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释文》求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航福 《中州学刊》2006,(2):251-254
1991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殷墟花园庄东一百米处发掘了一个甲骨坑,编号为花东H3。该坑中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仅有字甲骨就有689片。2003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该坑甲骨的整理成果、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以下简称《花东》),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花东》著录材料之珍贵以及著录体例之完备是学界有目共睹的。尽管该书在编纂方面有着很多优点,但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一些不足与错误之处。譬如,前言第20页倒数第9行“H3卜辞的前辞包括以下17种形式”中“17”为“16”之误;第22页…  相似文献   

2.
1977年和1979年。陕西周原发现周初的有字甲骨292片。其中H11∶4记有如下十字:“其微楚□厥(杳火)师氏舟(杳火)。”“舟”字,陈全方释作“受”(见《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甲骨文概论》,《古文字研究论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沈长云以为陈全方所释“不通”,“舟”字当读作“守”。  相似文献   

3.
序《殷墟花东H3卜辞主人“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宇信 《殷都学刊》2008,29(3):152-154
199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殷墟花园庄东地有重大甲骨发现,这就是编号H3的一个甲骨窖藏坑,集中出土了甲骨1583版,其中有刻辞的689版,而且大版和较完整的卜甲不在少数。如此之多的甲骨集中出土,是继1936年YH127坑和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发现以来的第三次重大发现。而花园庄东地H3所出卜辞,是目前发现内容最重要、数量最大的“非王卜辞”。特别是此坑甲骨材料单纯、完整,  相似文献   

4.
小屯南地甲骨的出土,为殷商史研究提供了许多新资料。近年来学术界陆续有一些著述发表,对这些新资料的研究和利用都取得了可观的成果。 本文结合其它资料,试对小屯南地甲骨中有关“封人”的几条卜辞作些分析,以证成“殷有封人”这一观点。 《屯南》3398片: 畜封人。 畜封人。  相似文献   

5.
刘正 《殷都学刊》2008,(3):20-23
《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一书中第1506片甲骨刻辞涉及到所谓的“家谱刻辞”,对其真伪的研究,在过去的百年甲骨学史上,一直是甲骨学界和殷商史研究中争议不决的热点问题。而且,明显地形成了观点截然对立的以于省吾先生和胡厚宣先生为代表的真伪两派学术阵营。本文在认真考证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这片甲骨为真品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殷代甲骨刻辞中有“归方”,郭沬若先生以为卽后世之“夔国”,所見甚犀利。但甲骨刻辞中又有“夔方”及名“夔”之地邑出現,而且为殷人常活动之地,其必与殷虛安阳近接无疑。因此,我們对此現象碰到几个急待解决的問题: 一、甲骨刻辞中“夔”、“归”互見,是同一方国同时之二名,还是前后两个时期不同的称号?或者竟是两个彼此絕緣的方国? 二、“归国”之地望,据郭先生說在今湖北秭归县境,但甲骨刻辞中所反映“归”、“夔”与殷人活动之頻繁,似不应与殷虛远隔如此之遙,然則刻辞中‘归”、“夔”之地望是否不在湖北西部而另有所在,其地当在何处?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合集》第二册1182片,是有关商王室祖先世系的一片重要甲骨。这片甲骨是1937年3月当时史语所考古组对殷墟进行第二次发掘时出土的。原编号为2·0001,《殷墟文字甲编》失收,屈万里先生作《甲编》考释时方补入,编为该书图版第214号。因《甲编》失收,岛邦男未见到此片,故所著流传甚广的《殷墟卜辞综类》一书亦不可能录入,因而此片甲骨的内容,亦未引起治契者的注意。这片甲骨上共有5条卜辞,笔者曾在《殷墟甲骨文中的“河”》(收入《殷墟博物苑苑刊》创刊号)一文中,引录燎祭河、王亥、上甲用牲相同的内容,以说明河与王亥、上甲一样,是商人的祖先。其实在未引用的4辞中,有两辞更能说明河是商王的实在祖先,而不是自然神。现草此文以作为前论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一、序 上一个世纪的最后一年,即公元1899年的一天,中国学术界发生了一件意义非同寻常之事:一位古董商人从河南安阳携带一包“龙骨”来到北京王懿荣家中,让其观看。王懿荣“细为考订,始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乃畀以重金,嘱令悉数购归。”这便是让世人震惊的甲骨文的发现。此后第二年,王懿荣开始收购甲骨。刘鹗在《铁云藏龟·自序》中说:“庚子岁有范姓客,挟百余片走京师,福山王文敏公懿荣见之狂喜,以厚价留之。后有潍县赵君执斋得数百片,亦售归文敏。”在此之前,殷墟甲骨多是被村民当作“龙骨”卖给了中药店。而在此之后,则是当作宝物卖给了古董商人或直接卖给学者,挽救了甲骨的厄运,保存了这一重要历史文物,为甲骨学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如今甲骨学不仅是中国的学问,也是一门世界性的学问。 从1899年至今,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快一百年了。如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线,到本世纪末,正好前后各五十年。本文则以这两个时间跨度而分别叙述之。 二、解放前,甲骨文研究之概况  相似文献   

