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语讲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中国教育历来重视诵读,传统的以读促讲、以读促学、以读代讲等教学思想,越来越多地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运用。可见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训练,是眼、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年长的读书人常教导晚辈:读书、读书,就要强调读,不强调读、朗读,还叫什么读书!实际上,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也说明了朗读带来的好处.它告诉我们,多朗读.才能熟练地掌握知识;多背诵,才能终身受益.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说是小学生学习所有科目的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又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朱作仁教授说:“讲解是死的,如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通过朗读让孩子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可见,朗读既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又是理解课文的一种重要手段。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一年级的朗读训练开始的,所以我认为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一年级处于朗读的起步阶段,肩负着达到朗读训练目标和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双重任务,教师必须培  相似文献   

5.
诵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教师需重视诵读,利用诵读,把诗歌的本质特性与诵读结合起来,通过诵读使学生由视听走向情感体验,由整体感知走向诗意的参悟。在诵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6.
诵读是日渐被现代语文教育者关注的传统教学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以诵读的方式准确的把握作者的情感,是诗歌教学有待研究的问题。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多读,无非采用以下方式:在课前预习时诵读,课堂学习中带着教师的讲解再读,课下诵读并背诵。这样的方式使诗歌教学变得索然无味,缺乏生动性,尤其是对于现代诗歌,我觉得对于诗歌教学,可从诵读入手,巧妙设计,把诵读权交给学生,用多形式的读带动诗歌的讲解,用反复的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7.
一、诵读的历史回顾 诵读,作为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墨子·公孟>载子墨语"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宋代朱熹更将"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将"诵"视为"真道学"第一义.且谓诵读必须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其理论确立了"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到了现代,随着语文教育改革逐步深入,诵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学生朗读能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朗读就是人们学习语言、陶冶情操的重要方法,是我们祖先文以载道的一种教学手段。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可见我们古人特别重视朗读。  相似文献   

10.
学会读书     
学会读书刘兴华读书其实也有读书的学问,正因为如此,才有读一部好书有如交一位好朋友之说。我最爱读的书不是那些文坛上最走红、最流行、最畅销的长篇巨著,而是些有着真知灼见的小篇什,有时也压迫自己读一些世界名著,但常半途而废。原因是那些名著代表的仅是译者的水...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孩子做的事情最好是先让他们感到有趣。对幼儿而言也是。书本给幼儿提供想象力,引入观念,同时也具趣味性。如果愈早让幼儿发觉阅读是一种有趣而愉快的活动,那么他就会产生想读书的欲望,将来不单只对漫画有兴趣,更以读书扩阔视野,增进知识享受于其中。那么要怎样培育幼儿阅读兴趣呢?  相似文献   

12.
《人才瞭望》2017,(19):74-75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 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相似文献   

13.
传统地理教学过分重视教师作用,强调学生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束缚了孩子们的智力和学习能力,更制约了教学的有效和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新《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一观点的提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使我们认识到教材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课程资源,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一种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生成的学生资源,是课程资源中最具活力、也最具变数的组成,是课程资源的活动载体,是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最丰富、能再生的;他们还可以把课外的课程资源带入校内,成为校内的课程资源,将零碎的课程资源整合成体系较为完整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4.
学习文言文有什么诀窍呢?我们都远离文言文所存在的语言环境,因此培养语感非常重要。而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是多读,学习文言文就要以读为核心,即诵读、理解、背诵。诵读、理解、背诵,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5.
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按照叶老的观点,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这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丰富而深刻的内蕴是什么?叶老并不明示。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宋戍燕 《人才瞭望》2013,(10):72-73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缺乏现代管理理念指导的中国传统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很多企业已意识到这一点,纷纷引进人才,但更重要的是对人才的管理、使用和开发。一、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也最具活力的地区。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就是各种类型的企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之一,也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本文中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了一些有效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朗读水平的高低对于学习语文有直接的关系,水平高则理解感悟能力也高,反之。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由于环境的影响,朗读水平低之又低,加之老师的普通话不过关,示范朗读不够,所以对于"通顺、流利、有感情"都是纸上谈兵。每当指导朗读时我就想起孔子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人权中最基本的权利之一,也是其中最具再生能力、辐射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构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方便条件、现实可能和平等机会的自学考试,不但是穷国办大教育的伟大创举,也是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创举。──题记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新课程对阅读教学特别强调: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努力培养学生良好阅读能力是使他们成为适应新世纪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