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黄侃的训诂学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旁征博引,对种种传统训诂学定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着重阐述了黄侃训诂学的定义。从而认为黄侃的训诂学定义实现了观念的更新,摆脱了训诂作为经学附庸的旧观念的束缚,特别是既要继承传统训诂的实用性,又要强调应具系统性和理论性,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黄侃对训诂学的定义,无疑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训诂学的现代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训诂学的传统观念形成于唐代的孔颖达,而国学大师黄侃则创立了训诂学的现代观念。黄氏界说一出,训诂学的现代观念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有“分工派”与“综合派”两家。前者以陆宗达、王宁的“古代文献词义学派“影响最大,后者以殷孟伦、许嘉璐等的“综合派”为代表。笔者在考察以往训诂学史的基础上,继承章太炎、黄侃的学说,首次提出训诂学的“二重性”问题,并将训诂学划分为三个部门:“词义生成学”、“微观文献疏证学”与“古代文献词义考证学”。前二者属训诂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后者属训诂学的应用学科。  相似文献   

3.
中国训诂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了现代化转型。反观其现代化历程,中国训诂学在民族化、现代化道路上曲折前进,应正确看待这一历史进程。中国训诂学要在现代与传统、外国与本土的纬度上实现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双向选择,并将现代意识、思维方式与民族精神、形式结合起来,以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新训诂学的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4.
陆宗达、王宁二先生与训诂学复兴初期的理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宗达、王宁二先生与训诂学复兴初期的理论建设陈素梅中国传统训诂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实用性学科,自汉代形成,至清乾嘉时期达到鼎盛,绵延不绝近两千年。但是,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衡量,训诂学尚未摆脱前科学状态,因而清中叶之后,训诂学便逐渐走向衰落,究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二十世纪多种学术话语并存的语境中,系统回顾了作为一种学术探索方法的文化训诂学,在现代吸取诸多学术理论营养,向着系统性、逻辑性深层发展的历史过程;并就文化训诂学的多全证据法、融汇法与文化还原法等三种基本方法进行了理论思考与归纳,全面勾勒了训诂学的现代理论形态。文章分为上下两篇  相似文献   

6.
论黄生的训诂研究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清初微州学者黄生所撰《字诂》《义府》二书的具体训诂研究,指出黄生在训诂学上的主要历史贡献,一是于清代的《说文》研究和应用有首倡之功;二是扩大了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尤其是对六朝后语言及俗语词的训释,在训诂学上具有重大价值;三是注重对语言的系统探求,特别是对词义系统的推求,意义尤为深远。由此作者指出,黄生实为清代训诂学的开创者之一,对他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训诂学教材建设的重要新成果———评陈焕良《训诂学概要》孙雍长训诂学在中国传统学术中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它是一门至今仍具有很强现实生命力和很高实用价值的汉语言应用性学科,高等院校的文史哲专业一般都要开设这门课程。近十多年来,随着训诂学理论研究的推广...  相似文献   

8.
论俞樾的训诂思想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樾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家和训诂学家。他充分继承和发扬了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治学方法,在其代表作《群经平议》和《诸子平议》中提出了许多训诂思想和原则,并在训诂实践中运用多种训诂方法解决群经、诸子中的疑难问题。这些思想和方法对晚清训诂学以及后代训诂学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国内已出版的训诂学著作已为数不少,其中个别优秀者或许短时期之内难以超越,而一些雷同者则乏善可陈,以致不少人认为没有必要再写此类著作了。愚以为有无必要暂且不论,但若要再写出一本有些新意的训诂学著作来,的确不易,更遑论独具特色。最近读了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黎千驹教授的《现代训诂学导论》,顿感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该书取同类著作之长,而补其短,后出转精,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训诂学是一门训释词义、注解古书的学问。通过训诂学对师范院校文史专业师生及其在日常生活和中学语文教学中作用的分析,认为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正确理解古代文献和深刻了解历史文化的工具,在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古代文化词类集义辨考》一书,通过对传统训诂学领域中的文化语词的梳理与研究,为汉语史与文化史研究的广泛沟通奠定了一个样本。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该书进行阐说,即训诂学研究领域的巨翮再振、训诂学研究方法的文化开拓以及作为语言与文化聚合点的语词内部形式的多方辨考,借以明其对当代语史研究与文化研究所做出的种种实在的努力与贡献。  相似文献   

