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墨子是先秦“新儒家”论——从墨子“非儒”看儒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绪义 《云梦学刊》2010,31(2):32-37
如果根据确立学派的两个条件(一是思想者自称,一是基准概念和观念),墨子并没有建立一个所谓的“墨学”,墨子和孔子一样并没有创立学派的意图。墨子和孔子的基本精神是相似的,并坚持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因此,不存在在儒学一尊之际,墨学却消亡了这一说法。研究墨子哲学,首要的当然是坚持严格的历史性,区分孔子与儒学,确切地把握孔子与墨子的哲学精神,同时回到诸子发生的历史境域。这样,我们就不难发现,墨子哲学实际上是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哲学精神。墨子非儒,反对的是儒学的教条化和庸俗化,坚持的是孔子的正道,因而,墨子所开创的“墨学”本质上是一种“新儒学”。  相似文献   

2.
墨学的历史命运秦彦士墨学与儒学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不同内涵,但自秦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墨子不仅被视为异端,甚至《墨子》一书也几乎失传。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历史现象。研究(墨子》在不同时期的遭遇,可以从一个人所鲜知的侧面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社会背景的...  相似文献   

3.
全国墨子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墨子研讨会综述郑强胜墨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在先秦诸子中,儒墨并为显学。西汉以后墨学式微,失去了与儒学分庭抗礼的优势。尽管如此,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墨子及墨学的影响依然存在,尤其在中国文化史上,墨子依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1...  相似文献   

4.
孔子、墨子都是先秦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均为鲁人,所处时代大致相同。孔、墨所创的儒学和墨学在当时并称“显学”,影响很大。自汉武帝之后,儒学被推上了“独尊”的地位,而墨学则日趋冷落。其实,两千余年扬儒抑墨,都不过是封建统治者的需  相似文献   

5.
胡适与墨学     
墨学,在战国时代,是与儒学并称的“显学”。但是,到汉武帝时,墨学已成为“绝学”。以至《史记》仅以:“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23字记其生平事迹。 二千年来,对于墨子和墨学,除西晋鲁胜作过《墨辩注》,唐代韩愈从思想上调和儒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指出:中国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一定会创造更加绚丽多彩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今天,立足于中外科学文化历史,回首审视东周末的墨学中绝和20世纪末的西学东进,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它是“李约瑟疑难”最终解答及“雷斯蒂沃困惑”最终能否实现的切点,从而也是构建21世纪新文化的起点。(一)墨子自称为“巨子”,弟子尊称“墨子”,大抵从事过木工一类的技术活,且造艺颇深.主要经历在鲁国。墨子先习儒学,再立门户.开浓墨学。墨家是一个以“工肆”为主体…  相似文献   

7.
一、近代墨学复兴中的两座巨峰先秦时代,儒墨并尊,同为“显学”。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儒学长盛不哀,一花独放,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而墨学则被视为异端邪说,尘霾千古,几乎在研究者的视野中消失。迄至近代,墨学始受人重视,呈露出复活的气象,不仅研究《墨子》、阐明墨学的著作大量涌现,且评价也日趋公允。乾嘉时期的孙星行、毕流、江中,晚清的俞樾、王运、邹伯奇、孙让、梁启超、章太炎,以及民国初年的章士钊、胡适等,堪称墨学研究的中坚。其中,汪、孙请人为近代合学的复兴作了必要的奠基,而栗、章、胡等人则开启了以近代科…  相似文献   

8.
1999年8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墨子学会、山东大学、滕州市人民政府、山东省社联和山东省墨子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墨学国际研讨会”在墨子故里──山东省滕州市召开。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及港台地区的6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40余篇、专著6部。与会代表就墨学研究百年回顾、墨辩逻辑、经济伦理观和墨学价值的当代意义等课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一、墨学研究的百年回顾墨学的“现代复活”,重新成为“显学”,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意义至为重大的事件。回顾一个世纪墨学“复活”的历史行程,挖掘其中所积淀的丰厚…  相似文献   

9.
杨向奎教授谈墨学研究陈炎在第二届墨学国际研讨会于山东大学召开之际,笔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墨子学会名誉会长杨向奎先生,请他就墨学研究的有关问题,谈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问:杨先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中的权威学者,今天想请您先从墨子在中国传...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墨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届墨学国际研讨会综述程有为由中国墨子学会、山东大学和滕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属墨学国际研讨会,1994年8月18日至21日在济南山东大学召开。与会的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各省市与台湾、澳门的专家学者共一百多人,会议收到论文、专著数十篇(部)。...  相似文献   

