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博作为新兴媒体,以自己独特的优势介入公共领域,对民众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从政府运用微博进行公共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对微博作为公共管理的补充形式的现实可行性进行探讨,进而从公共领域自身建构和微博自身的特点两个角度出发,借用经济学的优势风险分析法来分析政府运用微博进行公共管理的优势及风险,为政府更好地利用微博引导民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当下网络公共领域呈现“主体独立性”消解、“交往理性”缺失和“公共性”异化的状态,因此,建构网络公共领域的基本秩序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建构网络公共领域的基本秩序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完善互联网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实现政府业务流程再造,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增强政府驾驭新媒体的能力,构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新平台;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培养网民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就网络公共领域的治理而言,合作治理是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民众社会心理建构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指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民众社会心理的建构是增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扩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影响力的现实迫切的需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民众社会心理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建构社会心理,用浸透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社会心理回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中国化,为国人构建起一个具有时代感的新的社会心理氛围,是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小说是民众精神生活的反映,其中大量的神鬼故事反映了民众的生死观念。民众在人为什么会死亡,死后世界的建构等方面均表现出与汉代民众以及当时知识阶层不同的特征。现实的社会动乱和佛、道二教在民间的传播和影响是形成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论信息化时代的公共危机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世界各国政府提出了以行政公开、公共信息的及时透明为核心内容来革新政府的公共行政管理制度。其具体做法:一是澄清认识,走出全能政府独治主义和行政信息由政府垄断保密的黑箱运作误区;二是及时向民众和国际社会公开危机真相与危机行政的有关信息,打破政府处理危机过程的失语状态;三是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交流,借助媒体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稳定公众情绪,消解或减少危机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新时期小说的魔幻叙事中,作家常常通过异境的想象与建构来达成魔幻,较为常见的异境有乌托邦异境和超现实异境等。新时期作家吸纳中外文学养料来想象与建构异境,借异境反衬社会现实,表达悲悯情怀,对现实、人性展开反思批判,通过种种艺术手段渲染异境的奇异性和神秘性。其异境想象与建构的超越性和创新性则表现在:摆脱了宗教叙事和伦理教化的目的,也消解了中外文学传统中"阴间"地狱"描写的恐怖感。从艺术表达上看,有关异境的想象与建构将现实与非现实时空统一在小说的叙述中,使小说的艺术表达更具张力与魅力。?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理想形态的责任政府构筑在共和、民主、宪政及法治的理念基石之上.承载了民众对政府的价值期盼。现实形态的责任政府正经历着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裂变,但不论是传统的责任政府、还是现代的责任政府,都存在着难以规避的责任瑕疵。对于当前中国式责任政府的建构而言,加强责任制度建设则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有利于传播政治知识,培养公民政治兴趣,影响政治文化的形成;媒体对受众的政治社会化影响程度进一步加深,进而影响到受众的政治立场,型塑受众政治人格;媒体与公众、政府的有效互动有利于形成完整的政治传播链条:民众通过媒介手段表达政治立场和利益关切实现政治参与.为有效引导公民政治参与,政府应当变管理为服务,重构政府与媒介、公众之间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四大传统节日都有了法定假日后,政府相关部门要引导人民群众过好节,并使传统节日文化深入人心,则需要充实和建构传统节日文化体系,增强传统节日的现代性文化内涵;尊重和推广民众创造的有益的新节俗,鼓励民众拥有个性化的过节方式;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组织民众开展丰富多样的节庆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0.
维基解密是一个大型文档泄露及分析网站,它的出现带给我们的积极意义是深远的。维基解密消解了政府的权威,给权力以警醒;促使了民众知情意识的觉醒;引发了新闻媒介对自身导向作用的重新思考。维基解密是新媒体变革的结果,它可能引发政府对信息更严格的控制以及如何鉴定信息透明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7·23温州动车事故的发生催生了大量的网络谣言,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实际上是谣言场域建构的过程,政府、媒体、受众在这一场域中展开话语协商.大众媒介尤其是网络媒介既是网络谣言传播的渠道,同时也是网络谣言的“介入者”,其介入行为对网络谣言产生了相反的双重作用,这是大众媒介扮演的多重角色导致的结果;网络谣言的受众参与行为包括了传谣和辟谣行为,其共同点在于试图以谣言为话语来解答问题争取权利;政府在事故解决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成了网络谣言爆发的导火索,然而,政府又针对网络谣言给民众进行了“预防接种”,并成功设置了“安全阀”,维护了整体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作为“行动中的信仰”,仪式不仅能展现和传播特定的信仰或价值观念,且能增进人们对特定信仰或价值观念的主观认同并履行与之相关的规范和责任。然而,仪式自身存在的空间和意义在现代社会正不断被挤压和消解,单纯通过各类具体仪式传播核心价值观虽具一定功效,亦面临着去神圣化、硬性嵌入、过度工具化等现实困境。“仪式化传播”因摆脱具体仪式的时空禁锢又具有仪式的特性,不仅能充分发挥仪式的独特功效且能尽量规避具体仪式面临的现实困境,更益于在传播中增进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在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仪式化传播在内容设置上应符号化和象征化,在空间设置上应回归民众日常生活,在技术层面应借助新媒体的优势使民众主动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3.
