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约翰·济慈和先秦道家都在真、善、美的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济慈把对美的热爱与追求当成艺术创作的动力和指归,在美的根基上探讨真,又在美的追求中感受善;道家审美观将"真"置于第一位,"美"和"善"均次之.在对"真"的理解中,济慈将存在于主观世界的想象扩展到"真"的范畴中.道家的"真"与济慈的"真"内涵也不完全相同,道家之"真"倾向于本然的存在状态,无关乎主观想象之"真"的问题.从文化渊源上看,济慈对真、善、美的阐释源于古希腊文化的大背景,道家思想中真、善、美三个审美范畴的内涵则建立在"无"这一哲学思想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文学的总体特色是审美,文学的审美与文学的求真、崇善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作者比较透彻地分析了文学的审美与真与善的互真渗透、互相包含、互为前提的辩证关系。文学中的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即善与美。文学中的善又必须从真出发,必须是美的善。文学的真与善是经过作家的审美处理的;美既是处理真善的最高准则,又是建立在真与善的基础上的,否则,文学的美就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3.
(一) 小说中的人物,作为审美实体是真、善、美的综合规定。真、善、美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促进,但三者并不等同。小说人物艺术创造的历史,小说人物形象系列形成的历史,从某种角度说,也就是真、善、美相互作用、发展的运动史。这三者的发展可以是平衡的,也可以是不平衡的,后者是更为常见的事实。“文革”前的小说创造了一大批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还有一部分成为艺术典型。其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真、善、美的统一。但是,这种统一的有机程度与水平并不高。由于社会政治的左右,由于“文学工具论”的引导,小说的人物形象重在善的追求,而对真与美有所薄待。所以,“文革”前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首先考虑的是人物的无产阶级功利目的,是以善为核心而形成真、善、美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4.
典雅美是<圣经>文学所体现的主要美学特征之一.<圣经>文学的作家们极为重视审美的社会价值,把对声色美之"真"的追求同伦理道德之"善"的要求完美的统一起来,写艳情逸事而绝无秽笔淫词,真、善、美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圣经>文学的典雅美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应当为我们今天文艺创作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体现,文学功能系统与价值系统互为表里。各种文学功能不单独存在,而是具有混融性和整体性。文学认识、教育、娱乐和审美功能的统一,源于文学在真、善、美等价值倾向上的一致。审美功能是其多种功能有机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文学活动起源于人猿相揖别的地方 ,在人类最初的实践活动中 ,就包含着被语言整合的真、善、美意识 ,文学及审美与语言是共生关系。原始诗歌的节奏和原始叙事的逻辑性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 ,但它们不仅具有审美功能 ,还具有多重文化功能。早期文学活动的重要特征是初民们共同创造想象世界 ,想象把人类引向进化的阶梯。  相似文献   

7.
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真、善、美三者的巧妙结合 ,真为善奠基 ,善为真导向 ,美是真与善的表现形式。所谓真就是承认客观实际 ,重视客观实际 ,揭示客观本质 ,尊重客观规律。在文学作品中就是用美和善去表现客观世界及其规律。而科学的精神就是求真 ,是解决人们对客观世界及规律的认识问题 ,越是符合客观世界及其规律 ,就越真。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之所以流传千古 ,其根本原因不仅仅在于它们具有善的导向和美的形式 ,更重要的是它们用善和美去表现了真实的世界、真实的情感 ,去揭示了自然的真实、社会的真实 ,突出了人们对真情、真理追求的信念…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的“说”描写丰富多彩,是对先秦史传文学“说”描写的继承与发展;而从先秦以降我国史传性文学作品代代相承的说境和说辞描写,实是民族的重说文化传统的文学表现。史传性文学作品的说描写,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学功能,更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认知功能:重说文化实即求真、求各、求美的文化,体现着我们民族对真、善、美至高境界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对真、善、美的追求,并且在追求中发展,在追求中前进。科学是探索和追求“真”,不少科学家在辛勤探索真的同时,也在执着追求美,科学是真中见善,真中见美。科学是真、善、美的高度和谐统一体。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同样化学实验美也是化学科学美的基础,它是揭示了客观世界物质运动的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手段,是人们按一定目的性而有计划地进行的实践活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无处不渗透着美的意境。经常有人说:听一堂好课便是一次美的享受。它说明实验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门艺术,而有效的教学过程是…  相似文献   

