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意识教育是一种非“标签”式教育。无意识教育的隐曲性 ,能有效地消除逆反心理 ;无意识教育的平等性 ,能够激发参与意识 ;无意识教育的渗透性 ,能够有效覆盖生活空间 ,填补有意识教育无法覆盖的生活时空。开展无意识教育须借助一定的载体 ,营造一定的氛围环境  相似文献   

2.
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社会无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弗洛伊德将无意识定位为人的心理结构之核心、精神分析学之基石以来,无意识成为精神分析学家们绕不开的一个概念。在精神分析学史上经历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和社会无意识三大演变。三大无意识理论相互关联,但更存有异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无意识教育的内涵及其作用,探讨无意识教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4.
无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案,自觉地在受教育者周围设置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味,使他们在满足美的需求和兴趣爱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它具有平等性、灵活性、隐蔽性、渗透性等特性。开展无意识教育要坚持方向性、开放性、有意性、结合性原则,通过校园文化熏陶、主体人格感召、大众传媒牵引、整体氛围影响来实施。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但在新形势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寻找新的理论突破口和实践切入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将无意识教育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无意识教育的特点:依附性、愉悦性、隐蔽性、平等性、易逝性,它能有效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激发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借鉴古今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利用教师主体人格感召的非权力性影响,以健康有益的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熏陶作用,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无意识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重要手段。无意识教育具有过程的隐蔽性、情感的愉悦性、主体参与的平等性的特点。无意识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体人格感召、健康有益的活动、环境的渗透熏陶、大众传媒的牵引四个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充分发挥无意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荣格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理论认为 ,总体的心灵有三个层次 :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意识的本质就是辨别 ,区分自我和非我 ,主体和客体 ,肯定和否定等等 ;产生一种衡量好坏、取舍的价值标准 ,使人摆脱原始状态并具有人类的尊严。个体无意识蕴容着所有与意识的个体化机能不相一致的心灵活动和种种偶然的经验。它表现为一种自主结构———情结 ,具有自身的内驱力 ,宛如总体人格之中独立存在的、较小的人格结构。对控制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方面产生着极为强大的影响。集体无意识是由本能与原型共同构成 ,在人类心灵最深处 ,它是一个超越所有文化和意识的共同基底 ,所有意识和无意识现象都从集体无意识中生发出来。集体无意识的中心原型是“自性” ,或称无意识自我 ,它是秩序、组织和统一的原型 ,是意识自我得以维持人格外在统一的基础和根据 ,是人们达到自我圆满与自我实现之境。一些人太渴望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却忽略了了解自己内心世界 ;他们对自己一无所知 ,却又幻想即刻到达完美之境 ,把自我实现变为人间奇迹。这种在佛教被称做“无明”的行为 ,后果不堪设想 ,法轮功及诸多邪教便是例证。  相似文献   

8.
原型批评与集体无意识与性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思谦 《中州学刊》2001,(3):108-111
本文对原型批评三个重要概念"原型"、"神话"、"集体无意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梳理,认为"集体无意识"是原型批评的核心概念,并提出在批评实践中应引入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这个概念,才能避免原型批评中的形式主义、原始主义与极端心理主义倾向,才能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把原型批评的阐释空间扩展到历史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层次.在这个基础上,文本提出并论证了"集体无意识"与"社会无意识"具有丰富的性别心理内涵等待着原型批评去发现和阐释,然而这样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多见,其原因在于原型批评理论中存在着性别盲点.  相似文献   