9.
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在小屯南地发现了卜骨、卜甲7150片:其中卜骨7040片(内有刻辞的4761片),卜甲110片(内有刻辞的60余片),是建国以来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批。这批甲骨,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内容丰富,包括祭祀、天象、田猎、旬夕、农业、征伐、王事等,为商代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更为重要的是,这批甲骨有可靠的出土地层依据,并常与陶器共存,对甲骨文的分期断代研究极有价值。正因为如此,小屯南地甲骨引起中、外学者的瞩目,亟盼早日公布,以推动甲骨学和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说麗     
从私人所藏一片甲骨卜辞中出现的“麗”字,考证“麗”本从“鹿”,从双“角”,会鹿角美丽之意。引申有“对偶”之意。“麗”从双“角”,“角”也是“麗”的声符。“丽”是“麗”的简化。同时,考证卜辞“麗”的地望。  相似文献   

11.
世界现存的殷墟甲骨总共有13万片。据20世纪60年代调查,故宫博物院所藏甲骨总数约有22463片,占世界现存殷墟甲骨总数的18%,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和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属于世界第三大甲骨收藏单位。故宫博物院所藏甲骨绝大部分都还没有整理出版,只有很少一部分曾经著录过,如《南》、《京》、《续》、《铁》、《佚》、《宁》、《掇二》、《邺初下》等旧著录书。相较于旧著录书而言,《合集》一书集中收录了故宫博物院所藏甲骨。据《合集》一书的材料来源表,该书中共著录故宫博物院藏甲骨1462片,这已经为我们对该批珍贵文物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从《合集》所收甲骨来看,若按组类来分,宾组最多,其中不少辞例还很值得学术界的深入持续研究。今对其中的六则作释读。  相似文献   

12.
这本书中收录是甲骨是库寿龄(Samuel Couling,英国人——译者注)、方法敛(Frank Herring Chalfant,美国人——译者注)收集的。他们于1904——1908年在山东潍县从古董商手中购买,方法敛曾简略的用数字予以编排。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些甲骨出自商朝后期都城遗址,河南安阳小屯附近的殷墟。方法敛的器物图附于此,还有他的670块哺乳动物骨片摹拟图,1016片甲骨及一个鹿角,共1687片。这些甲骨分藏于在4个博物院:英国两个,美国两个,书中逐条列记此事。不论藏在哪个博物院,全部收集均用C表示。  相似文献   

13.
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墓葬M13出土的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甲骨文出土最西边的一个地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我们对这片甲骨卜辞进行了初步的考释,甲骨的时代属于西周早期,与周公庙甲骨属于同一个系统,大意主要占卜的是一个贵族率领30人奔走于一些地方,问有没有灾祸?  相似文献   

14.
我对於陆侃如冯沅君两用生所著中国文学史稿,现在只提出两点意见: (一)中国文学史稿讲商代文学只讲甲骨卜辞和殷代金文,而不讲尚书巾盘庚等篇。他们的理由是“尚书中的……商书事实上还是後代人写的或追记的。”(文史哲1954年7期)抱有这种看法的,不只陆冯两位先生,还有些人认为甲骨卜辞和殷代金文篇幅都很短,最多不过几十个字,而盘庚三为每篇都有几百个字(盘庚上篇578字),因而怀疑盘庚是後人追记或修改。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大有问题。1.卜辞是刻在甲  相似文献   

