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夏建立后,因信奉佛教,大修寺庙与佛塔。在宁夏贺兰县潘昶乡王澄堡村发现的宏佛塔是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楼阁式建筑形式与喇嘛塔建筑形式相结合的构筑方法,体现了西夏境内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特点。宏佛塔是夯筑地基,楼阁式塔身和覆钵式塔刹组成,出土了大量的西夏佛经、佛骨、泥塑、小罗汉等文物,被列为"全国十大文物发现"之一。尤其是出土的绘画作品西夏彩绘绢质佛画(唐卡)、彩绘泥塑佛头像、木刻印刷雕版、西夏文字、玉人等珍贵的国家级文物,填补了我国西夏文物的许多空白,为研究西夏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有利的研究价值,成为我国"唯一见证西夏王朝佛教文化的最大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2.
五代宋辽金西夏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大分裂时期,也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大交往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西北民族关系史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就是其中之一。研究这个问题,不仅具有  相似文献   

3.
西夏语同藏语词汇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夏(1038——1227)是以党项羌为主体在我国西北建立的封建地方王朝,在其立国近200年间,与宋辽、宋金鼎立,对全国的政治、经济曾产生过重要影响,西夏史是中华民族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极盛时,占有今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以及内蒙古、青海的部分地区,在西北民族关系史和地方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西夏文学是西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以党项为主 ,兼有汉族、回鹘、吐蕃等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 ,是西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更是中国文学园林中的一朵奇葩。从文学比较学的角度来看 ,西夏文学虽然深受汉语言文学的影响 ,但十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贯穿始终的民族精神 ,是西夏文学的灵魂 ,是西夏文学特色中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西夏是我国北宋时期西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其政权建立后,治内民族众多,各族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外一方面与辽、宋争立正统,另一方面又有被辽、宋、吐蕃三方夹击的危险。从整体来看,西夏面临着复杂的民族关系问题。作为一个新兴的少数民族政权,党项李氏除了继承前代中原地区传统的民族关系思想之外,又结合自身的民族特性,对当时的民族关系作了新的认识和总结,形成了西夏独特的民族关系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对蒙元统一全国有着借鉴意义,而且在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吸收汉、藏、回鹘、鲜卑、契丹、蒙古等各族参加而建立的地方政权。在它存在的近二百年中,与周边各族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发生了密切的交往,在文化上,兼收并蓄、广采博取,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西夏文化。西夏文化是党项族人民与其他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我们在肯定党项族人民辛勤劳动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外来文化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本文试就西夏文化的外来成份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论西夏人的尚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项是活动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之一,于1038年至1227年间以银川为中心建立了雄强一时的西夏王朝。在西夏国家形成过程中以及西夏立国期间,西夏人剽悍粗犷、尚武善战的民族个性得到了充分展现。后来,随着统治阶级的腐化,经济生活的农业化,尤其是儒学与佛教思想的输入,尚武精神逐渐弱化,最终亡于蒙古。  相似文献   

8.
西夏与宋、辽、金等通贡与榷场贸易活动频繁,从史书零星所记西夏朝贡及榷场贸易之物品,结合黑水城等地出土的文献,尤其是西夏与金榷场贸易文书《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可见西夏物产之大致种类,既有畜牧业产品,也有手工业产品,其中不乏土特产,尽管其贸易量不大,但因是他国稀缺之物而倍受青昧。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西夏对外贸易的物品中,有许多是舶来品。西夏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本地物产难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故而需要外来物品作为补充。西夏与宋、辽、金等周边政权的经济交往颇为频繁,既促进了西夏本国经济的发展,使其多元化,同时也对周边民族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西夏简史》,是解放以后我国史学工作者编篡的第一部西夏专史。这部书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史界许多同志的好评。笔者出于对西夏史的喜好,在阅读之余,除获益之外,尚觉有几处疑点,今提出与钟侃、吴峰云、李范文三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0.
西夏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重要王朝之一,主体民族为党项羌。该国在灭亡后并没有任何一条关于其人口的记载。由于史料缺乏,迄今为止,在史学界对其人口规模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笔者试从西夏建国前党项及夏州政权的发展和西夏建国初期的军事力量来分析,得出西夏建国时其人口规模大概在200万左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贺兰山下,大河西岸。1038年,骁勇的党项民族曾在这里建起一代政权——西夏。它“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里,倚贺兰山以为固”,雄踞塞上,立朝几近200年,为中华西部地区的开发作出了不朽的贡献。13世纪,狂飙突起。驭铁骑、挟长弓、挥利刃横扫欧亚的蒙古大军一路攻城掠地,直逼西夏。经6次血与火的鏖战,西夏被破,党项人横遍野,胜地成墟。他们或战死,或被杀,或含悲饮恨逃往他乡……历史无情地尘封了党项民族剽悍的身影及其独特的丰厚文化,残留的文字凝固在冰冷的石碑上,几近“天书”。那无人断识的西夏文…  相似文献   

