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朝咏史诗不仅数量较多 ,超越前代 ,亦有像颜延之这样的优秀咏史作家。更为重要的是 ,南朝咏史诗表现出前代所无的新特征 :怀古诗的形成与成熟 ,“赋得”题咏史诗的出现与创作 ,咏史乐府创作题材的女性化与趋同化。南朝咏史诗的贡献在于 ,确立了咏史诗以悲为美的美学特征 ,在贯穿古今时空的古迹场景的描绘中去追寻历史古人的咏史怀古模式、否定结构 ,对诗作形式作了自觉探讨 ,为唐代咏史诗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南朝咏史诗进行了较深入探讨 ,分析归纳了南朝咏史诗所呈现出来的新特征 :怀古诗的形成与成熟 ,“赋得”题咏史诗的出现与创作 ,咏史乐府创作题材的女性化与趋同化。作者认为 ,南朝咏史诗的贡献在于 :确立了咏史诗以悲为美的美学特征 ,确立了在贯穿古今时空的古迹场景的描绘中去追寻历史、古人的咏史怀古模式、否定结构 ,对诗作形式作了自觉探讨 ,为唐代咏史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杜牧是晚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诗、文、赋方面的创作成就堪称大家,其中以诗歌成就更为突出。咏史诗更是引起了后世人的推崇,但关于其诗歌主旨的理解,可谓聚讼纷纭。本文力图以全新的角度,对其咏史诗再做探讨,本文认为杜牧咏史诗的主旨,要结合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来分析,与杜牧的理想和心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后村或借歌咏历史人物以咏史;或者借历史古迹,通过咏怀古迹以见证历史;或者通过读史来对历史的兴亡加以总结;或者通过杂咏的方式来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后村的咏诗史风格明快犀利,见解深刻,同时,他的咏史诗也较少用典。后村的咏诗史在他的全部创作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也没有明显的阶段性。需要指出的是,在后村时代,"四灵"和江湖诗风流行诗坛,由于人们偏安意识的加强,咏史这种题材已为大多数人所抛弃。后村能够冲破世俗的局限,写出一定数量的咏史诗,这在当时萎靡不振的诗坛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陈子昂是初唐以前咏史诗创作数量最多的作家。其咏史诗主题内涵全面深刻,继承与开拓有机统一,拓展了咏史诗的诗体功能和题材空间。这和其“兴寄”论密不可分。从创作风貌上讲,其咏史诗呈现出恢复魏晋风骨,同时又开拓唐音;悲慨的情感与深入的理性相统一的特征。尤其是其怀古类咏史诗打破了传统的否定结构模式,一改悲观虚无的历史消极情绪,为怀古注入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使怀古走向与咏史体式的融合。综合来看,他应是古代咏史诗史上贡献很大的作家。  相似文献   

6.
在盛唐精神的影响下,此时期的咏史诗表达了对国家盛世局面和君主丰功伟绩的激情颂扬,抒发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豪情壮志以及对君遇臣合的无比向往。与中晚唐相比,虽然也有有志不遇之音的抒发,但没有消沉颓靡的色彩,失路之下仍带有劲健奋发的人生意气和时代精神。同时,带着"出处同归"的盛唐精神,展现了隐逸情怀与名士风流。另外,对社会问题给予揭露与批评,以沉静的理性态度探讨历史治乱成败。但目的却是资治于盛世,仍表现出强烈的入世精神。可以说,此时期的咏史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题材开拓性,是在盛唐精神、气象影响下文人心态的反射,展现了时代精神与文学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代杰出诗人李商隐写有大量咏史诗,这些咏史诗是在中晚唐这一特殊的时代政治背景下产生的,具有比较深刻的现实性和时代感,其诗内容上或托古讽今,或借史咏怀,在艺术上措辞委婉,抒情方式也相当独特,见解精辟而情感自深,奠定了其在中国咏史诗的发展史上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咏史诗在我国古典诗歌艺术中,无疑有它不可取代的特点:精炼、曲折、幽默、泼辣,言近旨远,笔淡意高.这种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与咏史诗特殊的结构特点是分不开的.本文欲以李商隐咏史诗为例,由其独特的时空结构入手,简单探究李商隐咏史诗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中晚唐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开始发端。古文运动提倡的"文章合为时而作"的现实主义精神逐渐影响到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加之借古讽今的手法在小说中的应用,形成了饶有特色的中晚唐历史小说。在中晚唐历史小说和唐代咏史诗中,主人公的感慨通常是作者自己思想感情的流露,唐朝诗人对安史之乱的体会尤其深刻,这在中晚唐的历史小说中也有所反映,朝廷的腐败以及劳动人民所受到的创伤是小说和诗歌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使得中晚唐历史小说同咏史诗能够融为一体,并且有唐一代,诗词盛行,小说从中汲取营养也非常合乎时宜。  相似文献   

