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方言语气词"哦"有其独特的情态意义,与其在汉民族共同语中的身份完全不同。我们在这里对四川方言语气词"哦"的情态功能以及其礼貌值做讨论,有利于规范"哦"在方言中的使用,也为其成为汉民族共同语的语气词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晚唐五代时期禅宗文献《祖堂集》疑问句句末语气词既有新兴的,也有沿用的,且主要用于是非问句。新兴的"摩"使用频率最高,用法上不仅相当于"吗",还相当于"吧"。新兴的"聻/你/尼"尚未得到广泛使用。在新兴的语气词的使用速度方面,《祖堂集》要快于敦煌变文。上古汉语就已使用的语气词"耶"、"也"、"乎"在《祖堂集》中的使用频率都较高,"哉"、"欤"、"焉"已呈现消亡的趋势。中古汉语产生的语气词"那"未得到普遍使用,用法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陕北方言反复问句的主要特点在于“、叻、哩”等语气词的使用 ,连词并不重要。由于所插入的语气词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 ,陕北方言的反复问句可以表示丰富多样的体貌意义。陕北方言还有一种特殊的反复问句“得 VP不得 VP”。本文对陕北方言反复问句的结构特点及其用法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涟源荷塘方言中的语气词数量多 ,用法灵活 ,其特征符合汉语共同语语气词的一些规律。单用的语气词 ,每一个一般能表达多种语气。几个语气词的连用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盐城方言助词"着"与普通话助词"着"的用法大体一致,但也有差别。"着"在盐城方言中有两类用法,一类是动态助词;一类是语气助词。盐城方言中动态助词"着"的语法意义也有"持续义""存续义""伴随义"三种,与普通话助词"着"的不同之处在于存现句中"着"的意义的细微之处、语音节律要求以及"着""了"的并列使用。盐城方言中语气助词"着"表示祈使语气、先时语气,此外还有一种反问语气用法。  相似文献   

6.
晋语志延片方言的“噻”类语气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语志延片方言“噻”类语气词可用于单、复句的诸多句类句法环境,其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联系邻近方言和近代汉语的研究结论,其来源应该是近代汉语假设语气词“时”、“价”连用后合音并语法化所形成的形式,而且是语法化程度很高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以山西长治县方言的语气词为研究对象,描写和分析它们在表达语气方面的性质和作用,择例分析其复杂性,并比较它们和普通话语气词在用法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张德岁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3):49-52,80
文章重点考察了宿州方言中较有代表性的14个语气词,它们包括:来[]、吭[]、宁[]、不[]、口[]、就是喽[]、憨]、唉[]、嗡[]、的[]、喽[]、口[]、呗[]。这些语气词用法往往较为复杂,都可以表达多种意义和语气,最多的有十多种用法,少的也在两种以上。从情态来看.它们可以表达确认、推测、否定、强调等陈述语气,请求、商量、命令等祈使语气,惊讶、愤怒、无奈等感叹语气,以及多种疑问语气;从出现的句式来看,宿州方言的语气词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中都有使用,且使用频率很高,尤其是“来”、“喽”、“不”等在句法特征、语义类型以及语用功能方面都很有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9.
罗山方言中有丰富的语气词,而且往往一个语气词承载着多种语义功能。其中"[san33]"、"[pan33]"是比较带有地方特色的语气词,虽然某些用法可以与普通话的语气词相替换,但二者能够表示深层的语义关系,在普通话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语气词。本文将对"[san33]"、"[pan33]"这两个有音无字的语气词,从语义上进行阐释,并根据汉语鼻音韵尾的演变对其做进一步分析,以期追寻古汉语的遗迹。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了阳泉方言语气词的时体功能,认为这一功能除受自身因素影响外,还受句中其他成分的制约,其表时体的功能是非积极性的。文中详细讨论了每一语气词的时体意义,并指出语气词“来”、“嘞”、“呀”在绝对时制关系中形成了一条时间链。  相似文献   

11.
"高头"作为方位词,不仅用于吴语中,也存在于广大南方方言和部分北方方言中。主要有表示定向方位和泛向方位两种用法。其出现时间大概在唐宋时期,并在近代的文学作品中非常常见。从它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来看,"高头"在历史上是一个带有浓厚方言色彩的方位词。  相似文献   

12.
亳州方言中的"得"字语义丰富,用法灵活。从其语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两个维度分析了"得"字单独使用与组合成词的方言语法特色,对亳州方言中"得"的意义和用法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单独成词时可充当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组合成词时和名词、动词组成合成词,"得"便成为半虚语素。  相似文献   

13.
甘肃武威凉州的民间口头说唱艺术"凉州贤孝"唱词语言以凉州方言为主,通俗幽默,风趣生动,其中语气词的大量使用,使其蕴含丰富的生活气息,呈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方言研究价值,文章试就其语气词的语用功能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4.
贵阳方言语气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阳方言的语气词系统特点突出,一是语气词数量多,在汉语各方言中比较罕见;二是语气词的功能复杂,往往一词多义(语气);三是可按一定层次叠用,在一定语境下可达六个语气词叠用。本文分词条逐个详细描述各词的语义和功能、并以极富方言口语特色的例句予以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15.
从通海方言句末语气词所在句子的语气类型出发,对通海方言句末语气词进行描写与分析,指出通海方言句末语气词的功能:可用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中。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到方言的影响,现代汉语的"有"已产生完成体用法,但在石毓智《汉语的领有动词和完成体的表达》中提及的四种语法格式中仍不是完成体用法。"有"作为完成体肯定标记应满足以下条件:一,位于实义动词前;二,不依附其他语法形式;三,意义完全虚化。应审慎对待处于语法化过程中的"有"。  相似文献   

17.
"了"是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它既是动态助词又是语气词,常常附着于其他词后,而其用法也非常灵活,可在句中,亦可在句末。虽为一虚词,但在成句表意方面却不可小视。本文专就该词的语法意义及使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先秦传世文献中语气词"夫"的105个用例,提出"夫"是传信语气词,其统一功能是"传达说者对命题的确信情态"。这一分析可以统一解释"夫"的句类分布限制、与其他表情态词语的共现限制以及与其他语气词的连用限制。此外,这一功能分析也契合蒲立本所提出的"夫"是"不乎"合音的假说。  相似文献   

19.
"也"是上古汉语高频语气词,从西周到战国时期"也"由表判断的句末语气词逐渐衍生出表判断、确定、增强语气、停顿、对比、标记和强调等其他功能,且出现的位置更加多变。研究从西周到战国时期语气词"也"的演变及其原因有利于探究古汉语语气词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由于文昌话在使用过程中,语气词及句调等方面比其他海南闽语区的方言要丰富得多,且自成体系.故海南省媒体方言播报都以文昌话为主.文昌话在海南方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意在研究文昌方言语气词在表达话语人态度、情状和行为意图中的方式及在日常交际中是如何展现特殊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