15.
卜辞曰:癸酉贞,日月又(有)食,佳若。癸酉贞,日月又(有)食,(?)若。此对贞日月有食卜骨,著录于《簠室殷契徵文》、《殷契佚存》、及《双剑誃古器物图录》。商代卜辞记月食者,如《簠室殷契徵文·天象》二片:“旬壬申夕,月(?)(有)食。”是也。其记日月有食者,此片卜辞癸酉对贞日月有食及《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3965片:“癸酉贞,日月□(又)食,(?)甲。”  相似文献   

16.
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自1928年至1937年,进行了十五次殷墟发掘,共掘得甲骨近二万五千片。这一阶段的发掘报告,近年来,石璋如先生在台湾重新予以整理,撰写《殷虚小屯发掘报告——甲骨坑位——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73年在安阳小屯南地发掘出殷代甲骨七千多片,1977年在陕西周原地区发现一万七千余片周初甲  相似文献   

17.
殷墟甲骨文,自1899年王懿荣首先认识并购藏以来,迄今86年已先后出土15万片以上。由于甲骨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愈益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山川异域,同研甲骨。如今的甲骨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 安阳殷墟是甲骨文的故乡。近年来,随着甲骨文不断有新的重要发现和《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等大型甲骨著录的出版,特别是1984年10月“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和“殷墟笔会”在安阳的召开,不少青年同志对这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近,他们常致信本刊,希望就有关甲骨文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以及主要参考书目作些介绍,以资自学时作为入门参考。为了满足广大青年同志这一要求,本刊特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仁言先生撰写了《殷墟甲骨文基础七讲》:第一讲、发现与著录;第二讲、甲骨的整治与文字的契亥;第三讲、识文字与读篇章;第四讲、分期与断代;第五讲、辩伪与缀合;第六讲、甲骨文的科学价值;第七讲、基本入门必读参考论著介绍。从本期开始连载,至第四期全部刊完。  相似文献   

18.
祭、、、彤、翌五种祭祀接连不断地举行,构成了乙辛时期的周祭制度。关于这一制度的周期,一般都认为有两种:三六旬和三七旬。如果抛开武乙文丁等在周祭中的祀序这一有争议问题,而仅用名甲先王图示的话,可以说诸家对周期为三六旬的周祭中五种祭祀间的接续关系的意见,是一致的。岛邦男先生的表述可作代表。他说,乙辛时期周祭的“三十六旬周期是由行祭工典于翌祀的最终旬,行彤工典于祭祀的最终旬而行翌工典于彤祀终了的次旬而得来的。”,这可由下面六片相连的甲骨作例证。它们是:  相似文献   

19.
周原甲骨文     
在五倍显微镜下,针尖似的字迹变得有米粒大。在一平方厘米的卜甲上,次序井然地契刻了三十一个字。“奇迹!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迹!”这种赞叹声发自参加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五届年会的一百多位学者之中,他们为考释周代甲骨文,于今年八月三十日来到周原。 周原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岐山、扶风两县之间,东西、南北各宽约七、五公里,乃周都岐邑故地。即周王朝的发祥地。一九七七年春,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整理出甲骨一万七千一百二十多片,带字卜甲三百多片,计六百多字。三十一字是其中契刻文字最多的一片十甲。显然,这是继殷墟商代甲骨之后,古文字史和商周史考古发掘上又一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20.
韩江苏 《殷都学刊》2013,34(3):118-120
1986年与198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工作队刘一曼先生主持发掘的小屯村中甲骨,缀合后291片(293个编号);2002年,岳洪彬、岳占伟主持发掘的小屯村南甲骨,缀合后207片(221个编号);小屯村北地、花园庄东地、大司空村、苗圃北地出土的共15片零散甲骨,经过科学著录成《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一书,分上下两册,2012年4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自1950年以来中国甲学史上第三次科学发掘材料的刊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