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哥特式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申克的救赎》以哥特式小说的震慑力反映了制度化对人性的迫害,通过人性与专制,自由与禁锢,希望与制度化的哥特式冲突,表达了人类对于命运和人生的理解.小说使用哥特式手法将幻灭的人类从空虚麻痹的状态中激活,重新点燃其追求梦想,追求自由的希望,并完成生命中真正的救赎.  相似文献   

2.
俞胜是一位有着悲悯情怀的青年作家.其小说关注现实社会,关注人生、人性,体现出明显的社会责任感和哲理性思考.他心系苍生、同情弱者,笔端始终充溢着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格平等思想.淡淡的忧伤与浓浓的诗情相结合,构成了俞胜小说独特的风格.赋予沉重的日常生活以诗的韵味,是其小说最突出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倪匡的科幻小说不以对"科学"成分浓墨重彩的渲染取胜,而是以丰富惊异的想像和曲折多变的情节以及对人性的探讨与思索深深吸引着读者;在小说中探讨人性的善恶,思考生命的意义,表现出对生命存在的关注和追问;力图通过小说让人们明白人性的善恶及生命的意义,从而去努力实践和追求人性与社会的真、善、美,实现人生的最高境界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徐天秀 《东方论坛》2016,(5):116-120
《记丁玲》正文本之外,还有《〈记丁玲女士〉跋》等对文本意义有建构功能的副文本.在《记丁玲》副文本中,有沈从文对创作的主观意图的说明和阐释,即《记丁玲》在文本内容上,关注日常生活的"细事"与传主"人性"的一面;在文体选择上,运用小说笔法与夹杂议论.这种叙事侧重和文体选择,反映出沈从文小说的叙事特点及以作品表现"人性"的文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雪山飞狐》在内容上表现了人性的自私,在叙事方式上采用了让多人叙述同一件事的方法,在结尾设置了悬念,这些都是受到《竹林中》的影响。但《竹林中》是表现死亡的小说,而《雪山飞狐》则把死亡、爱情和战争融为一体;《竹林中》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而《雪山飞狐》则把全知视角叙述和有限视角叙述相结合。芥川龙之介受自己独特的人生观的影响,用小说来表现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而金庸则用小说来表现自己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6.
论《大浴女》的叙事特点及其叙事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凝近期创作的长篇小说《大浴女》,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叙事方法并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在小说叙事方法的探索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小说体现出作者对于叙事学、文体学思想的自觉关注和在叙事技巧方面的积极探索,突出了叙事技巧在深化文本主题上的艺术表现功能.《大浴女》通过对叙述声音与叙事眼光的巧妙运用与转换,使其探讨灵魂,关怀人性的主题得以更好地彰显.  相似文献   

7.
《国画》向来被视为官场小说的代表作,但《国画》绝非一般 所理解的典型意义上的官场小说,它有着过于丰富驳杂的小说内涵。以 官场为题材、以官场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国画》的诉求和心思却远 在官场之外,浸透着对于人性、人情、世情等的深刻洞察和细致呈现, 从而成为一部书写官场“内心”的力作。在这个意义上,《国画》拓展 了现实主义写作的内涵,成为官场小说辉煌的起点。在《人民的名义》 风行之时,再思或重提《国画》尤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小说里的现实品性提升,关涉到人生各方面的主题几乎都得到了表现。除了一些表现社会生活的现实题材,对于一些更加个人化的性格、心理问题,小说也有所探讨。而内心的放纵、偏执等方面的表现。让我们看到小说作者们已经关注人内心的非理性层面。这样的表现,对于深入认识人性自然是极具价值的。体现了古代小说在人文领域里达到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菲利普·罗斯在2000年出版的小说《人性的污秽》,全方位展示了作者对于人性更加多面化的思考.罗斯通过对几位主人公艰难生活在自己所建构的复杂身份中的描述,探讨现代人生活的困惑,让读者意识到正是这个到处充斥着污秽的社会影响了人,人性的污秽正是社会的污秽.这部小说生动地展示了美国民众的生存状态以及社会的阴暗面.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和鲁迅都是具有哲学头脑的艺术天才 ,他们分别在《老人与海》和《伤逝》中 ,以精湛的艺术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使小说达到美学和哲学上的和谐统一。本文就两篇小说所产生的哲理性问题 ,从人生态度对人生的影响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以及人生哲理和社会哲理的渗透问题进行了分析 ,这对于鉴赏这两篇小说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天花藏主人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作家中的代表,《玉娇梨》、《平山冷燕》为其代表作。由于《玉娇梨》、《平山冷燕》与《红楼梦》创作的时间相距不远,因而天花藏主人与曹雪芹有相似的创作文化背景和时代氛围,他们都以自己的作品表现出了对时代文化思潮的推动与反拨。天花藏主人以纯净的才子佳人小说引领了一批纯情小说的出现,其对"才女"的表现,颠覆了传统写作中对女性形象并不完全真实的界定和表达,对才美女性以正面积极的姿态进入文学视野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曹雪芹以《红楼梦》彰显了自身爱情观念的变化以及更为丰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性内涵。在创作目的与创作心理上,二者均表现了其所置身的现实生活与人生理想的错位,曹雪芹则以《红楼梦》的悲剧结尾凸显了社会历史文化之真实与人生际遇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红字》问世一个半世纪以来 ,中外评论界就其主题研究见解颇多。在探讨其主题的道德意义上 ,西方评论界较普遍地认为《红字》中宣扬的是人生来皆有罪的清教教义 ,小说的主题是论罪恶。本文探析了《红字》主题的道德意义 ,即《红字》主题思想的主旋律不是论罪恶 ,而是论人性 (包括善与恶 ) ,论道德行为 (包括德行与恶行 )。它不仅无情地揭露和鞭笞了人性和人类道德行为中的假恶丑 ,而且大力颂扬了人性和人类道德行为中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3.
《红字》是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成名作。霍桑的作品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他对人性、宗教和人生的睿智思考在作品中有着深刻的反应,因此赢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自1850年问世以来,《红字》一直备受各大评论家的推崇,相关研究成果与日俱增,主要涉及小说中人物性格、作品的象征意义和女性主义等。本文试图采用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对《红...  相似文献   

