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现行刑诉法吸收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部分合理因素 ,强化了控辩双方庭审过程中的对抗性 ,但辩方在证据资源利用上的不利地位使对抗失去了平等性 ,被告人的权利保障得不到落实。另外 ,控辩双方为求抗辩效果以达胜诉目的 ,庭前彼此隐瞒证据 ,庭审中抛出对方未知的证据搞举证突袭 ,往往使审判的质量和效益也深受影响。一、国外有关证据开示制度的概况及我国立法之缺失证据开示 ,是指控辩双方在庭审前依照法律规定相互展示各自掌握的案件的有关证据材料和信息的制度 ,又可称证据展示或证据先悉。其基本要求是控方在审判前应允许辩护一方查…  相似文献   

2.
证据开示是支撑对抗审判制度的基点。现行刑事诉讼法缺少类似规定 ,既不利于审判改革的继续进行 ,也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应该尽快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从摆脱目前证据交流不畅现状、完善诉讼结构、加强对被告人权利保护、减轻法官庭审压力等几个方面论证建立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必要性,结合日本以及目前民事诉讼中的实践经验、我国目前的尝试,分析建立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可行性,对开示程序的设置提出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4.
司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正义,司法程序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对于司法目的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则是司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文运用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结合英美法系国家民事证据制度的发展趋势,分析探讨了我国民事证据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5.
建立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证据开示制度是一种审判前的程序和机制,用于诉讼一方从另一方获得案件有关的事实情况和其他信息,从而为审判作准备。建立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是强化对抗求证,实现实体正义的需要,是促使法官当庭认证的需要,也是推动司法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要构建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就要修改补充刑诉法,明确证据开示制度的基本规则,确立以法院为中介的控辩双方交换证据的稳定途径,并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1996年我国新刑诉法确立了具有对抗式机制的审判方式,但没有建立与此相配套的健全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对于律师刑事证据开示权(即控方向辩护律师开示证据的义务)的规定尤为不足,这已直接妨碍了控辩对抗和法庭审理的实质化,也严重影响了刑事诉讼对于正义和效率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证据开示制度是当事人主义对抗制诉讼的产物,然而随着其特有的诉讼价值——不仅蕴含了真实发现、人权保障、公正与效率等基本价值理念,而且能够在真实发现与辩护权保障、公正与效率之间实现兼顾与平衡——被两大法系诸多国家逐渐认识到,证据开示已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是一种审判前的程序和机制,用于诉讼一方从另一方获得案件有关的事实情况和其他信息,从而为审判做准备。建立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有利于实现诉讼公正,提高诉讼效益,是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顺利推行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现有的辩护律师阅卷制度可以保障有辩护律师的被追诉人的证据知悉权,从而保障其认罪认罚的明智性。但是,对于没有辩护律师的被追诉人来说,其认罪认罚的明智性便无从保障。从域外经验看,凡是建立“协商程序”的国家和地区,无不实行证据开示制度,例如美国和日本,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通常赋予被追诉人阅卷权以及理论和实务上均承认律师与被追诉人谈论证据,例如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以此保障被追诉人认罪前对指控证据的知悉权。开示范围作为证据开示制度的关键,当前应特别注意“不一致陈述”、“污点证人”证言、讯问录音录像资料、技侦证据和无罪、罪轻证据的开示。对于没有保障被追诉人证据开示权的,其签署的认罪认罚具结书无效。由于证据开示设置在审查起诉阶段,缺乏中立裁判者监督、维持开示秩序,因此需要规定控辩双方违反开示义务严密的制裁措施,尤其是赋予法院命令开示的权力。配套措施的完善至少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改革检警关系,实现检察官对警察的指挥;二是加强对证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和被害人的保护;三是加强法院对控辩双方违反开示规则的审查,以更好保障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和明智性。  相似文献   

11.
蔡彦敏 《学术研究》2003,48(4):59-65
论文在对中美民事陪审制度进行同异梳理的基础上 ,分析美国陪审制度的价值理念 ,反观并对照分析我国民事诉讼改革中简易程序和独任制扩大化的趋向 ,评价其得失 ,以提示关注既往诉讼制度设计的缺陷、诉讼改革中的问题以及潜在的危险 ,期望藉此激励寻找更理性的制度设计以实现价值目标 ,并避免潜在危险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2.
“国民外交”是近代中国人民对外交民主化要求的体现 ,它的产生是西方民权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的结果。在近代中国 ,广大国民先后以非对抗性的外交运动、对抗性的外交运动及合作性的个人(或团体 )外交活动等形式对外交进行了参与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 ,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外交”。  相似文献   

13.
日本公务员制度已相当成熟和完备,尤其是公务员制所确定的公务员范围以及公务员工资、休假、考核等相关制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制度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英国养老保险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新轩  武琼 《河北学刊》2007,27(1):185-188
本文对英国养老保险市场化改革的背景、过程及特点进行了阐述,指出英国养老保险市场化改革既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又提高了居民储蓄倾向;同时对于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过程中,界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责任,发挥个人参保的积极性,稳定宏观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灾害对策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是世界上地震、台风、海啸、暴雨等自然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素有"地震国"之称.在与自然灾害的长期抗争中,日本形成了一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完善的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的综合性灾害对策体制,主要表现在灾害对策立法、灾害应对机制及防灾教育机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美国建立的以"吹口哨人保护法"为核心的检举人权利保障制度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其中保障检举人免受表面合法行为的打击报复、提供公民检举权获得救济的途径、设立专门救济因人事行为而受到侵害的检举人的机构、保障检举人的受奖励权等制度和做法,对完善我国检举人权利的保障制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立法后评估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法后评估是指法律实施一段时间后,有关部门、组织或人员对其实施效果等进行评估,发现法律实施过程中的立法问题,从而完善立法.日本的立法后评估制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确立了从地方到中央的制度化路径,在制度操作上也具有一定的特色.我国应合理借鉴日本立法后评估制度"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模式,同时更加注意立法后评估主体的多元化、评估的公开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8.
贾凌 《学术探索》2003,(9):53-56
本文对大陆法系共犯与刑事责任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各国刑法对共犯构成以及刑事责任的规定都有一定的社会适应性。不过,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借鉴国外的立法内容,对于完善中国刑法而言仍然是必要的。首先,有必要在刑法总则中对身份问题以及共犯与身份的关系问题作出全面规定。其次,有必要对刑法分则和司法解释涉及身份犯的共犯问题的有关内容认真加以研究,从法理与实践两方面探究其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9.
中美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追求目标及实施政策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缘联系和霸权心态使朝鲜半岛在中美两国的对外战略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但不同的缘由决定了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追求目标是促进实现半岛的平等自主和平统一和各方的共同发展 ,从而维护东北亚的稳定 ;而美国则是近期保持“不战不合” ,长远目标是实现韩国为主的吸收统一 ,从而保持其在东北亚的领导地位。在实施政策上 ,中国执行不干涉内政 ,对双方不偏不倚的“促进和平”政策 ;而美国实施“以我为主”直接插足的霸权政策  相似文献   

20.
美国、德国在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高等教育体制也是经过不断变革与创新而形成的.由于不同的国情和文化传统,这种变革又具有各国不同的特色,对之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获得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