9.
一、大众传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要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是由大众传播的功能和它对人们思想的巨大影响决定的,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目标决定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大众传播的广泛运用奠定了基础,它不但提高了大众传播的实效性、扩大了大众传播的覆盖面,而且扩大了大众传播的功能。具体来说,现代大众传播具有以下功能:一是环境监测功能。大众传媒能够持续地、公开地向人们提供大量有关国内及国际社会的信息,能够使人们明白自己面临的处境,从而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静 《中文信息》2013,(6):123-12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是一门心理学理论,它还对哲学、文艺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意识理论、泛性欲理论和梦的理论,是弗洛伊德整个精神分析学体系的三大支柱。无意识不仅是生命的源泉和动力,而且还主导我们的精神活动,因此,了解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对于探讨、阐述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无意识"的注意,虽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却是由弗洛伊德系统地阐发出来的,并使之成为20世纪思想文化史上最有影响力、最具生产力性的一个元概念。本文提纲挈领地述说了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主要特点与荣格后来对这一理论的修正和发展,以及它们与美学的相关性,其中特别强调了以被压抑为主要特征的无意识理论对于反抗性艺术家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鲁迅杂文是变革时代的实录,是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更是对民族文化无意识心理的深刻开掘。在观察、分析、表现中国历史的进程中,鲁迅把注意力放在近代中国历史、中国人身上。在诸多社会相(共名)的概括中,透过习以为常的现象,发掘了不同阶层人物、不同社会现象背后隐秘的内在心理,表现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3.
崔诚亮 《阴山学刊》2012,(2):111-113
荣格集体无意识概念的提出和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但是,集体无意识学说又不同于无意识理论,它是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14.
试论艺术创作中的无意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致力于探讨无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问题。为此 ,我们首先从思想史的角度对无意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了系统的梳理 ,而后分别从创作对象和创作过程两个方面 ,对于艺术创作和无意识活动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们认为 ,无意识现象在现代艺术中已经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表现对象 ,同时 ,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也具有一定的无意识特征 ,只是这种无意识活动必须处在作家的显意识及其理智活动的约束之下 ,因而艺术创作乃是意识活动与无意识活动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5.
语言惯性与无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文学创作中经常出现的作品与意图冲突现象的解释,目前学界还主要局限于缺乏语言学视野的意识领域。但文学创作最终表现为运用语言的活动,而一切投入使用的语言都像运动起来的物体一样具有惯性。语言惯性是语言流动到一定程度时那种难以控制的自动化特征。在语言惯性驱动下的语言自由流淌,能够冲决自觉意识的控制,诱发作家的无意识和潜在意图,并可能导致作品与作者初衷的冲突。语言惯性根植于人类的完成趋向中,显现在正常语言的挫折中,它使语言具有先天的表现性征。从语言惯性与无意识入手,能为理解作品与意图的冲突现象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6.
阿赖耶识、元神与集体无意识分别是大乘佛学、道教内丹学和荣格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都被看作是人的思想意识之根和人类文明之源.通过对这三个概念的梳理和比较可以看出它们的基本特征异常相似,它们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对佛学、内丹学和荣格心理学进行更全面深入的比较研究是件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7.
论人的自然无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无意识是宇宙自然运行的根本规律即和谐与发展在人性中的反映,并从现象学和哲学的角度证明了人的和谐本能与发展本能的存在,两种本能既对立又统一,是自然无意识的特性,也是人性进化的根基。自然无意识在整个人的精神世界中是最深层的部分,也是最根本的人性。  相似文献   

18.
略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20世纪最具革命性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其基础理论包括无意识与心理结构学说、泛性欲说、梦的学说三个方面。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核心是“无意识”理论,这一理论对20世纪的作家、批评家有着巨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无意识的哲学思想与古代灵魂观、近代认识论和现代本体论相关联,具有思辨性、假设性和神秘性;弗洛伊德等哲学家汲取无意识思想中的压抑原理和动力理论,但他们的无意识理论仍具有思辨性、假设性,缺乏科学实证。当前心理学界开始从哲学的抽象思辨转向从心理学角度实证研究无意识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心理学关于无意识认知的实证研究以及认知神经科学关于无意识生理机制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作为世界性的恐怖主义不断泛滥和蔓延,日益威胁到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安全。本文从社会心理和精神状态层面分析了集体无意识对恐怖主义的影响,试图揭示出恐怖主义形成的内在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