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才瞭望》2009,(6):43-43
在目前工作难找的情况下,不少毕业生开始另辟蹊径,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有的自己开起了网店,有的打打零工,有的参加各种实习,有的则寻求各种资源让自己有业可就。无论走哪条路,只要自己掌握主动权,敢于去尝试,都可以从中有所收获,这些可能成为未来岗位充足时的一个砝码。  相似文献   

2.
有7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不够吃。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  相似文献   

3.
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而变幻不定的过程而其中1/3的时间是在工作。如何取得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又如何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是每个普通人都曾被困扰也往往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其实无论人生如何变幻其终有规律可循只是一般人不容易找出这个规律而让一代又一代的人重复着同样的错误,令人感到整为可惜。所以当一个人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不妨对自己对自己可能的将来都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对即将开始的人生获得一些共性的东西,少走一些弯路。职业与事业的区别求职当一个人从学校走入社会时求职这个词就开始伴随他了。在现代社会中,一个职业从…  相似文献   

4.
那是纽约一个潮湿闷热的下午,我焦燥的登上一辆公共汽车想返回旅馆,刚跨进车门,就听见司机在冲我打招呼:“老兄,一向可好?您这是上哪儿啊?”接着,这位脸上总挂着真诚和微笑的中年人又以同样的方式问候着其他上车的乘客,汽车驶入交通拥挤的市中区后,他开始绘声绘色地告诉大家:市中区哪一家商店在大减价,哪一家影院在上映什么新片,博物馆又在举行什么展览。车到站时,乘客们似乎忘了讨厌的天气带给自己的浮躁情绪,心情愉快地下了车。这时,司机先生又向我们道别:“再见了,各位,祝您们好运!”我们大家都愉快地冲他一笑,以示感谢。这件事已经过去了近20年,但我一直深信:那位司机的工作一定很成功。  相似文献   

5.
李君 《人才瞭望》2013,(1):105-105
宋太祖赵匡胤本来是个军人,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戎马生涯。然而,从他登上皇位那天起,他就已经开始了从军人向政治家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谢觉哉学写通知一九三三年,谢觉哉同志来到江西苏区,给毛泽东当秘书。有一次,毛泽东同志要他写两张通知,他开始时认为自己弄笔杆子多年,写通知有何难。于是,按照往常的写法,很快就把通知写好了,不料送去给毛泽东同志看后,毛泽东同志把他写的都删掉了,一个字也没...  相似文献   

7.
她在两个世纪中穿梭,在两种文化中探索。当她力求看懂一幕幕历史剧时,自己却在演着一出出现代剧。她终于走上了成功之路——被授予法国棕榈叶学术骑士勋章并被北京大学破信提升为教授。她说成功的秘诀只有一句话:用自己的脚站在大地上扎扎实实地生活。勇敢者的道路永远宽广到法国的第三天,孟华正好过4O岁生日。她想,人说女人的年龄从4O岁开始。我就从此开始攻使白士学位吧!但是,那时除厂她的家人以外,没有一个人支持她:“那么大岁数了,费那个劲干嘛!”“要不然给你想个办法,找个人替你写,凑合个博士得了。你没有文学功底,哪…  相似文献   

8.
新员工培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燕武 《人才瞭望》2003,(10):33-34
新员工培训与发展,又称岗前培训、职前教育,是一个企业所录用的员工从局外人转变为企业人的过程,是员工从一个团体融入到另一个团体的过程,是员工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并开始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自己的角色、开始发挥自己的才能的过程。成功的新员工培训与发展已经深入到了员工的行为和精神的层次,相对于  相似文献   

9.
心里的宝玉     
有个青年,不远千里到一个老玉石家的家里去拜师.他见到老师傅,说明了自己学玉的志向,希望有一天能像老师傅一样成为鉴定玉石的专家. 老师傅随手拿了一块玉给他,叫他捏紧,然后开始给他讲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讲,却一句也没有提到玉. 第二天他去上课,老师傅仍然随手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又继续讲中国历史,也一句不提玉的事. 就这样,每天老师都叫他捏紧一块玉,光是中国历史就讲了几个星期.  相似文献   

10.
被周恩来总理赞扬为“天才剧作家”吴祖光,如今已是髦变之年,是个赋闲(衔)在家的阶级——一全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多届的全国政协委员。说不出是几品,若说知名度,恐怕比同衔人要高出一筹。早听说吴祖光爱说“闲话”,还爱多管“闲事”。秋高气爽的一天,笔者到北京市东大桥的一栋普通居民楼里找着了吴祖光。他精神饱满,谈锋爽健。笔者与地闲聊时,正印证了那句“百闻不如一见”的俗话—一发现他总认为自己仍是个“十分幼稚、极不成熟”的人。所以,也就童心未改,曹言无忌,有人评说他的爱说话十分形象:说他像一个不守规矩的塾童,…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青蛙哲学家看到一只蜈蚣在走路……他心想,用四只脚走路已经够麻烦的了,蜈蚣是如何用一百只脚走路的呢?它怎么知道该哪只脚先走,哪只脚后走,接下来又是哪一只呢?  相似文献   

