”的拯救性力量,一种想像性的自救力量。  相似文献   

3.
从“谣盐风波”看社会谣言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3月一场"谣盐风波"席卷全国,日本核泄露引发的核辐射危机激发了人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在事实真相缺位、正规信息模糊和缺失的情况下,驱动了公众的好奇心理,诱发了"第三人效应",一场关于抢购食盐的社会谣言就此应运而生。媒体报道方面,出于行业竞争的需要,为了突出新闻的显著性,对谣言的热衷报道造成了二次传播,使谣言进入正规流通渠道,并借助媒体的优势加剧了谣言的传播。政府公信力下降、公民知情权弱化、信息通道的多样化则给社会谣言提供了可乘之机。首因效应、蝴蝶效应,以及群体极化等社会心理,使社会谣言迅速扩张,造成公众心理的恐慌和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哲学思想是文化的核心灵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既是一种现代哲学思想,又是一种现代科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基础之一,它在文学层面的应用导致了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产生。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作家对精神分析学说的吸收运用,表现在思想与技巧两个方面。施蛰存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运用于其小说创作,其作品便具有浓郁的现代派色彩,但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却有其独创性。  相似文献   

5.
文学脱胎于语言,是语言的一种艺术化和再创造,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语言是文学的外衣和载体,只有不断创新语言,文学才能恒久弥香。徐訏是个有着多重身份、兼具多重修养的作家。他一生涉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心理学、哲学等多重领域。丰富的诗歌理论修养和诗歌创作实践经验以及哲学、心理学的多重修养为徐訏小说语言的诗性建构提供了可能。徐訏小说语言的诗性建构具体体现在引诗、歌入小说,借鉴诗歌语言的节奏,运用含蓄蕴藉的语言,引哲理入小说等四个方面。徐訏正是用写诗的笔来写小说,以诗人的浪漫、敏感和哲学家的审慎、理智来建构小说语言,使小说语言也像诗歌一样灵动、飘逸,诗意盎然。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湘西小说有两种诗性:抒情诗性和哲理诗性。沈从文早期和中期的小说创作以原生态和象征态叙事来构筑抒情诗性,浓郁的抒情性和理想化色彩是这种小说的突出特征;其后期的湘西小说则转向观念态叙事,深沉的思索和智性的灵光显示出批判的锋芒。如果说沈从文早中期的湘西小说呈现出唐诗的意境美,那么其后期的湘西小说则是一种宋诗般的理性美。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透视热点新闻,揭示其背后的始作俑者——"秩序审美"的冲动,以群体性事件生成机制为解读路径,探讨冲突的暴力化、群体化折射出的价值取向,从而引出"秩序审美"的伦理向度问题,以理性、善为载体,反思新闻背后的社会机理,并提出幸福城市的伦理生态构建。  相似文献   

8.
迟子建并未明确地以生态意识为指导进行生态文学创作,但对大自然的天生敏感与不懈追寻使她小说表现出十足的生态意识。对大自然灵性的体验与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秩序的质疑构成她的生态意识的内涵。她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主题选择等均受这种生态意识的影响,并显示出强烈的现代文明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9.
张承志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一位颇具代表意义的作家。他对大自然的诗意表述,更多的是在传达自己的一种生态哲思。他笔下的生态叙事,既有对大自然充满敬畏的唯美主义描写,也有颠覆了人与自然的传统主客体视角的主体间性描述,还有饱含情感和诗意的精神还乡。细品他的小说,对理性审视其生态叙事中的生态审美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方方是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但其作品并非都是客观地原生态地反映现实,“零度情感”地观照生活.在其系列爱情题材小说中可以看到作者对于小说“诗意”的追求,这种“诗意”主要表现在小说中浓郁的主观抒情色彩、具有象征性和丰富涵义的意象的选用、人物形象的简化以及语言的诗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通感表达作者的人生体验,将瞬间的情感与沉淀的经验于刹那间完美结合,从而建构一种超经验的个人体验世界.它的生成有其生理基础,更重要的是社会心理和审美心理基础.对通感的个性化解读是文本实现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通感在社会各领域的流传也是一个创新扩散的过程,它逐渐运用到了艺术欣赏的各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价值论哲学, 认为美是一种价值形态.美不是预成的, 而是生成的.美是客体的审美属性与主体的审美需要在现实具体的审美活动中契合而生的一种价值.美的生成机制包括三个要点: 来源于客体的审美属性, 取决于主体的审美需要, 在审美活动中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