10.
汉代乐府咏史诗的创作量是较多的,分为乐府古辞、民歌、文人之作三类,具有音乐性,初步反映了以史为鉴、讽时刺世、抒情言志的功能,最早采用或确立了史叙、代言、论述三种咏史体式,有较高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1.
南朝时期,诗歌摆脱了伦理和玄学的束缚,描写日常生活,表达世俗情感,具有浓厚的世俗化色彩。这种现象的形成,决定于诗歌雅俗交替以及诗乐分合的嬗变规律,而由思想、文化、艺术等构成的南朝特定的人文环境则是其中的催化剂。当然,文人素质的弱化也是成因之一。对南朝诗歌风格中的世俗精神应予以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2.
唐代爱情诗对唐代社会生活的冷暖有真切的感受,对时代的潮涨潮落有直接的反映。它以强大的艺术力量,从五个方面叩击着人们的心弦,激发人们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陶治着人们情怀。  相似文献   

13.
现代作家郁达夫的旧体诗得益于晚唐诗处颇多,二者在许多地方也十分相象。本文探讨了这种相象的外在表现与内在成因,着重论述了二者在"深情绵邈"、"绮艳丽"与"俊爽劲拔"等三方面的深层联系,认为郁达夫的旧体诗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另一种独特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4.
元代诗词大家张翥生平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翥为元末诗词大家,一生历元朝之始终,实为元代后期历史的见证人。本文通过检阅大量史料和文学作品,勾勒了张翥的生平仕历、交游酬唱、思想性格、爱好特长和著述。  相似文献   

15.
自寿词是南宋出现的新词体,其创制主要缘于词人自我抒写的需求。早期自寿词表达对人生的反思与对功名的超脱,中后期则展现了宋室衰亡背景下词人对世事人生的悲观绝望心理。  相似文献   

16.
所谓现代主义即审美现代性,是对现代工业社会的一种启蒙性的反思与重构。弗洛斯特就是一位具有强烈现代性意识的诗人,他的诗歌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主题中的现代性内容,二是诗歌创作中具有新时代意义的表现手段,三是诗歌韵律上声音效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志怪类小说脱胎于古代神话,到了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才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小说类型。与此同时,于汉末传入中国的佛教也逐渐摆脱了道教的附庸地位,开始正式在中国社会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而佛教观念中最基本的因果观,随着佛教的传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在小说中,即是志怪小说中出现了大量宣扬因果报应的故事。佛教因果观不仅为六朝以后的志怪小说提供了新的素材,而且其思想还深入到了小说的叙事逻辑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18.
以选本统计的方法,选出唐代主要诗人448名。并列出其中著名诗人名单及主要统计结果,以供学界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北朝歌诗包括乐府歌诗、文人乐府诗、谣谚等,大部分保留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杂歌谣辞"、"杂曲歌辞"、"郊庙歌辞"、"燕射歌辞"、"舞曲歌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等中,也有些存于正史及其他类书中。其作者除文人拟作之外,一部分出自当时乐工之手,一部分属民歌,作者已无可考。而且,不仅作者无法考订,就是出自北方的哪个民族也已十分模糊,其中既有汉族的又有北地各兄弟民族的,但传至今天,皆已变成汉语歌辞了,有的则经过译者及整理者的加工,已远不是原初的面貌了。  相似文献   

20.
何其芳的"现代格律诗"提法,有两个纠缠在一起的出发点:其一它是一种很强的意识形态行为,承担了新政权在文化领域中的规训要求;其二它是一种被召唤的诗人个体行为。梳理清楚"现代格律诗"的出发点,会发现一个综合的何其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