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中国:青楼女子、两性交往及社会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代的社会中,涌现出了大量情色小说或言情文学,包括文人笔记、俗谚歌谣、闺房秘笈、医家养生等媒介,也有十分丰富的关于当时城乡民众的家庭日常生活与私密行为的描述,其中不乏写真的内容,反映了时人在两性交往和生活中的开放程度。透过文人们的若干记忆,可以略窥当时日常生活中青楼、闲房、内闱这三大重要的空间及其代表的生活环境,粗略地展示以文人、风尘女子为主的人生情怀及其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2.
鲁统彦 《东岳论丛》2001,22(1):128-132
《世说新语》内容丰富 ,反映了从汉末到东晋三百年间文人名士的言行、风貌 ,是魏晋士大夫阶级思想、生活的真实记录 ,是魏晋名士生活的形象画卷。《世说新语》具有写真人真事的实录性 ,所载人物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 ,所载事迹也是根据有关史迹和旧闻纂集、提炼而成的 ,在某些方面 ,它补充了正史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衡量旧社会文人的思想.看其对妇女的态度,便可大体明白。这话不无道理。纵观我国历史,千余年的封建礼教深重压迫,妇女在最底层。而千余年来真正能为妇女呼冤喊屈者,泱泱大国,寥寥无多。清代中叶黔县布衣学者俞正文则是这寥寥中的佼佼者。俞正燮的妇女观,完全撇开了以二十四史为代表形成的以礼教道德为观察问题的立场,也汰尽了自以为具异人之禀的文人名士的高谈阔论,以平常人的态度,线人情物理,公平求实的说话论事。唯其如此,深刻地戮穿了封建礼教的伪善,道出了妇女的心曲。旧时,礼,被奉为道德神圣。俞正曼则以“人情”…  相似文献   

4.
赵树功 《阴山学刊》2004,17(5):28-32
玄意人生是魏晋南北朝文人艺术化生命状态的一种概括,它是玄学经中朝名士而向生活情趣化转移、沉潜的结果,同时又与儒家所倡导的为人生而艺术的艺术化人生有着重要的区别.其主要的表现是超越于表演性的皮相之外的玄境与闲境的统一,以及文人对真之境界的追求.分析这一文化现象,不仅能使我们对中古文人及其审美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对其时诗文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影梅庵忆语》是晚明江南名士冒襄追忆宠妾名妓董小宛的著名作品,作品详细记录了二人在江苏如皋水绘园内的日常生活,尤其是饮食生活,其重蔬食、主清淡、尚本味、崇养生的饮食思想和艺术化的烹饪饮食活动,成为晚明江南文人士大夫日常饮食生活的范本与时尚。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文人名士大都钟爱游历山水,欣赏绮丽的风景,为之感叹吟咏,并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描绘风景美的游记、山水诗和山水画等,从上述作品里我们可以梳理出我国古代文人名士在旅游审美活动中推崇"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旅游美学思想,并且从游历山水的实践中总结出诸多旅游审美方法和经验,掌握高超的旅游审美技巧,如"游道"、"游术"等.我国古代文人名士的旅游美学思想在中国园林、建筑以及现代旅游资源规划设计开发上有很好体现,对我们来讲,是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7.
魏晋玄学的兴起与老庄思想重新盛行,尤其是在文人及上层社会中涌现出了一批名士,这些名士所构建的新的权威思想体系,十分符合当时士人们的精神向往。由于大批的文人士大夫步入画坛,特别是他们借助道家的力量转向山水,进而引发了一个勃发艺术生机的"山水自觉"时代,他们所论述的诸多精辟见解,阐明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审美观并奠定了山水画的理论基础及美学传统。  相似文献   

8.
王媛 《阴山学刊》2013,(2):44-48
元代末年,苏州名士徐达左在光福里邓尉山中构筑耕渔轩作为隐居之所。耕渔轩环境清幽宜人,艺术收藏丰富,不仅苏州地区的文人频繁来访,从外地游历至苏州的文人也慕名而来,因此逐渐形成了以耕渔轩为中心的文人圈。徐达左介乎醇儒与隐士之间的人格,在易代之际的江南文人中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中唐前期浙东唐诗之路有一些独有的特点,不少文人因避乱或漫游而来浙东,寓居浙东的文人也很多,宦游浙东的文人中,也有不少在任所之外漫游。中唐前期50年间浙东诗人总数几乎与初盛唐138年相当,留下浙东诗的总数,则超过初盛唐138年的总和。写有浙东诗的诗人中,曾游浙东占绝大多数,也远远超过初盛唐。究其原因,与地理位置和山水以及经济发展和交通有关。但是更吸引文人的,则是浙东自东晋以来形成的文化氛围,特别是名士文化氛围。同样的刚刚经历战乱,同样的避乱南奔和文化南移,很容易唤起人们的历史记忆,形成新的名士文化,吸引大量文人来游。  相似文献   