12.
一个导师之所以会犯错误,并非是因为找不到问题的答案,而往往是由于他自信搞懂了。跟以前的一个学生通了个很长的越洋电话。她说想回国工作,眼下有两个机会:一个是高校,另一个是工业界,想听听我的意见,选哪一个更好些。我只能帮她分析这两个职业对个人能力的不同要求,以及未来的走向,但声明,挑哪一个得由她自己决定。要是放在以前,我会毫不犹豫地给学生"导航"。我会说:  相似文献   

13.
四年前,美国迈阿密一个名叫埃克斯·威尔逊的小伙子从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先后更换了五六份工作。他编写过程序、当过推销员、玩过股票,甚至还开过酒吧,不过每份工作他都干得不是很顺心。埃克斯太坚持自己的想法,他编写的程序总得不到上司的认可。即使和陌生人聊天,他也有说不完的话,这让老板感到恼火,认为他在浪费时间。两年前,崇尚自由的埃克斯自己创业,开了一家酒吧,由于经营不善,支撑了不到一年就关闭了。  相似文献   

14.
约翰·哈克贝理拥有辉煌的采访资历,除了采访过火山爆发、中东动乱、以及海湾战争等重大新闻外,他还是美国太空总暑“新闻记者上太空采访”计划的考虑人选之一。但是,曾经是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网”的明星记者和主持人的哈克贝理,还有一个必须赖以代步的轮椅。这个笨重的轮椅,他的听众可能不会注意到,但是在他成为美国ABC电视网一个新闻杂志型节目《第一天》的记者后,就变得非常有名了。问他对于身为全国性电视网的第一名残疾记者有什么感想,他说,虽然一开始曾经觉得会很有意思,但很快就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他曾把自己绑在驴背…  相似文献   

15.
他出生于农村.有十几个兄弟姐妹.父亲从50岁开始就重病缠身.家境极其贫困。他依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南京大学.工作不久后又辞职读研究生.然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正当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又放下公司继续深造.先后获得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他的经历.  相似文献   

16.
《人才瞭望》2006,(3):81-82
几年前,家中型企业里年轻的电子工程师弗雷德里克被委派去领导一个小组进行个高科技产品的开发和研制。弗雷德里克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把自己接受的任务着作是在公司树立典范的好机会。因为公司的大部分项目不仅不能按时完成,而且超出了预算,逼得公司高级管理者下最后通牒,客户也一次又一次地上门催促。而这次不同,他们使用的是“团队管理”方法,所以他们相信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团队成员“拥有“自己的项目,自己的工作流程,并共同安排和跟进工作目标。弗雷德里克的老板同意了他们的做法,于是年轻的领导者就开始工作了。  相似文献   

17.
刚过完春节,南漳县委组织部就迎来了开年的第一批客人——江苏大丰县委组织部一行6人顶风冒雪赶到南漳,学习考察该县干部制度改革经验。这是该县继去年以来接待河南、浙江、上海等地之后的第九批考察团了。襄樊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树华多次这样评价,一提及干部制度改革,马上就会想到南漳。南漳古有水镜荐贤之美称,而今新时期的“荐贤观”又何以频频红杏出墙?扯掉面纱现真容长期以来,干部提拔总是带有一种神秘色彩。组织上派去一个干部,不知根不知底的人总少不了妄猜他来自哪枝哪叶,即便是正道来的,也要看他新官上任的“三…  相似文献   

18.
佚名 《人才瞭望》2013,(9):42-43
工作狂人 范新31岁就成为了副教授.在他原来任职的同方股份公司人工环境设备分公司(以下简称同方人环),更多的人是喊他"教授",范新认为这是一种昵称.范教授说自己可能叫工作狂都不够,应该叫工作狂人. "我喜好工作,从大学毕业开始,好像就没歇过.我自己的体会是什么事都能忘了,就是工作忘不了,乐此不疲地战天斗地."  相似文献   

19.
1919年,土耳其杰出领袖凯末尔发动反帝和反封建王朝的资产阶级革命,1920年成立国民政府,1923年10月29日,凯末尔宣布成立土耳其共和国。萨班西公司(SabanciHolding)是与土耳其共和国一块产生并在同一期间发展壮大的。七十年来,它从原始的农业经营,发展成强有力的贸易与工业大集团,而且是国际企业界中一个受人重视的成员。故事从192O年开始,这一年,14岁的哈西·厄梅尔·萨班西从他的家乡阿克赛卡雅村动身,去280英里外的阿达纺棉田寻找发财致富之路。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他积蓄了足够的钱。开始办起了自己的公司,做起了棉花商…  相似文献   

20.
白羊座——橡皮糖跟太紧太热情白羊座的男生如果对一个女生没有感受的话,他根本就不会理对方,可是如果他很喜欢对方的话,他就会觉得一定要跟对方表白,但是他追求女生的方案常常会让女生从刚开始的不耐烦一直到后来的害怕,因为他会一直找各种理由跟对方见面,一股脑儿地只想把自己的热情倾泄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