10.
新闻写作的美学要求应追求真、善、美的标准.所谓真,不仅仅是生活真实,也应在遵循生活真实的原则下,追求本质真实甚至渗入艺术真实的某些写作元素,如想象力在新闻叙述中的应用.所谓善,即新闻写作不应是冷冰冰的客观叙述,而应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主观价值取向,充满人性的光辉.美,则表现为叙述语言、结构等书写形式中表现出的美学特征.真、善、美的统一是新闻写作的美学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真,确定事物的本质;善,规定事物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方向;美,表达事物存在的方式与状态.人的真、善、美统一于人的生命活动之中,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图书馆阅览室建设追求真善美的含义是冲破传统观念,使阅览室工作内容、管理行为、内部设置等,符合规律性、目的性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科学美作为美的一种类型,其本质也是真与善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但科学美比之自然美、艺术美更重“真”。科学美可以说是“真”的形式。科学理论作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与形式建构,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是对人的探究功能、创造功能、审美功能的肯定,故科学美也具有善的意义。概而言之,科学美作为一种理性美,其特质是“真”的内容与“善”的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关注文学中的生命表现,用生命来充实文学,推崇生命的神性,认为文学之美就在于表现生命,由此形成“美在生命”的文学理想,在文学中追求一种真、善、美合而为一的理想人生.这种文学理想的实现需要三个方面的合力:作家对生命的静观、用生命体验来阅读“社会”、用勤奋写作来表现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4.
真、善、美,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突出标志。 真、善、美,它集中概括了人的价值、人的需求。人类自产生以来,对真、善、美的追求一刻也没有停息过。在这种追求中,人类经过浴血的仇杀、沐汗的劳动。经历破坏和建设反复交替的艰辛历程,最后将通过消灭阶级,在更高水平上求得真、善、美的完满统一。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首要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与负责任的公民。科学教育是对“事实”的“真”的追求,人文教育是对“价值”的“善”的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就是真、善、美的统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高校作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它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真、善、美是哲学领域的重要范畴,三者的统一是一切科学包括思想政治工作这门特殊社会科学的追求.其中,真是善和美的根本前提,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所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必须首先坚持真,即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相似文献   

17.
何其芳的文艺思想不是简单的前后期变化,而是有着一个复杂的嬗变过程。学生时代,他认为文艺是用来表现自我的,追求文学的审美性。奔赴延安前后,他视文艺为现实生活的反映,追求文学服务于民族解放战争的实用性。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他遵从艺术从属于政治的方针和政策,过于追求文学的政治功利性。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他在一定程度上疏离主流话语,努力实践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回归文学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为时代生活和民族灵魂滋润起来的繁花硕果,是寻求真、善、美统一的人类思维之树的美的结晶。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应该提升对现实人生的审美观照的时代视野,深化对人的解放与自由发展的本质力量的体悟,探求变革中的人生价值、理想的新建,使多元的艺术追求融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凭借文学的灵性与独具的魅力,影响人们在困惑、选择、进取中不断超越现实功利的羁绊,实现文学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与况周颐的词学思想都有共同的词旨“真”,对赤子之心的认可、对女性真实情感的肯定、对艳词的青睐都是以“真”为旨归。然两者对“真”的思考从词学审美理想、创作方法以及情景表达的物我关系等角度来比较,有本质的不同。王国维受庄子和叔本华影响,认为词作之“境界”如镜子,是对审美客体理念以及主体心境与生活意志的再现,是以“小我”之真来追求普世“大我”的善;况周颐则认为“词心”乃向外烛照,注重词人主观情志的抒发,强调由内而外的真情流露,以“性灵”统摄“真”“善”,通过自我对客观世界的烛照来表现“词心”,是传统词学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20.
赵树理的美学思想 ,历来论者寥寥。概括地说 ,他的美学思想是求善追真 ,以善为核心 ,这是由“五四”艺术理性与其农民出身的务实与清醒所共同决定的 ;并且 ,这一美学追求影响到他生前的文学命运和个人遭遇 ,也影响到身后学术界对他的评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