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仰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109-112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作为内容产业之一的图书出版行业,面对过分强调出版的产业功能和经济功能,过分强调自然科学的重要性,过分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过分强调速度和效率的氛围,图书编辑必须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图书编辑应强化政治责任意识,具有不断提高民族人文素质的意识,加强协作意识,强化精品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向洪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2):248-25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已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我国的图书出版业。在这种形势下,图书编辑作为出版活动的主体力量,面临着巨大的观念和能力考验。笔者认为:除了传统的基本业务能力以外,现代的一流图书编辑需要具备现代意识、全球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社会意识、精品意识和竞争意识等12种意识。 相似文献
3.
刘志和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3)
本文认为图书是商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编辑观念应从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同时,编辑要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创新观念、质量观念和法制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论图书编辑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文兵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6):153-154
分析图书编辑的工作与目标,提出图书编辑应具备职业兴趣、政治思想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等基本素质,优秀编辑还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科技意识、商业意识和市场感觉、社交和组织能力、版权意识等更高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杨秦予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3):160-162
策划编辑机制的建立,对现代出版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适应出版业发展的要求,策划编辑必须具备八种意识:主动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特色意识、超前意识、精品意识、全程意识和整合意识。 相似文献
6.
施建平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6)
在全球政治、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出版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编辑人员从规模和数量上来说,将会大大增加,因而编辑队伍难免良莠不齐.而从其行业的内在发展规律来说,对专与博的要求将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7.
郑绍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5):164-166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拥有 ,深厚的学术功底的追求 ,甘为他人作嫁衣的思想境界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等 ,是古代至近代编辑的优良传统。现代编辑意识最突出的是策划意识、超前意识、市场竞争意识、主动参与意识等。现代编辑意识与编辑传统的关系是互补的 ,而不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8.
施建平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10,(6):86-89
在全球政治、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出版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编辑人员从规模和数量上来说,将会大大增加,因而编辑队伍难免良莠不齐。而从其行业的内在发展规律来说,对"专"与"博"的要求将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9.
论现代编辑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蕾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199-200
新时期对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人员既要具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又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超前意识;既要精通业务,还要具有相应的理论水平和市场观念,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文章从编辑素质入手,着重论及了新时期编辑应具备的三种现代意识:主人翁意识、创新意识、超前意识。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下的编辑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亚萍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2):122-123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人员,须具备四方面的意识:第一要树立精品意识,精品即高质量的产品,精品意识要求编辑在策划选题、物色作者、编辑加工以及校对、装帧、印制等各个环节都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第二要树立创新意识,编辑的创新意识体现在整个编辑活动过程当中;第三要树立市场意识,把握住读者的关注热点,把握住市场的需求,把握住图书的发展主流,推出读者喜爱的作品;第四要树立信息意识,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对信息反映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丽娜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17(2):39-4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竞争意识。高校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时应做的工作 :使学生确立并端正竞争意识 ;改革高校的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 ;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与周边环境 ;要求高校教师走在学生前列 相似文献
12.
张炳光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4(1):9-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而“社会主义经济”则属经济制度,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而社会主义社会则既有公有制又有非公有制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不能用前者理解后者,也不能用后者理解前者;同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还有商品生产也并非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就有不同的社会属性。所有这些,都应当辨析清楚,才不致思想和理论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3.
14.
叶战备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0(4):32-34
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的高度成就,是共同富裕目的的手段,而不是人为满足私欲的天地,它有自身的道德尺度。这种道德尺度首先表现在规则层面上,即道德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主要是在制定适用于所有人共同遵守的规则的过程中进行,于是职业道德的建设成为完善市场秩序的有效手段之一。当前我国市场秩序的混乱与一部分市场主体职业道德素质低下有重要关系,而财经类高校培养的经济类人才是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他们自身的职业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进一步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积极探索财经类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效应。 相似文献
15.
高静文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3):41-4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不仅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也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重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一方面要完成计划经济价值观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转换,另一方面要建构适应并超越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即建构一个"民本、民主、民权、民富、民享"的价值观体系。这是一个又破又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周恩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2):45-4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取向之间是相得益彰的。这是因为 :市场经济不排斥道德信仰 ,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不拒绝共产主义信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追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同时更强调团队精神 (集体合作精神 ) ;市场经济不是“享乐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因此 ,坚持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取向 ,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得到极大地发展 ,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将得到极大地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刘胜康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4):5-11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重点论述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问题。同时对职业道德建设的宗旨、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准则等问题进行阐述 ,以期引起人们对职业道德问题的关注和深究。 相似文献
18.
发展市场经济与增强人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登巧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市场经济内在要求人成为经济主体。但主体的生成不是自发的 ,也不是政府自上而下所赋予的 ,而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这就要求增强人的主体意识 ,如独立自主、自由平等、进取开放和能力本位意识 ,使人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主体身份和地位 ,从而在现实生活中主动地行使自己的主体权利 相似文献
19.
庄江山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5):90-9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引起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给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等各方面带来重大影响,使人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显现具有了全新的特征.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具有双重影响,要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限制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的不利影响,最终建立"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归宿、落脚点就应当是人而不是物.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安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本文从市场经济与社会价值观的相互关系入手,对人类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了必要的分析,提出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四大特征:(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2)个人奉献的大小,是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的惟一标准;(3)“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价值行为的根本原则;(4)“两个文明”一起抓是社会主义价值规范和价值运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等重要观点。并对我国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价值观念的变化和应采取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