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总结了中国近代以来关于传统文化的三次讨论,从历史时文化的关系角度,以现代化或近代化概念为背景,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个性及主要缺陷。文章强调,只有客观地,恰如其份地确定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属于何种文化层面,才能正确地制定我国的文化战略,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统治者的昏庸、领导者的缺陷、国民心理的障碍、理论的孱弱及动力错位等方面破译近代中国的开放及近代化之轮无法到达富国强邦彼岸的原因,从而为今天中国如何开放和实现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洋务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业,它独立于传统教育体制之外而自成另一个系统。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的发轫,而且是晚清废书院、废科举,全面推进教育近代化的前导,成为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中介,在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演进过程里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历史轨迹。它因洋务运动的内在要求而起,又推进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展开。它的存在及其所辐射的力量曾给近代社会带来过多元多面的影响。而由它所引发的种种论争和冲突,又从根本上规定了洋务教育曲折而艰难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国外的中国史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注意到将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进行比较研究。1988年,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历史学家亚德谢特(S.A.M.Adhead)所著《世界历史上的中国》一书把中国历史跟世界历史上的其他诸文明作了全面、系统的比较。正如该书导言所说,这本书把中国看成“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孤立的实体”。因此,它始终抓住中国跟欧亚大陆西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长江航运的近代化,以中国航运主权良失为代价。西方资本的垄断、控制与彼此争夺,带来近代化严重的半殖民地畸形性质,同时刺激了中国轮船航运的兴起。轮船招商局作为西方轮运企业的对立物,加入长江航运近代化的历史历程。它同西方企业之间对抗与妥协并存的关系,组成了长江航运近代化的复杂画面。西方航运技术的引进引起长江航运的深刻变化,但是传统的木帆船仍然承担重要的运输任务,近代化实现的程度是相当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人类历史由分散的和彼此隔绝的区域史、国别史转变为统一的和相互联系的世界历史,是3000多年来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长期冲突与融合的结果。到15、16世纪以后,工业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征服开创了人类历史的近代化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扩散的历时性的泛西方化过程。与绝大多数非西方国家一样,中国在近代化转型过程中表现出对西方文化的显著的模仿特点和时序倒置特点。随着西方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泛西方化浪潮的衰落,非西方世界与西方世界将共同面对一个共时性的现代化发展前景,中国也将从自己的文化土壤中创造出一种崭新的精神原点以支撑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大厦。本文试图从宏观角度论述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考察近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的泛西方化浪潮,并论述中国文化在泛西方化浪潮冲击下所经历的近代化转型过程和现代化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资本主义道路虽然没有成为中国的归宿,但是,为资本主义前途而进行的各种斗争,却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杠杆。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化开端于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自觉不自觉地承担起了这一历史重任。勿庸讳言,他们对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化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这期间,人们自然记起了洋务运动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张之洞。本文试从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军制改革和政治领域方面,就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努力与贡献,作初步探索,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虽然没有近代欧洲那样比较完整的启蒙运动,但的确经历了自己的思想启蒙过程。其中,与工业化潮流和资本主义兴起密切相关的重商思潮,即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过程中一股不容忽视的思想潮流以重商思潮为标志的近代商业启蒙大致经历了兴起、嬗变与深化的演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封建农耕社会的价值观念遭到否定与批判,新兴工商社会的价值观念得以萌生和揄扬。近代商业启蒙尽管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对中国走向工商业社会和实现近代化则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对当今商业道德重建具有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明治启蒙思想的历史意义探论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崔新京在日本近代发展史上,明治启蒙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它不仅是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思想旗帜,而且作为日本近代思想体系的雏形,有着承前启后的思想史意义,甚至对日本现代化的实现,也产生了深远的...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化"的研究范式出发,通过分析<南京条约>的各条款在签订时所处的社会体制和观念来阐释当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中看出作为中古阶段的中国在体制和观念上与近代化的西方有着怎样的差距和碰撞,由此真正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新的史学观点是新课程的灵魂,同时也是高考命题者的指导思想.因此,高三历史复习中要使学生领会教材所体现的新的史观和理念,并运用它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本文将就如何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指导下有效进行高三历史教学、优化高三复习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陈小锦 《创新》2007,1(4):79-82
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准现代化的人事考试制度,考选人才方面既吸收了古代考试的公平精神又采纳了西方文官考试的先进理念,具备了近代化的特征。从人才的选拔看具备了公平性,但体制的缺陷使其任用的成效不尽人意,阻碍了它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从总体上看,当今世界仍然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中国改革开放30年,实质上是加速推进工业化的一段特别辉煌的历史。中国工业化不仅彻底地改变着中国的面貌,而且极大地改变着整个世界的工业化版图和国际经济格局,特别是使得200年~300年来一直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运行机理的世界工业化过程中,演绎出一个13亿人口的巨大经济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迅猛推进的工业化历史。  相似文献   