11.
墨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学贯文理、注重实践、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评价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是古代辩证唯物论大家。江泽民总书记199且年5月在莫斯科访问讲话时也曾引用墨子“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名言,来阐明我党我国的立场观点,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墨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墨学,古为今用,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先…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墨学研究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短短的20多年,就已经出版论著70余部,论文500余篇。1990年,在山东省滕州市成立了国际墨子研究中心。1991年,中国墨子学会也在膝州成立。山东、河南等省也相继成立了省一级的墨子学会。滕州木石镇还建立了墨子纪念馆。继1991年全国墨子学术研讨会之后,1992年在滕州又举办了首届国际墨学研讨会和隆重的墨子科技艺术节。迄今为止,国际墨学研讨会已召开四届,墨家学说已经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墨家思想的研究前途似锦。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墨家思想研究作一概括性的回顾,不仅是锦上添花,而且对其未来的发展,也会带来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墨学在当代西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君恒 《中州学刊》2006,(2):135-138
墨子(MoTzu,Mo tzu,Motse,MoTzut,Mo tse,Mozi)、墨家(Mohists)、墨学(Mohism),在当代社会逐渐引起西方注意。墨学能否在世界发挥巨大作用,应该观察西方对于墨子的学习、研究与应用。2004年7月1日星期四,我在网络上搜索Mozi(墨子),结果发现有302447个信息;搜索Mohism(墨学),发现有1166个条目。美国、英国对墨学比较注意。在大学里,有的老师专门教授墨子思想,例如堪萨斯大学,老师把教学计划、课程幻灯片、考试要求等内容,用形象的画面显示,在网络上对墨子思想进行了简要说明。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对于墨学有细致的解说。…  相似文献   

14.
2012年4月20—22日,以"墨学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主题的"第四届国际墨子学术研讨会"在墨子故里河南省鲁山县尧山召开。会议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主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墨子学会等协办,中共鲁山县委、鲁山县人民政府承办。会议围绕墨学与中华元典文化、墨学与中华民族精  相似文献   

15.
墨子哲学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墨子哲学及其现代价值崔永东作为平民阶层代言人的哲学家墨翟,其学说在先秦时期曾处于"显学"的地位,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秦汉以后,虽然作为一个学术团体的墨家学派不存在了(史称"墨学中绝"),但墨子的思想在民间仍有一定的影响,它对下层劳动群众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这次墨学国际研讨会,将是本世纪所召开的最后一次研讨盛会,意义重大。作为学会的成员之一,我参加了历次研讨会议和有关活动。从起步到现在,眼看着我们的墨学研究队伍在成长壮大,研究的人越来越多,成果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扎实,形势喜人!高兴之余,下面我就我们的学会在新的世纪所面临的任务讲几点意见,供参考。面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我想我们学会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继续扩大研究成果,把墨学研究引向深入。具体说来就是要像解决墨子里籍问题那样,一个个地解决墨子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墨子出生在什么地方?过去学术界曾有…  相似文献   

17.
张知寒先生主编的《墨子研究论丛》,最近已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书是在山东大学与滕州市于1991年6月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墨子学术讨论会所收论文的基础上选编而成的。它汇集了当代墨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第一部墨子研究论文集。  相似文献   

18.
第三届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杨宏伟1997年8月20日,由中国墨子学会、山东大学、滕州市人民政府、山东省社科联、山东墨子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墨学国际研讨会在济南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美国、日本、韩国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学者百余人。会议收到论文71篇、专著7...  相似文献   

19.
墨学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若晖 《殷都学刊》2005,(1):98-101
墨家是先秦诸子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但近代墨学复兴以来,对于墨学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折衷众说,对墨子生平及墨学要点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20.
隋唐五代时期,墨学流传情况应予注意者有三:其时《墨子》书仍在流传,且篇卷与《汉书.艺文志》所载同;对墨家与墨学的评价方面,继承的基本都是前代已有的观点;对于墨学流传的态度,则出现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一种主张以儒家为正统,一种主张儒经与含有《墨子》在内的诸子书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