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网购一大堆课程,奔波于各种讲座,行走于形形色色的咨询机构,这是许多父母忙碌的身影,他们希望通过了解更多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育儿能力。但层出不穷的理论和方法,又让他们无所适从,常常陷入疑惑、纠结:养孩子到底有没有标准答案?高岚说:"其实,教养孩子没有标准答案。如果有,那就是—真诚做自己,才能好好做父母。"父母做好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果父母了解自己,对于自己的未来是确定的,知道自己接纳什么、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把一份属于孩子的未来交到他们手上。  相似文献   

2.
正小时候,父母在孩子的眼中就是奥特曼就是超人,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孩子们总喜欢黏着父母。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们骤然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可爱可亲可抱的宝贝了。他们开始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主见,他们充满青春自信还有些叛逆,他们不再愿意把心事说给你听,再问些琐碎的事情,他们就变得不耐烦起来。甚至,他们会做出些许出格的事情,让你失望让你生气。父母们慌了,我的孩子怎么了,这还是我的宝贝  相似文献   

3.
有一种焦虑,叫作为难,叫作无从下手,说的就是很多父母面对家庭性教育时的困境。由于在青少年时期没有接受过系统、科学的性教育,我们这一代人在为人父母后,面对孩子充满探知欲的眼睛,也只能躲躲闪闪、语焉不详。其实,无法开口谈性,和我们的价值观有关。对于绝大多数父母来说,在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中,学习性、谈论性的机会太少了。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一方面想脱离父母,另一方面由于意识到经济上、自理能力上等的不足,还需要依赖父母,这会使青少年感受到一种持续的压力。他们不再希望所到“某某家的小孩”这些字眼,意欲建立自己的个体认定,但又不得不维系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的心情也是一样,他们既希望孩子独立,尽快成熟,又希望孩子继续依赖,对自己百依百顺。于是,父母行为、态度可能传递给成长中的孩子以双重信息。孩子与母亲的冲突多于孩子与父亲的冲突,也许因为母亲对子女一向介入较多,并且很难放弃这种介入。这种冲突不一定导致与父母的决裂,也不一定导致与社会价值观的决裂。事…  相似文献   

5.
正很多家长都会困惑:为什么孩子有时候乖得出奇,有时候却调皮得让人火冒三丈?如果不了解孩子的心,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孩子的"问题"。而当我们纠结于这些"问题"时,容易把孩子当作负担甚至是累赘,也就不可能享受陪伴和养育孩子的乐趣。所以,只有了解孩子的心,我们才能给孩子最有智慧的爱。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对自己的孩子了解多少呢?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塞尔玛·弗雷伯格曾说:"我们对生命之初的3年几乎毫无印象,所以,当我们试图进入小孩的世界时,就像外星人一样,对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湖北省某市妇联在三所高中的家长中做了一个家庭教育调查,其中一项是:“您的孩子是否曾对您出言不逊?您的孩子是否曾打过您或对您动过武?”调查结果是:有95%的家长回答,孩子对自己曾出言不逊;有63%的家长回答,孩子曾对自己动过武。这63%的家长中有96%是男孩子的家庭,也就是说男孩子打骂父母的行为更加普遍。很多家长都在感慨:“现在的孩子脾气越来越大,越来越难管教了!”  相似文献   

7.
户主之争     
我和妻子的户口一直留在各自父母的家,直到孩子3岁要进幼儿团的时候,我俩才觉得应该有一个自己的户口本,这样至少可以省下孩子入托的"跨区费"。于是那天我抽空去派出所办户口,在填写家庭成员时,办证的女民警突然问:"户主填谁?"我一下子被问得莫名其妙,甚至怀疑自己是几千年来第一个被这样问的中国男人,好像在中国,男人是户主是天经地义的。我回答:"当然填我。"见我一脸疑惑,女民警笑  相似文献   

8.
拯救网瘾孩子的关键在哪里?从2005年到今年的今天--我们网瘾门诊部救助成功的十几个孩子看,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生活目的性和其控制自己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外,关键的关键,是家长,也就是孩子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程度.一般讲,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比较亲密,比较了解,而且是亲生骨肉,能够以爱心、真心、耐心帮孩子,启发孩子,让孩子从网瘾陷阱中回归到正常.事实证明,只要做到了这"三心",加之方法对头,坚持到底,绝大部分网瘾孩子是能挽救过来的;哪怕这中间有反复,最终总能将孩子引入健康之路.我们门诊部就遇到这么一个由父母从外省带来的、在高中一年级读书的网瘾孩子,经过我们的心理治疗,加上我们告诉其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帮到孩子的心里去.这样,孩子在我们这儿基本转变后,与其父母回去,不久,就恢复了正常,好好读书上学了.现在,将父母与孩子相处需要注意的10个方面写在下面,供有网瘾孩子的父母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有了孩子,我们总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不少孩子却对父母的这种期许非常抵触。因为我们在要求他们的同时,自己却懈怠了。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相对于行动,语言上的说教往往显得苍白无力。有这么一个段子:孩子因成绩不好,又一次被妈妈骂作笨鸟,孩子不服气地说:"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妈妈问:"那第三种呢?"孩子说:"这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  相似文献   

