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对于一切纠纷必须依一定的手段来加以证明,于是司法证明的手段在纠纷解决中就显得特别重要。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庭审过程中越发强调直接原则和言辞原则。证人证言在庭审方式的改革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民事法律在证人证言的法律规定方面其大体的框架已经形成,但是其中还有若干问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
关于完善证人证言立法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俭 《东岳论丛》2001,22(4):116-119
各国的民事诉讼立法或民事证据法 ,都把证人证言作为证据的一种。由于我国立法的不完善 ,司法实践中对于该种证据取得、质证、认定各方面存在操作的难度 ,以致基本不予采信 ,以致证人证言这种重要的证据种类未能在民事诉讼中发挥出其本应有的作用。针对我国现有立法存在的问题 ,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证人一律是自然人 ,取消单位作证人主体 ;二、在证人作证制度中 ,我国也应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拒绝作证制度 ;三、完善关于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法律规范 ;四、明确证人的保护和保障问题 ;五、规范证人证言的质证程序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论民事诉讼中的证人证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证人证言规定不合理之处,阐述了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的概念,证人的确定,通知及法律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证人证言证明力规则建构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人证言作为具有较大主观性的一种法定证据,其证明力大小取决于诸多因素。关于证人证言证明力规则的建构一直是理论和实践普遍关注的话题。从研究影响证人证言证明力的因素着手,分析我国证人证言证明力规则存在的问题,探寻我国证人证言证明力规则的建构进路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证人证言作为具有较大主观性的一种法定证据,其证明力大小取决于诸多因素.关于证人证言证明力规则的建构一直是理论和实践普遍关注的话题.从研究影响证人证言证明力的因素着手,分析我国证人证言证明力规则存在的问题,探寻我国证人证言证明力规则的建构进路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对证人证言进行审查判断主要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审查判断证人证言的真实可靠性;二是审查判断证人证言能否与案件其他证据相互印证、相互吻合,形成证据链并足以确实充分地证明案件的基本事实。对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应着重审查证人的作证资格、作证能力、作证心态。  相似文献   

7.
直接言词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刑事诉讼原则,其实质内容要求法官在审理案件时直接听取当事人、证人等诉讼参与人的陈述,对案件事实和证据当庭进行审查和认定。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中最普遍、最重要的证据之一,法律对其使用作了严格的要求。直接言词原则在证人证言的审查、认证上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直接决定着证人证言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在民事诉讼活动中,证人作证对公正审理案件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现阶段我国民事审判活动中存在着证人不作证、不出庭作证以及作虚假证言等现象严重,影响审判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案件的公正审理。所以,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人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证人制度包括证人资格、证人作证形式和程序、证人证言的采信标准以及证人的权利义务等方面内容,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由于立法观念的相对滞后以及立法技术的不成熟,我国现行民事诉讼证人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影响了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民事审判的效果,因此,我们应立足于我国的现实,在借鉴国外立法与司法经验的基础上,改革、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证人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在越来越多的涉及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的案件中,专家介入诉讼不可避免,如何实现专家参与诉讼的公正性,专家陪审制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针对中国陪审制度的实践困境,可以通过完善专家陪审员挑选机制、保证专家陪审员裁判权行使,以实现对专业性案件审理的程序和实质公正.  相似文献   

11.
朱福勇 《理论界》2007,3(9):89-90
法官在审判活动中的能动性是行使司法裁量权的一种常态和理性,这是两大法系国家的一致选择。目前我国现行法律意识形态要求法官严格解释和适用规则。实践中,法官能动司法是不争的事实,且有日益扩张的趋势。法官能动司法犹如一把双刃剑,正视该问题,且给予足够的尊重与规制,对继续推进司法改革,实现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以辩论主义作为民事诉讼模式界定标准的核心难以真正揭示民事诉讼的体制性特征,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要反映的是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与法官之间作用分担的状况,并以何者在证据的收集和事实的调查以及诉讼程序的推进占据主导性作用为其主要的外在表征,对民事诉讼的体制更具全局性的指导意义,因此,以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作为民事诉讼模式的界定标准比之辩论主义更为合理。以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作为民事诉讼模式的界定标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不应当归结为同一民事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13.
竺效 《中州学刊》2005,(4):75-78
我国<行政许可法>、<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实施近一年来,在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听证等许多案件的检验中,凸显其有关书面证言规则缺位的尴尬.借鉴美国、荷兰等国的成熟立法经验,我国应尽快补充完善相关法律规范,明确规定环境行政许可听证书面证言的期间规则、送达规则、公告规则、提交存档规则和效力规则.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几年社会纠纷的日益增多,重新思考我国司法机关具备什么样的司法功能,已成为当前学界不能回避的问题。虽然司法基本的功能在于解决纠纷,但宜不仅限于此。根据法治国家的经验和司法发展的趋势,我国司法机关应适当扩大司法功能是必然选择。   相似文献   

15.
传闻证据规则是英美法系国家的一项悠久而又古老的证据制度,表明了英美法系国家法律对于司法审判中出现的传闻证据的处理态度与方式.经过数个世纪的发展,英美法系的传闻证据规则日臻完善,也使传闻证据规则在司法审判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反观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传闻证据的相应规定并不完善,这给司法审判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碍于实现法律的公平、公正与公义.因此,传闻证据规则在我国有构建的必要性.在本文中,笔者将深入研究传闻证据规则的实质,探讨传闻证据规则在我国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理论,实现法律的公平、公正与公义.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刑事诉讼改革的进程中,证人出庭问题始终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它对我国庭审方式的改革和一系列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当前我国对证人出庭问题的研究明显偏向保证证人出庭制度的研究,而忽视了证人不出庭作证的积极作用。文章从供需理论分析了我国证人出庭难的矛盾所在,即证人的供应远小于对证人的需求。所以解决我国证人出庭问题的思路之一就是要转换视角,加大对证人不出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检调对接机制是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过程中,为解决纠纷、化解矛盾而将检察工作与调解工作相互衔接的过程和方式。检调对接机制的适用,对于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公正、维护司法权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检调对接机制由于来源于实践,在理论基础、具体程序设置、调解协议的效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检调对接机制的制度性优势的发挥,关键取决于其制度设置的合理性,尤其取决于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证据证人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智璇 《理论界》2002,(6):77-77
证人证言是民事案件中证据的主要形式,也是最常用的证据,而证人制度则是民事证据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一个比较完善的证人制度应该具有如下功能:第一,能够帮助法官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第二,能够揭示案件的真实情况。第三,能够维护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 我国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最高院司法解释)中对证人作证做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定,但是总的来说,目前我国证人制度的规定不能满足民事审判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单位证人、拒绝证言、宣誓、出庭,已成为制约我国民事诉讼发展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几年社会纠纷的日益增多,重新思考我国司法机关具备什么样的司法功能,已成为当前学界不能回避的问题.虽然司法基本的功能在于解决纠纷,但宜不仅限于此.根据法治国家的经验和司法发展的趋势,我国司法机关应适当扩大司法功能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证人是指当事人以外的,向司法机关陈述自己经历或者知悉案件情况的人。据此,应从四个方面完善与证人有关或者与伪证罪相近的罪名:一是把伪证罪主体中的"证人"扩大为一般主体,科学划分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二是取消包庇罪的规定;三是补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的罪状,使之与妨害作证罪相协调;四是把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和诬告陷害罪归入妨害司法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