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引言1994-7-25~30,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位人口学者在北戴河参加了“中国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新人口问题及其对策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是由《中国生育率下降后果与对策研究组》发起,由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国家计生委宣教司、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联合举办的。会议得到了联合国人口基金、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和中国人口学会的有力资助。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乔晓春博士作为研究组总负责人主持了本次会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肖振禹教授、中国人口情报研究中心副主任顾宝昌研究员、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中方高级官员金志诚先生、中国人民大…  相似文献   

2.
自九十年代始,中国的生育率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走势。综合反映妇女生育水平的总和生育率已从1990年的2.31降到1992年的2.00左右。若1992年与1989年相比较,处在低于更替水平地区的人口增加了48.77个百分点,与1987年相比较,则增加了60.19个百分点。由此引发了诸多人口研究者对低生育现象的前瞻性探究,并于1994年7月和8月分别在北戴河、北京召开了两次学术讨论会,这实为实际工作者与学术研究者的两次高晶位的对话。为了使这一问题向新的层面拓展,现将中国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新人口问题的研究状况作一轮廓式的述介。  相似文献   

3.
一月 5日 研究“生育率和家庭”的专家小组会在印度的新德里举行,会期七天。这次会议是1984年世界人口会议的首次筹备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对布加勒斯特会议所通过的“世界行动计划”中提出的“生育率和家庭”问题作技术性的审查。 17日 亚太经社委员会人口司、联合国人口司和《世界生育率调查会》在泰国联合举办了第二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镇化区域比较研讨会于1992年10月26日至30日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此次会议是联合国P04项目“中国不同区域城市化水平、速度比较”研究课题各子课题实施以来最大的一次成果交流会议。除项目单位外,还邀请了全国10多家科研机构的代表出席。国内一些知名的城市化研究专家和联  相似文献   

5.
2003年3月22~23日,复旦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上海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全国高校“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全国共有20多所高校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点及相关专业学科点的负责人及学科带头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级学科点,目前全国共有博士点8个(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新  相似文献   

6.
中国生育率下降后果与对策研究组和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国家计生委宣教司等单位联合组织的“中国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新人口问题及其对策”学术讨论会拟于1994年7月下旬在大连举行。会议将重点讨论: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人口老化与老年人口问题,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原因、后果的解释,人口逆淘汰问题,家庭结构变化及独生子女问题,人口负增长问题,生殖健康与身体素质问题,以及生育率下降的社会经济后果的理论探讨等。欲参加者请在1994—06—05前将论文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邮编100872)穆光宗、苑雅玲…  相似文献   

7.
人口会议国际生育调节研究学术会在北京召开第四次全国人口科学讨论会在石家庄 召开张雷中国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学术讨论会 在京举行刘佩航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 北京召开福建省第五次人口科学讨论会在泉州 市举行.傅卿德全国计划生育基层工作经验交流会在 京召开刘佩航广西召开人口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 人口科学理论讨论会卢美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普查办公室 主任、计算站站长工作会议在北京 召开张为民老年学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召开予会品中国解放以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校 正小型座谈会在京召开张为民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  相似文献   

8.
1982年中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了大量数据,使人们有可能从多方面对1981年的生育水平、生育模式和影响生育率的各种因素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同年还进行了1‰生育率抽样调查。198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则提供了各年份的人口数据和各地区的经济指标。作者曾依据这3项资料来源,对中国的生育水平、发展变化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过一些分析探讨,得到某些结论,写成《中国生育率的水平和变化》一文,提交1984年12月2~8日在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举行的“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国际讨论会”。此后,该文始终未以中文在国内发表。11年后重读此文,觉得当时所概括的对某些规律性的认识和结论进一步为80年代的人口发展所证实,现在仍有必要重申。  相似文献   

9.
历时五天的中国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0月14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人口情报资料中心与美国东西方中心人口研究所联合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等国的四十多位人口学家和统计工作者,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驻华代表孔雷萨也参加了会议。中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彭玉,美国东西方中心人口研究所所长赵利济博士在大会开幕式上讲了话。 1982年,我国进行了一次全国(不含台湾、西藏)28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中外专家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有关人口方面的规模最大的科学调查,其质量是高的。美国著名人口  相似文献   

10.
在“首届中国中青年人口学者学术研讨会”召开20周年之际,中国人口学会、江苏省人口学会等单位于2007年11月3~4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华东饭店联合举办了“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综合性人口科学学术讨论会。来自各级政府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有关领导和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人员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中国人口与发展”,会议分为全体会议与专题论坛。在全体会议上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中国人口学会会长彭云作了发言,与会的部分知名学者作了学术报告。所有代表都根据自己的专…  相似文献   

