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园是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景观绿地,是城市中展现文明和环境优美的休憩空间。公园的设计依据现代城市文化发展的需要,融入古典造园手法,充分利用现代景观设计艺术表现形式,塑造出具有文化品位高,生态环境优美,舒适宜人的景观空间。本文通过对公园景观设计实践,指出设计中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彰显地方特色和历史积淀。最终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以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活动和审美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城市桥梁作为滨河城市重要的交通要道,不仅具有沟通河流两岸交通通道的功能,还是城市的一种特殊的景观形式,是城市形象和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或文明特殊的呈现方式.本文用文化生态学的视野来审视桥梁景观设计,以探求城市桥梁景观设计与城市环境生态和文化生态之间的联系,结合城市桥梁景观设计与创作体会,提出地域文化因子在桥梁景观设计中注入的对策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前城市化建设日益加速,视觉生态已成为重要议题,而城市文字景观设计与构建应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规划和合理布局。文章通过对城市视觉生态观的分析,提出了城市文字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并结合城市发展现状,论述了城市文字景观设计与构建还应充分考虑城市文化与设计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其目的在于探索文字视觉元素的合理性与多样性表达,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4.
生态城市规划的立法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生态城市规划,就是以生态城市为理念进行城市规划,即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进行规划,因为城市中的自然过程、生态环境过程、经济过程、文化过程构成一个复杂的城市生态环境综合体,而这一城市生态环境综合体也遵循着生态系统的基本运行原理和规律.生态城市规划的立法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生态位最优化原则,城市发展的生态承载力原则,城市的生长性(演替性)原则,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原则,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原则,城市设计与自然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联系着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城市中担负交通的主要设施,同时城市道路空间组织也直接影响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城市景观,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建设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景观生态也面临着极大危机,如何结合城市道路建设保护城市的生态结构和生态过程是当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焦点.论文旨在通过对生态化设计方法的研究,深入分析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问题及其与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完善城市道路景观生态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化公园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化公园的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塑造文化环境。通过对镇江市文化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分析总结,对生态文化公园的景观设计原则进行了探讨,为生态文化公园的建设提供一定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现代城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景观设计日益成为现代居住区设计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现代城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就现代城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发展趋势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体现地域特色是城市景观设计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社会学角度剖析了游憩设施存在的设计问题.在比较国内外典型游憩设施设计的特点和分析我国古代游憩空间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强调了游憩设施的品质在塑造城市精神文化面貌中的核心地位.最后以武汉典型游憩设施设计为例,阐释了游憩设施与地域特色有机结合的设计方法.目的是为城市的游憩设施提供设计参考,推动全国多样性的城市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该课题研究景观设计专业教育理念,结合美国景观设计与教育,对比研究中国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该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以景观设计系统理论思想为指导,经过分析、归纳、总结,认为景观具有双重属性:其一,景观的物质实体隐喻、承载着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其二,景观也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并通过各种途径形成对该环境的印象。该课题寻找当代的设计语言,应对环境景观触及的社会、环境及文化问题,从“当代设计语言”、“生态性”、“人性化”和“人文价值”等角度着重研究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在颠覆和离弃传统美学的同时,于语言形式和建构的层面吸取了现代的营养,增加了其丰富性。当代景观的最大转变源于价值观的转变:它一方面改变了单一的中国园林美学的古典范式;另一方面又在当代景观设计吸收现代主义设计思想营养的同时,以后现代主义的丰富性和多元化为表达要义,使当代景观设计教育具有了极大的创作自由度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当今城市景观设计呆板,缺乏内容,相互之间的照抄照搬情况严重,设计成果雷同感太强,更谈不上深层次的文化积淀以及诠释。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渗透的领域甚广,可以供如今的设计工作者去整理挖掘,并将它们注入到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之中,以彰显城市形象的文化特色。佛教禅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有许多值得发掘的元素。从禅学的角度阐述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法、理念,能够为现如今的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当代城市景观文化形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厘清景观文化、景观文化结构以及景观设计中文化延续概念的基础上,以方法论的形式剖析当代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案例,探讨城市景观文化形态在设计中延展的理念和方法,使当代城市景观设计既有鲜明文化个性,又有更深层次文化延续的底色。  相似文献   

12.
传统造型元素主要包括建筑园林类、图案纹样类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表现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造型元素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主要是利用形体本身的造型进行设计,利用形体的相互组合、形体的简化和抽象,利用其它元素和外界因素进行表达。基于济南优秀的传统文化及深厚的文化背景,利用传统造型元素在济南市城市景观设计的应用,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进行设计搭配与重组,可以设计出独特的济南城市风貌。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园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讲究天人合一和意境的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文化走出传统的庭院,并走进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它与城市的住宅区的环境、与城市的形象都有着重要的关联。目前,我国城市住宅区景观园林还存在着设计上的重复性、功能性和协调性比较差等问题。要实现中国现代城市住宅景观设计中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需要加强对园林文化的深刻了解,在设计中还要注意结合不同城市的不同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以及追求其自然和意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对城市景观小品需求增大。速生的景观小品设计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是设计质量较高的景观小品也因奢华而与绿色环保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景观设计将野草文化、就地取材纳入设计理念中,可以实现在绿色城市背景下景观的人本表达。  相似文献   

15.
文化记忆认同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变迁中的世界性课题,拯救与活化普遍存在于保护名录之外的富有集体记忆、维系地方文化认同感的乡村场所,急需当下景观设计研究者的重视与研究.以与乡村生活区为邻的贵州省贵阳市大塘湿地景观设计项目为例,以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注重乡村文化记忆传承的"记—探—寻—悟—忆"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对乡村文化记忆的保护与传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滨水景观是城市公共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的应用是目前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取向。要将地域文化融入滨水景观设计中,应遵循因地制宜、历史遗迹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以及本土化原则,将地域文化融入滨水景观小品设计,可望创造出富含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环境,避免滨水景观设计的雷同。  相似文献   

17.
以株洲天鹅湖公园设计为案例,总结了现代城市水景公园景观设计的新趋势.认为场地分析是景观规划布局的基础,驳岸生态化处理对水景公园作用重大,水陆立体交通体系是突出水景公园特色的主要方法,"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生态功能是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传统与现代的交流可赋予景观设计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美国现代主义景观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合当今国内景观设计发展的局面与之对比。对美国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讨中国景观设计在尊重自然,保护遗产,低碳环保,满足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上的发展途径,实现景观设计对城市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伴生的企业生态文化问题,呈现出中国社会转型期企业环境的新特点与新需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企业生态文化建设不仅关系企业发展,而且关系人民福祉,是“绿色经济”和“低碳消费方式”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资源枯竭型城市,需要政府搭建平台在企业领域借助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呼和浩特市为研究区域,在梳理总结蒙古族文化元素的类型及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蒙古族文化元素在呼和浩特市城市广场景观中的应用。通过研究,得出了在呼和浩特市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有一定的地域文化设计理念,融入了较多的蒙古族传统文化元素,但在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及其手法等方面都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同时对蒙古族文化元素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式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