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确保科道监察实效,明代统治者在继承了前代权力分授、位卑权重、立法防弊、厚赏严罚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更为严苛的科道管理制度。这种通过提高科道官选任门槛,强化对其职务行为的约束和监督,从而实现对科道官职务犯罪预防的立法隐喻,与其他朝代相比有其独创之处,从中体现出统治者希冀通过科道制度的构建谋求防范职务犯罪的取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清代吏治之腐败进行了分析.认为总督、巡抚由监察官员而地方官化,从而严重地削弱了地方监察工作,是导致清代地方吏治败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试论清代监察制度机能萎缩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官司法监察制度是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特有的产物,它创始在秦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监察制度属于封建政权体系中的监控系统,在统治集团中具有一定的自律制衡机制,对封建官僚政治的有序、稳定和官吏的相对廉洁职守曾起过十分有效的约束、威慑作用。作者认为,时至清代,虽然监察组织、制度达到了比较健全和完备的程度,在特定时期监察制度亦起过重要作用,但无可否认,清代监察机关的作用较之前代历朝都大为逊色。本文就清代监察机能萎缩的表现尤其是就其萎缩的原因从君权强化、监察体制本身的缺陷和政治极端腐败、“首崇满清”等方面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唐代官风     
终唐一代对官吏的诠选、考课、监察、恩惠以及高薪养廉等诸方面的措施与政策,敦促官员廉洁奉公,形成了奉法循理、勤政爱民的官风。唐代统治者在总结前朝载舟经验和覆舟教训后,进一步完善了选官制度,严密了官吏监察、考核制度,选拔出一大批居官鲠正、为政清廉的官员。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5,(6):72-76
本文以"国家政权建设"理论、"第三领域"理论和"治理"理论作为理论视角,从乡镇政权的历史延续、乡镇政权的独特性质和乡镇政权的职能定位三个维度,分析当前乡镇政权的改革路径,指出其改革路径在于使其体制、结构和职能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清代乾隆后期 ,延至嘉庆初年 ,封建王朝的体制弊端、“古稀天子”的倦政庇护和文武同僚的阿附沉默 ,客观上纵容、助长了权臣和贪财枉法 ,蠹国病民 ,使他成为清代乃至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大贪官。  相似文献   

7.
清代乾隆后期,延至嘉庆初年,封建王朝的体制弊端、"古稀天子"的倦政庇护和文武同僚的阿附沉默客观上纵容、助长了权臣和坤贪财枉法,蠹国病民,使他成为清代乃至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大贪官.  相似文献   

8.
清代科场回避,立法最严。清初始定科场回避条例,专为执事官员与士子而立,分为士子回避与考官回避。士子回避系指入场官员之子弟、亲族等,以回避考官,限定正副考官及监临、知贡举等子弟不得入场考试,旨在防止考官谋私。考官回避系指考官入场及阅卷应回避之事项,其与官场回避颇有相同之处。清代科场回避条例的颁布,旨在防微杜渐,条例规定极严,直至清末沿用未改。  相似文献   

9.
陈正奇  田猛 《唐都学刊》2011,27(1):123-125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始终存在着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事实上已经创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并且以国家政权的力量确保其指导地位,发挥其职能,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10.
腐败产生由来已久,虽然反腐机构和反腐官员产生也由来已久,但是目前腐败难以根除。如果设置监察专业、做好监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即使不能根除腐败,但总存在解决的可能。本文对高校设置监察专业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角度提出了小、中、大三个层面的监察专业建设思路,对创新监察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了新的探索,对国家长治久安必由之路和国家政治清明必然选择进行了创新性思考和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清代的长沙,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繁多,这也就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会馆公所、慈善组织等民间组织承担了许多城市管理的职能。清代长沙城市民间组织承担一定的城市管理之职能对今天城市管理创新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清代塾师、幕友和官员收入水平的差异。作者认为,在清代,同为读书人,其所属等级身份各异,经济地位悬殊极大。作者对这种特殊的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人民公安机关是社会治安工作的主管部门,它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其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公安机关通过其工作业务,在“打击、防范、管理”等诸方面更能发挥其职能作用。一、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地位我国公安机关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中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机关。它的基本任务可以概括为惩罚违法犯罪,维护治安秩序,保护人民。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表明,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专政与民主的两大职能。其专政的职能,是指公安机关对于蓄意  相似文献   

14.
段自成 《求是学刊》2013,40(2):170-176
清代内地的乡约和西南汉族聚居地区的乡约普遍经历了由教化向行政管理的职能演变,而少数民族乡约和东北新兴垦区的乡约则在设置之初就被赋予了基层行政管理职能。清代乡约的职能演变不仅导致乡约类型和行政型乡约功能的多样化,而且引起教化型乡约和行政型乡约在同一地区同时并存。清代乡约的职能演变之所以呈现出地域性和多样性,与清代官府对基层社会控制程度、地方主流社会势力和基层社会权力体系三者的地区差异有关。清代乡约职能演变的复杂性,既反映了清代乡约在基层社会中的适应性,又体现了清代国家控制基层社会方式的灵活性。清代的国家权力正是通过乡约灵活多变的职能演变向乡村社会深层渗透。  相似文献   

15.
在清代北京房产交易中,官房牙协助官方征收房宅契税。本文依据清代北京房契[1]与相关资料,就不同时期官房牙与契税征收的变动情况,官房牙的职能与职能转换、承充年限、活动区域及弊端等情况做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由于唐代对官吏的铨选、考课、法律监察以及高俸薪等方面的具体政策,促使官员廉洁奉公,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政风。  相似文献   

17.
《学问》2015,(3)
吉林将军是清王朝在东北地区设置的三将军之一,为镇戍一方的最高军政长官,故职能所涉较为广泛。就其军事职能而言,主要包括修举武备、拱卫"根本重地"、招抚兵源等几个方面。吉林将军较好地履行了其军事职能,为维护清代东北乃至整个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周荣  朱利民 《唐都学刊》2010,26(5):103-107
北宋时期是阵法与阵图研究较多的时期,当时,朝野上下、文武官员都非常关注阵法与阵图创制与研究。仁宗朝是北宋阵法与阵图研究的高峰时期,但实际作战中却收效甚微。文章对当时的阵法使用以及阵图在这一时期的创制应用进行研究,试图对北宋中期阵法、阵图研究繁盛,却无法转化为实际战斗力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乡镇政府处于国家政权的最基层,其向上承载着庞大的国家机构体系,向下则连接着九亿之众的广大农村社会.乡镇在客观上担负着调处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职能,它以独特的方式调处、化解形形色色的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形成一套颇具特色的乡镇纠纷解决机制,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乡镇却面临着社会与自身的双重转型,并深深地陷入转型期的不适与痛楚之中,这种境况严重制约了乡镇调处农村社会矛盾纠纷职能的发挥.因此,乡镇需要通过制度与机制的创新,从而获得与其职能相匹配的调处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浅论效能监察及其基本特点吴丽君正确认识效能监察的特点,有助于搞好效能监察工作,更充分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一般说来,效能监察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监督检查的全面性,监察形式的多样性和监察结果的社会性,试论述如下:一、监督检查的全面性效能监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