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中国妇女中素质优良、层次较高的一个群体,知识女性在我国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她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以及发展状态对社会女性有着较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而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女性的基本人权。发展权的维护是知识女性特殊权益维护的重要一环。因此,维护知识女性的特殊权益、特别是发展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知识女性发展权的维护,既需要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更需要知识女性的自身努力。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女性人才聚集的地方,也是培育包括女性人才在内的各种人才的重要基地,让<女性人才学>进入课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落实我国政府向世人的承诺,是宣传强化正确的性别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完成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目标之需要.加强对女性的成才教育,重视知识女性的地位和现状,关注女性成才,营造有利于知识女性发展的社会环境,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女性人才聚集的地方 ,也是培育包括女性人才在内的各种人才的重要基地 ,让《女性人才学》进入课堂 ,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落实我国政府向世人的承诺 ,是宣传强化正确的性别观念的重要途径 ,是完成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目标之需要。加强对女性的成才教育 ,重视知识女性的地位和现状 ,关注女性成才 ,营造有利于知识女性发展的社会环境 ,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广大高校知识女性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但是,高校仍然存在着女性领导人缺失现象,这一现象制约了高校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基于女性自身角度从女性心理、生理和其它因素进行原因探析,从而为解决这一状况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甘肃广河县294户回族家庭1 327名回族女性(14岁以上)的调查发现,由于传统宗教家庭观念限制、身体健康水平欠佳以及人力资源的教育性开发不力等因素影响,回族农村女性面临诸多发展障碍,如家庭经济地位低下、文化程度不高、社会参与度低等。据此,应提倡新的宗教、家庭观念;加强回族农村女性教育,强化其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认定农村女性家务劳动的实际价值,鼓励其从事基本商业贸易并提供小额贷款倾斜政策,最终促进回族农村女性自身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福建省某高校为例,通过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考察了高校知识女性职业发展现状。研究发现,高校知识女性职业发展在个人、院校、社会和文化观念四个层面上存在着阻碍。对策建议有:营造尊重女性、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制定具有性别敏感度的职位晋升计划,为知识女性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小环境;知识女性要提高自身职业发展意识,完成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换,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相似文献   

7.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高校贫困生的人数逐年递增,问题也愈益凸显,主要表现为病态的心理状况、盲目的勤工助学和扭曲的就业观念,已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普遍关注。本文对影响高校贫困生健康发展成因进行深刻剖析后认为,理性思维的培养对于一名贫困生至关重要——自立自强,实现经济、心理双向脱贫;将勤工助学与自身成长成才紧密联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促进自身健康成长、理性成熟、励志成才。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知识女性相对集中于高等院校,成为维护学校稳定、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高校女性仍处于职业结构的低端.由此表现出的性别歧视有其产生的复杂原因.改变高校女性职业困境,需要社会大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女性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浅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健康人格是大学生在现阶段能够顺利地健康成长与成才的保障.当代大学生人格不健康主要有家庭、社会、学校方面的原因.通过改变大学生自身观念与改善其身处学校等环境可以培养与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0.
高校知识女性职业能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高校知识女性在职业能力建设方面所面临的新问题,对于中国妇女争取平等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高校知识女性职业能力的现状,提出高校知识女性职业能力发展的对策建议:营造尊重女性、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高校要为知识女性提高职业能力营造良好的小环境;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妇女组织要成为实施跨世纪女性成才的基地;知识女性要发扬"四自"精神,完成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1.
同时担负起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既是已婚知识女性自身的愿望,也是社会对已婚知识女性的要求,但这两种角色常常发生冲突.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特殊群体--女注册会计师为对象,对厦门市三所会计师事务所的女注册会计师进行了一次关于"工作与家庭冲突的情况"的问卷调查,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社会转型时期已婚知识女性工作与家庭冲突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分析造成角色冲突的相关因素,试图寻找科学合理的调适方法,帮助已婚知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享有健康充实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与文化革新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观念文化中的意识形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共同信念,制度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共同知识,成功的意识形态和制度使经济主体对未来形成稳定的预期,降低了个人与社会协调和集体行动以及制度维护、执行的成本,提高了经济主体创造财富的激励,从而使经济实现长期增长.但文化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文化的厚度、强度、柔性、开放性影响着文化变革的成本,采取适当革新方式以降低成本是实现文化革新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3.
女性继续教育—实现多方位社会参与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女性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将影响女性作为主体而非客体参与社会经济发展与决策层次的关键.继续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新兴的教育形式,突出强化了知识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灵活的教育形式为女性更新观念、接受新知识和树立自信心创造了条件,为男女两性共同发展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群体的性别观念日趋平等和包容。然而在这种看似愈加平等的价值观背后,还隐藏着新自由主义经济理性对这一未来精英群体的价值渗透,以及由此呈现出来的男、女性别观念的差异。表现为:高校男生的价值观念仍然更多的建立在竞争性的关系模式之上,他们更多的认同个人主义、效率和竞争性的发展分工模式。高校女生的价值观念则更多的挣扎在传统的家庭-共同体纽带与新自由主义市场竞争的逻辑之间。二者之间持续而又紧张的压力让高学历女性陷入到更大的主体撕裂和行为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5.
留守高职生正处于人生观和道德观塑造的关键时期,也是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但是,由于留守高职学生家庭所独具的特殊家庭结构,父母缺位,亲子关系不和谐,导致了高职生的内在需求以及相关权益得不到有效满足.这使高职生在成长中家庭归属感以及在自身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高职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塑造构成了重要影响.本文从亲子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入手,提出了教育和引导的调适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知识女性相对集中于高等院校,成为维护学校稳定、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高校女性仍处于职业结构的低端。由此表现出的性别歧视有其产生的复杂原因。改变高校女性职业困境,需要社会大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女性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社会性别视角对高校青年女性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能发现其专业发展较为被动、方式较为封闭且单一、专业发展意识较为薄弱且专业发展缺乏支持与引导。青年女性教师的个人意识及动机、高校层面的职位晋升及培训机会、家庭层面的家人态度及家务状况,以及社会层面的社会地位及社会期待都对其专业发展产生了影响。为了促进高校青年女性教师的专业发展,从青年女性教师角度,应激发自身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从高校角度,应搭建支持高校青年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从家庭角度,应更新高校青年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家庭角色;从社会角度,应营造高校青年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8.
妇女解放进程中女性主体的理性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阐述了妇女解放进程中增强女性主体理性自觉的必要性以及途径.文章首先指出了女性主体理性自觉"失落"的两种表现;其次,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增强女性主体理性自觉的必要性;最后,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增强女性主体理性自觉的途径.这对新时期解决妇女自身面临的一系列难题、维护妇女自身权益以及推进妇女解放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代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女性教化体系,宣扬儒家的忠孝节义观念,但中后期社会"妒风"盛行。究其原因,中后期社会心学解放思潮和"尚情观"的兴起,女教书籍和戏曲小说的流行普及,女性知识才能的增加和经济地位的提高,使得这一时期社会各阶层都涌现出勇于维护自身权益的妒妇。对明代妒妇,应辩证地看待,她们挑战传统的姬妾制度,成为时代先驱,但同时也是弱势女性的困厄之源。  相似文献   

20.
当今知识信息传播渠道日趋多元化,人类自身的多样性发展要求越来越强烈,高校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环节上倍受困扰,知识爆炸使学子不堪重负.面对挑战,高校实现环境育人就成为必然.营造健康的人际心理环境、知识与文化传播环境、实践与创造环境以及校园景观为主体的审美环境,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从而形成适合信息时代的科学合理的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