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建国五十年来中国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二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这个伟大的真理。今天当我们隆重纪念建国五十周年的时候,认真研究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向辉煌的原因和成就,对于我们自觉坚持这条强国之路,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国家富强是中国人民的最大愿望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我国一直处在世界发展的前列,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封建主义传统根深蒂固,人们思想墨守成规,对内…  相似文献   

2.
《办公室业务》2009,(1):1-1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告别令人震撼的2008年,我们步入一个崭新的岁月。2009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年。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60年的风雨兼程,60年的拼搏奋进,60年的富国强民之路,展现出了一幅辉煌壮丽的画卷。在60年的时间里,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我们依然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不断地创造着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所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构成了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四分五裂、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成今天这样一个繁荣昌盛、团结统一、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本原因在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社会主义的中国能够取得今天这样令…  相似文献   

4.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图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刚成为过去时的2008年,无疑是中国人民集体记忆中的重要一年。南方雪灾、四川震灾使中国人民更加团结奋进;北京奥运、太空行走让中国人民格外意气风发。一件件难忘的大事或悲或喜,它们组成了中国的2008,也成就着我们不乏曲折但一路向前的历史。而令人印象更为深刻的,则是跌宕起伏至今的经济大势。  相似文献   

5.
今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5年周年纪念日。回顾我们党85年的峥嵘岁月,看看新中国成立57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我深切地感到,我们所取得的一切辉煌成就,都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得以实现的。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繁荣昌盛和改革开放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实现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就应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特别是坚持和加强党的政治领导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兴衰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谢百三 《战略与管理》2001,(8):15-15,13
作为股市的政策制定者、监管者,应时时事事想着人民,为中国人民谋利益,关心人民疾苦,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但近一年的不少政策却是违背这一点的。其表现是:  相似文献   

7.
《办公室业务》2010,(10):1-1
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伟大祖国61周岁的生日。61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70年,是我们党日益发展壮大的70年,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历史新篇章的70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伟大胜利的70年,在我们党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的国内任务的今天,认真学习党的70年历史,实事求是分析、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环境与经济应该也能够实现协调发展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持续增长,1978年到1996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99%,为世人瞩目。但同时,中国的环境质量并没有相应恶化,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经济增长速度。这在我们这个有十几亿人口、经济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来讲,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经过不断探索所创造出来一些成功经验,不仅对中国继续坚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对肚界环境领域的进步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在其…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之际,我国史学界、理论界高度评价了四十年前中华民族所进行的这场反侵略战争,指出:抗日战争是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上规模空前、并且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不禁引起我们这样的思考:这场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对于在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形成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什么作用呢?或  相似文献   

11.
战争     
孙香我 《领导文萃》2009,(15):138-138
“十八年大混战,最后的胜利属于李渊,他建立的唐王朝代替了隋王朝。然而十八年的混战使全国三分之二的人民死于非命。606年.全国有八百九十万户人家,四千六百万人口,到628年,只剩下二百九十万户人家,一千六百万人口。人民死亡三分之二,这还是平均数,在混战激烈地区.如中原(河南)、关中(陕西)一带,人民幸存的不及十分之一,我们不能想象其中有多少人间惨剧。”这是柏杨《中国人史纲》所记,听听都要把人吓死。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自我革命勇气与政治自觉。具有自我革命之勇气,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根本原因。97年来,我们党正是由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不改,才能凝聚党心、民心、军心,从而取得革命、建设和  相似文献   

13.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领导干部要常怀为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事,做为民表率、常怀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为官的品德。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自诞生那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永远不变的根本宗旨,忠实地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因如此,人民群众成为我们事业的衷心拥护者和坚定支持者。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开拓,都离不开群众衷心拥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不仅从实践上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人格,并成为这种人格的光辉典范,而且在理论上也深入研究了人生的伦理道德,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哲学理论。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核心内容在毛泽东的道德哲学中,道德理想问题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理想。1944年他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三卷,第1004页)1945年在讲到人民军队的宗旨时,  相似文献   

15.
中越两国自古就有着紧密的关系,在近代以来两国人民了深厚的友谊,中越两国在取得民族独立以后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都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就,同时也有着相似的挫折和失误,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中越两国在相互开放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合作和交流,取得了重大的成绩,合作、交流所取得的成绩背后有着悠久的传统因素。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温暖”成为10年来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词。10年来,就业规模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大力推进教育、医疗体制改革,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难题逐步解决;10年来,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愿望逐渐成为现实。10年来一项项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和宝贵经验,激励我们进一步凝聚力量、坚定信心,不断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以最大限度地增进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17.
新华 《经营管理者》2009,(10):52-53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艰苦奋斗、不断开拓,使中国从一个贫穷、闭塞和落后的国家逐步走向富裕、开放的现代化强国。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不利形势下,中国经济更是以其稳健和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活力,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一支重要力量。所有这些,不仅为中国人民所深切感受到,同时也得到了众多外国企业家的赞赏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18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这些成绩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取得的,其中正确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中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原理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创造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进行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主要经验,构成了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衡量生产关系变革是否正确和必要,其主要标准应当是看这种变革对生产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还是起阻碍作用、破坏作用。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即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年递增48%,社会生活多方面明显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没有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且成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这生动地说明社会主义改造适应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根本愿望;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人民所走的是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20.
吴筠 《决策通讯》2002,(12):15-15,14
小康,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把“小康”这个令人十分向往的词汇写进了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的战略中。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二十年磨一剑,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成功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