14.
论晚清通讯业的近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指出,从整体看,旧中国经济没有实现近代化,但各个经济部门不同程度地逐步向近代化迈进。晚清电报线的建设,实现了通讯业的近代化。这在研讨旧中国近代化问题上,很值得注意。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中国已被纳入世界电报网络之中,电报线的设立势在必行。清政府创办电报是在外国战争威胁下应付危局而被动地开展的。本文从资金、电线的建设和保护、经营以及对外交涉等四个方面考察,认为当时电报局采取官督商办的形式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并由此形成官线和商线并举的局面。电讯器材依赖外国,后期发展滞缓以及主权不完整三者是晚清电报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发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何评价这个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想就洋务运动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谈几点看法,希望得到史学界同志们的指正。一、洋务运动开始转移社会风气,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又一次被外国侵略者所战败,并面临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16.
上海历史照片的综合性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老上海风情录》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段的百年申城图景。其中既有上海体坛的旧岁回眸。又有城市建筑的深沉诉说、城市交通的近代化交响,还有外国侨民的东方探险、上海行业百态的多姿重彩,实为城市空间和社会风貌的动态性展示。对于其中的上海历史照片,贵在进行综合性的解读。这种解读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又是多学科的探索、多视角的览析。在解读上海历史情绪的同时,应该升华新的历史使命感,在剖析旧城中进一步规划时代新城,在俯视旧日沉浮中迎接跨世纪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清末新政和中国经济与文化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近代化是在中国人的一个个“强国”、“富民”梦想的推动下而发展前进的,从一定意义上讲,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近代化史,它展现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其间,由清朝统治者为推进中国近代化而进行的改革高潮主要有三次,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而清末新政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都采取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内容的措施,进行近代化的改革,它开创了中国的全面近代化。清末新政涉及面广,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也较大,本文只从经济、文化方面着手进行探讨。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纲领和…  相似文献   

18.
旧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近代社会的过渡和转化,共花了109年时间,经历了晚清、北洋、国民党三代政府。虽然这三代的政府在近代化事业的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都有所建树,但从根本上说却始终未能完成上述的转化,中国直至解放前仍停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在这三代政府中,都有一些肩负着近代化重任的核心人物,本文对其中六位人物在近代化事业上的历史功过得失,力图作一番尽可能公正、客观的评说。  相似文献   

19.
日本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制度演进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促进农地制度和城市土地制度的统一、协调并推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实现了两种制度的协调和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日本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经验,对我国当前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制度的关系演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军事留学是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近代化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以19世纪70年代留美幼童的派遣作为近代军事留美活动的发端,考察近代中国军事留美的发展轨迹,就整体而言,近代军事留美多为官费派遣,选拔和管理均十分严格;军事留美生群体在构成情况、家庭和教育背景以及留学生涯方面颇相似,并呈现出成绩甚佳、文武双全的鲜明特点,尽管人数有限,整体水准却远超军事留日生和留欧生.然而,这批接受过关国职业军人训练的新式军事人才在中国军事近代化历程中的建树却并不突出.透过他们归国后普遍存在的"水土不服"现象可以看出,如何更好地接纳与任用留学生无疑是个与放手"送出去"同等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