民国初年中国无政府主义自由观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无政府主义者的绝对自由理念,是在对政府、社会、法律的消解过程中建立的,这种建构模式所内含的现实批判因素挤占了学理的创造空间,而无政府主义思想中的卢梭资源又将他们带向终极革命的道路,从追求绝对自由一个极端走向了绝对专制的另一极端,自由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4.
"最敬业县政府网站"在2011年年初"两会"期间成为舆论热点,这反映了民众对和政府进行"对话"的热切期待,也反映了各级政府利用网络平台与民众进行深度"对话"的努力。"对话"是最原始的传播方式,也是最能产生传播效果的方式。网络"对话"兼顾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特性,对于提高舆论引导效果具有重要价值。应该从决策层面上推动中国式网上"政民对话"步入常态化、机制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近代大陆法系各国的民法典皆由政府、法律家、民众共同完成:政府为编纂民法典提供政治支持;参与立法的法律家直接完成法典的技术建构;民众(即民事主体) 的社会生活为民法典提供现实蓝本;政府和法律家通过征询意见、习惯调查等方式使民众间接参与法典编纂。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之民法典——《中华民国民法》(以下称“民国民法典”),则主要是政府与法律家合作之产物,其中鲜有民众参与。南京国民政府与法律家合作立法,政府通过立法计划支持法典编纂,挑选法律家担负立法工作,法律家在政府的立法计划框架内完成立法作业。  相似文献   

16.
网络信访是信访在信息时代的延伸,政府构建的网络信访平台和民众对信息媒介的自由运用构成了网络信访的现实状态。在网络信访中,技术与现实互相融合,展现出多元、复杂的现象,恰可以用“碎片化”一词概括。网络信访碎片化的现实逻辑在于信访者的原子化、事件发生的异质性、科层管理对复杂信访事务的整合失效。单一的科层控制非但不能消解冲突,反而会促使冲突复杂化。基于此,普遍的价值规范需要在碎片化的网络信访中确立。基于法治原则的网络信访法规政策需要完善;公平正义的话语需要构建;网络信访也需要在协同治理的框架内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17.
孔飞力从政治参与和政治控制的视角揭示了近代中国国家的建构,中国的现代民族国家意识、民族国家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外源的。现代语境下的爱国主义不同于传统的政治道德,经历了国家意识的形成和国民身份的认同两个向度的历程。在国家与国民概念的转变与冲突过程中,“公共利益”成为消解中西方文明差异、文化差异的中介载体。爱国主义教育在注重国家的道德控制的同时,也应注重民众的道德参与。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应转向对公共利益的关注,通过培养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道德参与能力,丰富现实内容和实现路径,使之贴近现实生活和道德实践,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沟通方式下,针对网络沟通给中国政府的形象塑造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中国政府塑造自身形象的进路进行分析。分析认为:中国的距离悖论与美国的距离悖论正相反;网络沟通在手段方法、压力支持、空间内容以及方向目标等方面给中国塑造政府形象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因网络沟通直接或间接加剧了新闻价值观的冲突、消解了隔离内外宣传差异的屏障以及扩大了政府与民众在判断政府形象标准方面的差异,而给中国政府形象建设带来种种挑战。对此,应通过树立形象意识,完善电子政务工程,提升政府的媒体公关能力,推进政务公开以及提高危机处理能力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信访的碎片化逻辑与治理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信访是信访在信息时代的延伸,政府构建的网络信访平台和民众对信息媒介的自由运用构成了网络信访的现实状态。在网络信访中,技术与现实互相融合,展现出多元、复杂的现象,恰可以用“碎片化”一词概括。网络信访碎片化的现实逻辑在于信访者的原子化、事件发生的异质性、科层管理对复杂信访事务的整合失效。单一的科层控制非但不能消解冲突,反而会促使冲突复杂化。基于此,普遍的价值规范需要在碎片化的网络信访中确立。基于法治原则的网络信访法规政策需要完善;公平正义的话语需要构建;网络信访也需要在协同治理的框架内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20.
政府通过法律援助来帮助民众解决现实中的矛盾,无疑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应有之意。此举既能避免作为管理者的政府出现不应有的缺位,还有利于在民众尤其是弱势群体之中树立起对法律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