12.
元代党项人余氏及其后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党项族为主体的西夏王朝,自称“大厦”,正式立国长达一百八十九年,若自政权初创时算起,则更为久远。西夏对我国中古时期的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蒙古兴起后,先后对西夏六次征讨,于公元1227年始将西夏灭亡,此后党项人遂成为蒙、元属民,被列为色目人之一。当时,大部分党项人仍居住在河西地区。由于长期与其它民族杂居相处,密切交往,加之地处边陲,家族传承世系失于记载,年长日久,党项人便湮没于蒙古族、汉族或其它民族中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还有部分党项人在西  相似文献   

13.
对于10至13世纪一体多元的宋夏民族关系格局,出土货币是研究这一问题的有力线索。西夏东南边界附近的铁钱窖藏和钱币法反映出宋夏之间存在事实上的货币制度“西传”交流,宋朝货币成为西夏这一中国境内的民族政权自铸货币学习效仿的典范;西夏通过对宋朝“先进货币经验”的学习,铸币经历了“西夏文自铸币—西夏文汉文自铸币—汉文自铸币”这一演化过程,反映出宋夏之间“一体多元”的文化交融进程;而对南宋境内西夏钱币出土状况进行统计,使得我们可以用量化方法实证分析宋夏之间“通货共用”的经济交往史实。宋夏民族政权间的货币交流与经验传播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历史进程,也是对这一区域内的货币经济与贸易体系的“再塑造”,更推动了宋夏之间民族深度交融、国家趋向统一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党项与西夏碑石刻主要由夏州拓跋部家族及其幕僚的墓碑、西夏时期的佛事碑、西夏陵残碑以及西夏遗民的碑石刻等部分组成,它是“中国藏西夏文献”的特色所在,为研究西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宗教、国名、纪年、语言文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5.
西夏后裔在安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公元七世纪以后,游牧于今四川西部的党项族①,逐渐向甘肃东部、陕西和宁夏北部迁徙。宋初,不断发展壮大的党项族建立了大夏王朝,史称西夏。它先与北宋、辽相鼎足,后复与南宋,金相抗衡,延祚十世,立国近二百年,是我国中古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党项族作为西夏王朝的主体民族,对西夏历史、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公元1227年西夏被蒙古所灭,党项族成为元代色目人之一种,继续生息繁衍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但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党项族逐渐融合到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中。从明到清,党项族作为一个民族也就最后消亡了。  相似文献   

16.
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一生,恰值北宋(汉族)、西夏(党项族)、辽(契丹族)鼎峙之时,这是我国古代的民族斗争十分激烈的时代。作为政治家、史学家的司马光,对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十分关心,极力反对当朝执政者韩琦、王安石等所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与吐蕃人、回鹘人等建立起来的王国,与北宋并存。宋太宗蔑视党项人为“禽兽”,长期以来对以党项族为主的西夏顽固地实行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党项等西北少数民族,备受宋朝边帅廷臣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以致民族矛盾日趋激化,宋夏战争时有发  相似文献   

17.
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一生,恰值北宋(汉族)、西夏(党项族)、辽(契丹族)鼎峙之时,这是我国古代的民族斗争十分激烈的时代。作为政治家、史学家的司马光,对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十分关心,极力反对当朝执政者韩琦、王安石等所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与吐蕃人、回鹘人等建立起来的王国,与北宋并存。宋太宗蔑视党项人为“禽兽”,长期以来对以党项族为主的西夏顽固地实行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党项等西北少数民族,备受宋朝边帅廷臣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以致民族矛盾日趋激化,宋夏战争时有发生,祸国殃民,危害很大。为此,司马光则坚决主张:宋廷对待“西戎(西夏)大略,以和戎为便,用兵非宜”①,并乞请宋廷象周文王那样,实行“不避疆、不陵弱”的民族政策,与邻邦西夏友好相处②。尽管在北宋统治集团推行民族压迫政策的高压之下,司马光仍坚持向宋帝谏言,力排众议,誓要“冒死一为陛下言之”③,竭力反对对西夏以兵戎相见,愿宋朝与西  相似文献   

18.
西夏音乐的发展演变,既受党项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受到音乐自身内在因素的制约.西夏音乐有民间乐、宫廷乐,形式多样,作用不同;乐器种类繁多,充分反映出西夏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地域特点,在西夏社会生活中有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试论西夏的手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立国后,民族及区域特色非常鲜明的手工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冶铁尤其是兵器与农具的制造,直接推动着西夏政权的发展壮大;采盐业支撑着国家的财政收入;毡毯毛褐代表着当时中国的最高水平;活字印刷本不仅为宋夏时期泥活字印刷找到了实物依据,更为重要的是把我国的木活字印刷整整提前了一个朝代。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讨论了与西夏自然环境相关的几个问题:一是西夏野生动物的种类及分布状况,认为西夏境内有牦牛、虎、鹿、骆驼等野生动物,家养骆驼的数量十分可观;二是西夏对自然环境破坏的方式和类型,主要有战争、樵采、修筑城寨等;三是西夏官方文献以及地方民众表现出的朴素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