10.
女性诗才的道路是一条艰难的旅程。她们为情而造文,用尽闺中力倾诉自己悲欢离合。她们的出现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艰难的生活、痛苦的婚姻、长离别的哀愁等原因促使了相当一部分女性提起笔来倾诉满腔怨愁。这些女诗人创造了不少优秀作品,它们分别寄在不同的时期之内。妇女是怎样走上诗坛的?妇女为什么要作诗?妇女的诗歌与文人的诗歌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须考虑和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怪石是中韩美术的一门特殊描绘对象,这与古代文人名士对怪石的嗜好和藏玩、痴迷,即赏石文化有着深远的关系。怪石独特的自然形态美激发中韩文人的高雅情思美感,产生了赏石审美意识,历代画家们以怪石为题材,表达赏石审美趣味与对怪石文化的钟爱。  相似文献   

12.
陆静卿 《江汉论坛》2004,1(3):57-60
每一个时代妇女的精神风貌都是所处时代风尚的折射,汉晋之际妇女的精神风貌的转变,即与时代风尚的转变特别是士风的变化密切相关。较之两汉,魏晋妇女的精神风貌具有显著的特征,这些特征与魏晋名士风度极相吻合。两汉和魏晋妇女风貌的不同特征,显示出中国妇女精神史上的一段艰难轨迹。  相似文献   

13.
晚明茶人集团的饮茶性灵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求闲适、真趣、清赏的生活态度。是晚明茶人集团意识的一种精神追求方式。在传统文人的文化生活中,饮茶是透过茶品的谦德、幽趣的内涵.来达到超升性灵层次的高品味生活模式。性灵即指灵性.或称童心、性情、元神、精神等.描述各异,而皆就人所内具的心性着眼.而饮茶性灵生活,在此是指称日常饮茶生活中.茶人的真性情、真性致的自然流露而言。晚明名士陈继儒描述文人性灵生活态度说:“净几明窗,一轴画、一囊琴、一  相似文献   

14.
《儒林外史》中墨选活动的商品经济因素顾冠华墨选编书活动是《儒林外史》表现那些科场失意的文人墨客生活的重要内容。作者通过此,意在揭示当时社会受科举钳制的深重,嘲讽、鞭挞众多边名逐利的文人名士的庸碌和庸俗,哀叹世风日下。然而,我们今天读来,却可从这大量的...  相似文献   

15.
黄崑威  戴叶 《船山学刊》2010,(3):164-166
通过对《世说新语》中的名士与名僧进行个案研究分析,指出通过名士和名僧的学术交流,促进了玄学和般若学的理论互动,最终出现了名士与名僧合流、玄学和佛教般若学合流这一东晋时期重要的社会思想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都得到了充分发展,许多文人名士都以谈佛论道为时尚,并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江淹亦有以佛道思想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这些作品来看,江淹的生命意识中在很大程度上以追求一种隐逸生活为旨趣,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佛教和道教的理解,是研究南朝文士生命意识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第一才子书”,它涤去了公服辈的庸俗气,而融汇了乡野趣味和文人诗情。这主要表现在作者对青林黑塞间知己之情的寻觅,对带有乡野清新气息的狐鬼名士的刻画,以及对灵秀通脱的诗化意境的营筑,从中可以看出一位科场蹉跎的文人的自由佻达与痛苦矛盾  相似文献   

18.
从先秦两汉到魏晋时期,饮酒活动的基本走向是社会和群体意志的色彩逐渐淡化,个人和个体意愿的色彩不断强化。具体来说,魏晋时期文人饮酒的变化轨迹是,其一,从祭祀天神宗教性目的,变而为文人进入自己理想的自由精神境界的导引性媒体;其二,从周代礼制统治强调社会的尊卑秩序和伦理精神,变而为部分文人宣扬反礼教思想的重要行动;其三,从养生(包括养老和养病)的初衷,变而为文人及时行乐的手段和内容;其四,从西周时期的政治领袖人物对其社会政治作用的担忧,变而为名士回避政治的有效借口。这不仅使魏晋文人的社会生活增加了极大的个体色彩和人文精神,而且也对整个中国古代饮酒文化的走向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爱霞 《理论界》2009,(6):128-130
水西庄是天津历史上著名的私家园林,上世纪30年代严智怡组织津门文人在其故址举行展重阳雅集之会.参加此次雅集的津门文人俯仰古今,感慨水西庄之历史变迁,赞赏谋求重建水西庄之雅人名士,创作出或感慨深沉,或意兴遄飞的诗词作品.这些作品被集成<癸酉展重阳水西庄酬唱集>一书,是天津文人接续津门风雅的明证.  相似文献   

20.
魏晋名士双重人格的成因李鸿斌郑桂田在历代文人笔下,魏晋名士一般被描绘成一群“口谈浮虚,不遵礼法”的人物,认为他们的放达使得“儒雅蒙尘,礼坏乐崩”。这显然是不全面的。客观上,魏晋玄学家放荡不羁的背后,包蕴着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表面上是纵酒狂论,自然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