14.
阎真是我国当代文学中对现实与生存描写最有穿透力的作家之一.小说《活着之上》获得首届路遥文学奖,这既是对作家个人创作的肯定,也是对现实主义创作的肯定.《活着之上》将笔触深入到高校生活之中,塑造了聂致远、蒙天舒、赵平平等各具特点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阎真敢于直面现实生活,用艺术之刀解剖高校教师的生存现状,体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打开了一个新的书写之门,这正是《活着之上》这部小说在题材上的价值所在;同时对于现实与理想,生存之下与活着之上的思考,对人性的书写,是其小说的意义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小说《简·爱》超越了两性二元对立的传统视角,丰富了当时的主流时代精神,描述了当时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并深刻地预言了这种觉醒对于两性实现丰满的人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小说的学术意蕴对于今天的人们反思“去圣化”和虚无化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视角分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几个主要人物在对人生梦想追求历程中的漂泊与回归,从而解读了菲茨杰拉德通过小说对美国文化价值观及人性的追问与思考,也加深了读者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小说人物形象的悲剧美学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悲剧的理解,张爱玲认为人性的偏执、情欲的盲目是导致悲剧的主要原因,她关注的焦点始终是人性.尽管她的小说可以说是"对时代颓废与家庭败落的怅惘与悲叹",可以说是对男欢女爱的冷眼旁观,甚至可以说是"开向四十年代沪、港洋场社会的窗口",但这些都不是张爱玲小说的最高命意.相反,它们都构成了张爱玲借此表现人生、探索人性的一个背景,一个五彩缤纷的悲剧舞台,舞台上演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性.从此可以看出,张爱玲的悲剧观是对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美学思想的极好体现.  相似文献   

18.
从《兄弟》看余华小说人物塑造艺术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兄弟>是余华小说的一个新高峰.体现了余华创作风格的新突破,尤其体现在小说的人物创造方面.余华突破了以往小说中对人性暴力的偏爱,而更多关注暴力下人性的温暖与温情,使小说充满了人性回归和张扬的快乐.本文通过分析<兄弟>中几位主要人物的特点,阐释余华小说在创作上的发展,以及他赋予人物的时代寓意,即对时代的深深思索和对人性未采的热切关注.  相似文献   

19.
说不尽的苍凉——论张爱玲小说苍凉人生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策略为我们构置了一幅乱世生存的悲凉图景,"苍凉"是张爱玲对生命、人性和文化的言说方式,也是其小说独特的美学标记.张爱玲的小说穿梭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全方位、多视角地勘探凡俗人生、体味世事变迁和人生的苍凉,得益于她古今杂揉、中西兼备的叙事技巧.张爱玲小说已经超越了世俗的陈述,成为不失大气的关注人类生存本相的经典,这正是张爱玲小说苍凉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小说《妇女生活》的作者苏童认为女性是美好的,女性有着比男性更强的意志力,他作品里的女人有着人性的缺点,她们一直在与命运抗衡,却在男权社会里无所适从,最终都逃不过红颜薄命的宿命。原著小说以及电影已出版和上映多年,对人物有着深刻的描述和定位。原创舞蹈《茉莉花香》改编自《妇女生活》的原著和《茉莉花开》的电影,通过肢体语言突出地表达了女性生活的悲剧美,运用双人舞的形式刻画了三代女人、两对母女之间的细腻关系,舞蹈作品在原著的基础上让女性的意识最后慢慢苏醒,茉莉花开,花香四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