11.
第一个是9月4日至8日的“我国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与人口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与会议代表近60人(其中23位高级职称)。来自全国18个高等院校及一些相关科研部门,收到论文共45篇,集中反映了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改革中引人注目、亟需解决的最新人口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深度。会议主要对我国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对劳动人口就业及产业结构变动、人口流动和迁移、生育率变动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对策进行了精彩的会议发言和热烈的小组讨论。会议组织者将把有现实意义和决策有咨询价值论文向  相似文献   

12.
经过20年艰苦的计划生育工作,中国妇女的生育率“七五”计划时期末(1990)已下降到接近临界生育率的较低水平,“八五”计划时期乃至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继续降低遇到的困难将越来越大.计划生育工作后进的地区称“难”,先进的地区也称“难”,“天下第一难”的呼声变得更强烈了.中国生育率在其转变的过程中为什么总是与“难”为伴?中国生育率转变是否已到了极限?要继续降低生育率,以后的路子应该怎么走?对这些问题如果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找出正确的解答,将有助于使计划生育工作走出困境,在理论上也将为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生育率转变模式做出积极的贡献.有鉴于此,我曾多次到北京市顺义县做过调查.该县创办“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基金会”的经验值得重视,很有必要从理论上进行开崛.本文介绍的即调查所见和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的热潮中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于4月20~21日在北京召开了题为“稳定低生育水平 :新世纪的挑战与展望”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这是继3月下旬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和国家计生委办公厅联合召开“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口问题”研讨会之后的又一次全国性会议 ,这充分反映了我国人口学界和计生系统贯彻中央精神的雷厉风行的作风 ,同时反映了中国人口研究在关注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新情况、新问题方面所表现出的极大热情。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厚文、中国人口学会常…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北京生育调节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国家计生委科研所由国家计生委主办、国家计生委科研所承办的"第二次北京生育调节国际学术研讨会"5月21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是联合国人口基金援华项目的一项活动,来自中、英、美、法等21个国家的250余名科学家...  相似文献   

15.
由浙江省人口普查办公室、省人口学会、省统计学会联合组织的浙江省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第二次科学讨论会于1992年7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召开。这是继1991年7月召开第一次研讨会,并编辑出版论文集《转变中的浙江人口》后,根据“四普”100%机器汇总资料组织再次研讨活动。会议共收到论文109篇,其中市、地、县以至乡级机构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由中国人口学会、广东省社科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国家计生委宣教司联合主办的“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问题及其对策──’98全国中青年人口科学讨论会”于1998年11月15日至17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这是人口学界中青年人口学者的一次盛会。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120余人。大会共收到论文170余篇,入选参会论文105篇。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张维庆主任亲自为本次会议写了书面发言。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田雪原教授到会并在开幕式上讲了话。会议…  相似文献   

17.
对五省一市生育力变化的中间变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十余年了,其间,中国妇女的生育力水平明显下降。总和生育率从70年代的3.73下降到80年代的2.49,十年间下降了近三分之一,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为了分析生育率变化的过程,本文试图利用1987年中国第二期深入的生育  相似文献   

18.
第三次人口普查及全国千分之一生育率调查资料公布后,我国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事实已得到举世公认:在一个经济文化尚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大国,总和生育率在不到一代人时间内,由6个左右降到了更替水平。这被许多人称为“奇迹”,并纷纷研究其产生的根源,以求借鉴和推广。但也有些人并没有认真研究这一问题,就断言中国的生育率下降是靠政策强制达到的。因此研究并论证中国生育率下降的客观条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中外动态     
新年伊始,在全国计划生育宣传月的热潮中,中国人口学会第二次理事会于1月10日至14日在京召开。会长许涤新、副会长宋健分别作了“论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和“从人口普查看妇女平均生育率指数的重要性”的报告。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钱信忠应邀到会介绍了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 许涤新同志在讲述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同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以后强调指出,我们的计划生育工作同新老马尔萨斯主义者在基本观点和阶级立场上,是根本不同的。马尔萨斯主义是明确地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他们离开一定的社会制度来谈论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形势研讨会”于1991年10月6日~9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是由中国人口学会民族人口研究委员会和国家教委P04项目“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调查研究”课题组共同发起的。来自全国各地人口教学、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彭佩云、副主任杨魁孚出席了会议,并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讨论。中国人口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