12.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总叙》勾勒出长期作为经学附庸的传统训诂学迂回发展的轨迹,其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表现为:不是简单地以朝代更迭而是通过学科内部"六变"的发展实际划分传统训诂学的发展阶段,揭露传统训诂学"拘、杂、悍、党、肆、琐"等流弊,具有针对性,倡导"消融门户之见而各取所长"的学风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训诂学在现代学术中的定位问题,30年来有三种互相补充但方向不同的意见:一是作为文献学工具学科的应用训诂学,二是进入语言学领域的训诂学,三是向解释学发展的训诂学。而事实上,训诂学在现代的发展可以从应用的角度,也可以从理论的角度,可以是语言学,也可以从文献学、文化学、哲学等其他学科发展,这是训诂材料的综合性带来的特性,无需把多元的角度对立起来,关键是不要忘记继承,不要用错了资料,背离了科学。这样才能使训诂学的资源得到最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训诂学界存在着训诂学性质之争,众多的训诂学著作时常发生"撞车"的现象,现代训诂学显得并不成熟,并且在守旧与改造的矛盾运动中,训诂学往往面临二难处境:如果守旧,那么训诂学势必式微而最后走向终结;如果改造,那么训诂学可能脱胎换骨而最后走向终结.训诂学在加强自身改造的同时,如果注意吸收现代词汇学、语义学以及相关学科的成果,着力加强理论建设和应用性研究,形成百家争鸣、新体系迭出的局面,那么训诂学不仅完全可以走出它目前所面临着的二难处境,并且完全可以走向成熟与繁荣.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语言学即广义的“小学”包括文字、音韵和训诂三个部门。训诂学的观念经历了从古代、现代到当代三个发展阶段。训诂学不是字义学或词义学, 也不是语义学, 从本质上说, 训诂学就是注释学, 当代训诂学应该属于文献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跟现代语言学各分支学科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当前的训诂学应该破除门户之见, 正确认识其学科性质, 致力于训诂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力先生四十年代提出要建立新训诂学。其实,新训诂学本世纪初就诞生了,它的创始人就是章太炎和黄侃二先生。特别是黄侃先生,作为章氏弟子,后出转精,用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把训诂学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王力先生认为,新训诂学应纳入语义学的范畴,成为语言学的分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词义发展作历史的研究。他说:“从历史上去观察语义的变迁,然后训诂学才有新的价值。”“等到训诂脱离了经学而归入了史的领域之后,新的训诂学才算成立。到了那时节。训  相似文献   

17.
训诂学应如何发展,目前学术界有一种代表性的意见,认为今后的训诂学从理论上和实用上都会向建立有科学体系的汉语语义学的方向发展.笔者想结合训诂学的学科性质、训诂学同汉语语义学等学科的关系以及目前训诂学的状况,谈谈自  相似文献   

18.
张新武,男,1949年2月出生于山东荣成,1976年7月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2年2月考入武汉大学汉语史专业,师从著名训诂学家周大璞先生,1985年1月毕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随即进入新疆大学任教。现任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理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当代训诂学检论宋永培本世纪初,在以《马氏文通》问世为标志而产生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同时,也诞生了与这种西化研究的中国现代语言学尖锐对立的中国现代训诂学.中国现代语言学与中国现代训估学,这是中国传统语言学发展到本世纪初需要实行重大变革的时期,在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训诂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了现代化转型。反观其现代化历程,中国训诂学在民族化、现代化道路上曲折前进,应正确看待这一历史进程。中国训诂学要在现代与传统、外国与本土的纬度上实现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双向选择,并将现代意识、思维方式与民族精神、形式结合起来,以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新训诂学的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