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从微观视角对安徽北部地区和北京郊县地区农民的生活与养老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总体上,目前农村老人空巢率居高不下,生活经济来源单一,收入偏低;日常生活方面,子女因婚后或外出打工看望父母次数较少,对父母关照不够。农民养老困难主要集中在生病或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非经济赡养问题上;对于欠发达地区,生病费用和生活来源仍不容乐观。应该立足于不同地区农村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将家庭养老、土地保障与社会养老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现代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农村养老政策的实施与农村养老保障力度的加大对提升农村居民养老水平与完善中国养老保障体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养老方式、养老金、养老设施等方面仍存在问题,使农村地区老年居民的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要在了解农村地区老年居民真实养老方式与养老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农村养老规划、发展农村养老产业、完善农村养老设施,使农村地区养老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农村养老问题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由于目前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农民的思想观念及组织程度等多方面与城市存在着差距,这客观上决定了农村和城市养老模式的不同.通过对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概念的区分及结合对我国农村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实考察,文章认为双元养老模式是我国农村养老的最优选择,现阶段应着重提高家庭养老的保障能力,同时积极采取措施促使向社会养老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传统养老模式遇到挑战,农民养老保障呈现出“脆弱性”的一面.面对这一挑战,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推动农民养老由传统模式向社会化模式转变,建立起既能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求,同时又符合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多样化、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民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已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前提之一.农村人口老龄化加重了农村劳动人口的扶养负担,使农村养老保障面临更大挑战.当前,应积极创设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经济、社会条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强化农村社会保障立法,完善农村社会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6.
如何实现农民的“老有所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但同时家庭养老社会化的条件又不成熟,因而要解决现阶段农民的养老问题.笔者认为应仍以家庭养老为主体,并将家庭养老保障与土地养老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障整合起来,共同实现农民的养老.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农村家庭养老社会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农村养老问题特别突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和传统文化观念因素的影响,在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养老的地位不能动摇。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的经济支持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现状,符合亲子关系中权利义务对等的社会公正原则,弥补了其他养老模式在精神赡养方面的先天不足,是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养老的现实选择。但与此同时,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已不适应我国老龄化、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因地制宜探索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农村家庭养老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西藏作为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农村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70%左右,西藏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发展远落后于内地省份。通过对西藏农村地区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其传统的家庭养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矛盾、土地保障功能逐渐弱化、农村老年人精神与服务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障的支持力度略显不足、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与宣传贯彻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巩固传统的家庭养老地位、增强土地的保障功能、开展社区养老建设、加大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障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就是解决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对于构建和谐家庭、和谐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从我国国情和农村特点出发,应该立足于不同地区农村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建立社会养老、集体养老和家庭养老等多种养老方式相互补充的、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的生活和福祉。长期以来,我国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意味着必须坚持全面振兴乡村,使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必须要重视农民的养老问题,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本文以研究福州市农村养老保障为例,对福州农村目前的养老保障现状的总体情况进行认识分析,发现目前福州市农村养老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福州市的实际情况,联系实际,提出适当的建议和解决措施,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提高福州市农村养老保障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家政养老服务模式是社会化养老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农村发展家政养老服务模式可以满足巨大的养老需求,提高养老质量,带动就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如传统养老观念的束缚,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硬件条件的限制和家政养老服务机构或企业经营管理的不规范等。需要个人、社会和政府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如转变养老观念,加强农村家政养老方面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大政府政策扶持的力度和加强农村家政服务机构或家政公司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需求理念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政府行为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我国公共服务领域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项需要政府推动才能不断完善的重大民生工程,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但这些资源主要流向了城镇地区。由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不断提高的养老保障供给标准和相继完善的养老床位设施、供给补贴等,均能够较好地契合城镇居民养老需求。但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一边是逐年上升的老年人口,其中包括大量的留守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另一边是徒然空洞的农村养老保障和服务,使得农村成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近几年,地方政府开始关注农村地区养老,希望推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但由于供给标准和服务脱离了居民需求,农村养老市场未能开发,造成了部分资源浪费和养老需求仍得不到满足的矛盾局面。分析政府养老保障建设忽视农村需求而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以需求理念为宗旨,从养老需求、市场发展、监督管理和制度制定等方面调整政府行为,以推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农村养老保障供给体系已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因此构建以需求为中心的复合型养老保障体系已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在分析了农村养老保障需求已发生新变化的基础上,论证了以需求为中心的复合型保障体系更具有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可行性;并建议政府、家庭、社区在农村养老中应承担不同责任,通过发挥三者合力来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4.
贫困地区农村老人是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家庭养老保障能力大为弱化,贫困地区农村养老面临许多新问题,其现状令人担忧.笔者通过对四川东部、北部一些贫困地区的实际调查,反映一些实际问题,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并提出家庭养老是贫困地区农村养老的最现实选择,应强化家庭养老的作用,大力发展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国家应责无旁贷地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养老的财政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了农村劳动人口的扶养负担,使农村养老保障面临更大挑战。当前,应积极创设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经济、社会条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强化农村社会保障立法,完善农村社会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从分化、竞争与社会压力的代际转移和传递分析了农村老年人自杀现象.通过实际调查,阐析了农村由于农民分化而带来的社会占有的不平等和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无论哪个阶层的农民都不会养尊处优;同时,农村社会性竞争的特征总体呈高度竞争态势和阶梯性,且无退出机制,年轻人快速地逃离村庄进城务工.由于村庄竞争往往与农民的人生任务捆绑在一起,使得中下层家庭竞争的压力容易转移并集中到中年人身上,中年人的负担和压力通过代际责任传递到了老年人身上,一旦老年人不能创造价值、无法自理及生病之后,老年人就成了子代的纯负担和累赘,就很容易在子代挤压和老年人为子代着想的合力下走向自杀.提倡将老年人从子代竞争中抽离出来,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在新农保的政策下,确保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和希望.  相似文献   

17.
基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视角,总结现阶段中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模式及其独特经验。通过对中部地区Y县农村调研,揭示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以及现阶段农村形成的多元性养老服务体系,表明县域社会是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主阵地。具体来说:农村老年人经济支持模式主要依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地养老”的小农保障体系以及基于“反馈模式”的家庭赡养;精神慰藉模式主要依托政府引导支持各类老年自组织再造集体活动空间、重构社会支持系统、激活主体参与热情和再续人生社会价值;生活照料模式主要依托国家兜底养老服务、农民互助养老服务以及半市场化养老服务。建议立足于县域社会,充分发挥老年人个人、农民家庭、农村社区、国家、市场等多元主体协同养老的优势,形成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8.
自我养老作为规避农村养老风险、满足老人物质和精神需求以及获得生活自主性的重要手段,其现实意义不容忽视。在对既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农村自我养老的概念内涵、形成原因和现实类型进行了评述,并对农村自我养老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分析发现,农村家庭养老的弱化和社会养老的缺失是导致自我养老日渐趋于主流的原因,而土地自养、互助自养、储蓄自养和再就业自养则是主要的实践类型。伴随农村养老观念和养老需求的变动,亟需加强自我养老方面的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结构的变迁,传统农村家庭养老方式功能逐渐弱化。陕西农村家庭养老整体质量不高,存在老人健康状况欠佳、家庭养老经济负担过重,老人精神生活贫乏、心理问题普遍存在等问题。必须建立经济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精神生活保障体系,和完善补充农村地区家庭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口是我国最大的老年人群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探索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农民养老保障问题,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从积极发挥社区在农民养老中的作用、采取多种方法充分挖掘老年农民的自养潜能、通过制度伦理建设强化家庭养老功能、让中青年农民积极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入手,切实解决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