10.
<正>想要孩子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就先给孩子一个自己做选择,并对自己负责的空间和机会。说起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每个家长都会有自己的心得。但谈到教育目标,绝大多数的家长都会有一个共识:让孩子独立地做出选择,并学会对自己负责。给孩子选择的空间,是达成这一教育目标以及亲子沟通的有效手段。当父母总试图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绝对服从时,孩子会本能地反感和抗拒。如果我们能给孩子几个选项,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他就会因为感到被尊重,而更愿意合作。譬如希望孩子去做作业,可以问他:"你  相似文献   

11.
正当孩子一天天长大,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对"钱"的兴趣时,我们该如何让孩子合理地"赚"到自己的第一桶金,并树立初步的理财观呢?原始积累,始于压岁钱绝大多数孩子在上了幼儿园以后,才开始对"钱"有了较为清晰的感知。这时候,对于年轻的父母而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孩子的压岁钱到底怎么处理。是全部  相似文献   

12.
正"从小我就有个宿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 Q,长得好看,听话又温顺,还有个有钱又正儿八经的男/女友……"这则热帖引发众多网友的共鸣。几乎所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被父母拿来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以此鼓励他们更加上进。然而,这种比较真有作用吗?发生在北京的一桩职场案件,给了我们一个相反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正>惊心动魄的事情近几年,各种形式的父母学堂、父母培训教室悄然兴起,这些学堂多是在教家长们如何做一个称职的父母。有些人不理解,想想上一代人没费什么力气,就把孩子带大了,难道做父母还用学吗,谁不是天生就会的?现实给我们的回答却是为人父母是需要学习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个教育机构进行的"感恩之心"问卷调查,结果令人深思:大多数孩子竟然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没有一对父母不记得自己孩子的生日,可是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却不把父母放在心上呢?当家长们都沉浸在培养优秀孩子的教育大业时,是不是还忘了做点儿什么?  相似文献   

15.
正策划人小语做父母的常常会有这样的烦恼:为了陪孩子,而牺牲了自己休息或娱乐的时间。陪孩子学习也好,玩耍也好,是责任是义务却不是乐趣。难道在享受快乐这件事上,父母和孩子不能双赢吗?本期我们采访了多位达人爸妈,他们有热爱厨艺、热爱旅行、热衷泡博物馆的;有热爱写作、手工制作、玩扑克牌的。他们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是带着孩子一起去体验。孩子的快乐就是父母的快乐,同样,父母的快乐也是孩子的快乐。当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6.
正当孩子胆小、怯懦,挨了打也不还手,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时,父母总是很担忧,孩子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立足?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勇敢呢?孩子胆小怎么办?总被人欺负怎么办?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怎么办?越来越多的父母焦虑孩子不够勇敢,缺乏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融入新环境、新关系的能力。怎么让孩子变得更勇敢呢?让孩子变得勇敢的首要条件,恰恰是父母能接纳孩子的"不勇敢"。当无论自己是否勇敢,父母都一样爱时,孩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我们都将"过家家"当作是儿童之间的游戏,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解,其实它也可以是非常好的亲子游戏。我在研究亲子游戏的3年中,将"过家家"进一步"研发"成新版本,名为"上学学",女儿非常喜欢这个游戏,也从中锻炼了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希望能给其他父母一些启发。每年七八月的时候,我总能接到一些父母的求助,他们总会问,如何让自己的孩子爱上幼儿园?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快速适应小学生活?这些促成了我的灵感,那就是为女儿千慧搭建一个模拟教室。  相似文献   

18.
信箱     
胡玉顺 《现代妇女》2005,(12):30-30
填平代沟记得儿子曾给我看过一篇报道,说有一项对500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中44.5%的学生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他们说,父母的观念和我们的观念有很大差异,我们穿的、用的他们看不惯;我们说的、唱的他们听不惯,觉得我们变坏了,弄得我们什么都不愿对父母讲。就家庭教育的实际而言,孩子与父母之间就是有“代沟”,两代人在认识问题上确实存在“差异”,对此,我也有同感,但不知怎样填平这个“代沟”?四川南充读者李树林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还有的父母不善于与孩子交流,也有的父母与孩…  相似文献   

19.
因为忙于工作,我们把孩子推给保姆照顾;因为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我们一次次给孩子"加压"。没想到这样却使孩子患上了"抑郁症",作为父母,我们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信息大爆炸,让现在孩子们的知识迭代更加快速,心智也普遍比较早熟。对于如何与朋友相处,他们早已开始有一套不同于父母的规则。探讨儿童社交,已经不再是一个"父母教授—孩子学习"的单向过程,而需要父母随时跟上孩子的脚步,双向平等地交流。离孩子们的世界越近,才越能了解他们,也越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最近,我偷偷潜入群里采访了儿子作业小组的同学,问他们现在交朋友最害怕的是什么?他们给了我一个很新鲜的回答:"崩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