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种爱计划"是由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与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通过与留守儿童进行书信往来,提供精神陪伴,以及孩子们所需要的关于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及生活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及帮助。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少来自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就可能会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或者这样以及那样不容忽视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2.
"种爱计划"的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每个志愿者,都有一段关乎爱、关乎留守儿童的故事……其实,小志愿者也需要倾诉有人说,一家人一起做同一件事是幸福美好的,作为一家三口都参与了"种爱计划"的王英来说,想必对这句话体会更深。忙碌的时候,老公会帮她一起审核编辑孩子们的信件,招募小志愿者的时候,女儿会在学校里帮她做宣传。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导刊》2006,(6):40-41
"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快回来吧!你们不要我了吗?"一个"留守儿童"这样呼唤.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农村家中,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就在农民工生存状况一次次地拷问社会时,近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种爱计划”是由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与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通过与留守儿童进行书信往来,提供精神陪伴,以及孩子们所需要的关于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及生活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及帮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打工谋生,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家庭的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学习一般或较差,道德品质也较差,在"留守儿童"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档案,创设一个"亲情"班集体,让每一位留守学生体会到父母般的爱,对农村"留守学生"教育要有恒心和信心,学校、家庭、社会一起来努力,才能使他们能真正沐浴到"花季"的阳光,感受到"雨季"的滋润,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湘阴县是一个有着近75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全县留守儿童达2万多人。近年来,该县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托管试点,构建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为全县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2008年9月,县关工委主任聂宗儒带领一个调查组,对全县19个乡镇的留守儿童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发现全县农村未成年人中,15岁以下的儿童有6.25万人,其中留守儿童达2.26万人,占儿童总数的36.1%。其中,每两户就有一名留守儿童。随着时间的推移,留守儿童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这些孩子,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有的是无父无母的孤儿。  相似文献   

7.
“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快回来吧!你们不要我了吗?”一个“留守儿童”这样呼唤。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农村家中,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就在农民工生存状况一次次地拷问社会时,近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只要是孩子,就会依赖于父母。相对于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留守儿童”们在只有“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情况下,往往更内向、更孤僻,有的甚至沦为“野孩子”。然而,即便进了城,农村娃的境遇依然令人堪忧。这些孩子是不幸的,也是无辜的。我们在问题出现转机的漫长等待中,“留守儿童”一天天地长大。他…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源于农村青壮年离开本土,外出务工,把年幼的子女留在家里,让父母或亲朋好友看管,这些无父母教育管理的儿童就被称为"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已成为了党和政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重点,稍有不慎就会为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隐患。只有探索出一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的新路,才能让农村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目前,留守儿童这一新名词在各个学校议论纷纷,社会上也处处为留儿童作正面宣传。作为教师的我更是耳闻目染,我在家乡张公镇张庙小学调查中得知,全校五百多名在校学生中。就有342名是留守儿童,全镇所有的小学生大约四千名,可留守儿童人数就接近百分之六十。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现象犹为突出,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其中超过一千万儿童留守家乡成为留守儿童。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农村已经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必须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要让留守儿童快乐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本文将作简要探索。  相似文献   

10.
日前,重庆工商大学与重庆市江津区就留守儿童群体的社工介入活动达成一致意见,并即时签订了《关爱留守儿童社工志愿服务行动项目计划书》,以探索具有重庆特色的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近年来,重庆大力实施社会工作“校地合作计划”。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我国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倍受关注。笔者以为父母过早离开,爱的长期缺位,是导致我国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对我国留守儿童造成的心理伤害最大。  相似文献   

12.
从留守儿童到乡村“混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留守儿童近年来一直为学界所关注.在现代化进程与乡村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出现的农村留守儿童何去何从,又将往何处发展,是我们必须警醒的一个重要问题.来自湘北红镇的调查显示,相当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乡村社会的持续转型当中.有发展成为乡村"混混"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由农村青少年为主形成的乡村"混混"的生态逻辑也在进一步为村庄的价值系统所接纳.后者的演变反映了乡土秩序的畸变,前者的演变则显现了乡土秩序在畸变的同时,还对农村留守儿童展现出一种不正常的负向吸纳.两者的相互关联已经突破了原有的青少年社会化的问题与解释范畴,相反,回归乡村社会的内部视角,或许能寻找到对这一现象的更好解释.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离开家庭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长期处于亲情缺失、家庭结构不完整中。传统"问题"导向的研究者往往将留守儿童视为"问题儿童",片面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忽视其积极发展的内涵与规律。基于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构建发展资源框架下的留守儿童积极发展促进机制研究,通过实现留守儿童外部资源创建与内部资源培育,努力促进其积极发展,可以为父母及教育工作者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但也有研究证明: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普通儿童并无差异,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普通儿童。所以目前我们应该适时的把目光转向"流动儿童"。这些随打工的父母生活在城市,城市的不认可,和其自身对农村的不认同,给身处其中的城市"流动儿童"成长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皆在通过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比较,证明流动儿童的问题其实更加严重,同时分析他们所处的环境对其的影响,从而唤起人们对"流动儿童"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正发脾气时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很重要,至少,不要让孩子觉得你每一句话都在告诉他:我不爱你。周末带苏宝去儿童博物馆,走累了坐下来休息,不远处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忽然大哭起来,妈妈先是抱起来哄,孩子一边哭一边蹬腿,最后变成了满地打滚。孩子妈妈发飙了,对孩子大吼:"你怎么总是这样!以后再也不带你来了!"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爱你     
我以前辅导过小朋友作文,一到周末几个小朋友都聚到我家,我们讲讲作文,然后就一起吃东西、聊天、玩。时间久了,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有时候,他们来还带着爸爸妈妈专门给我们烤的蛋糕、买的水果和各种好吃的。有一次我一边吃一边说:"爸爸妈妈对你们可真好。""是啊。"小伙伴纷纷点头。"所以,你们要怎么样?"我随口一问。"所以我要好好学习。""我要考出好成绩,让爸爸妈妈高兴。"  相似文献   

17.
数字     
32个——以关爱和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目的的甘肃省首批共32个“留守儿童之家”日前建成,分布在全省14个市州的52个县。按照计划,甘肃省要在全省建立1800个“留守儿童之家”,在“留守儿童之家”里,通过心理辅导、举行关爱活动等,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的概念,最早是在2005年由周宗奎、段成荣等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留守儿童即其父母有一方或者双方均外出打工,需要祖辈及亲属照料的儿童群体。研究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兴趣上并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和兴趣的监督和辅导。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陪伴和关怀,留守儿童的情感和健康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常表现出柔弱无助、自卑封闭、盲目反抗等,而这些问题又以小学阶段尤为明显。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教育环境下所面临的较为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我去了一趟贵州,去看望大山里的孩子和留守儿童,在见到他们之后,我更愿意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他们的成长,以及他们的世界,而不只是将留守儿童局限在刻板印象里。  相似文献   

20.
留守儿童特殊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在许多方面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差异,更容易发生问题行为,本文概述了留守儿童与问题学生两个群体的特性,并系统分析了留守儿童群体中问题学生比例高这一现状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