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是柳宗元谪居柳州时期唯一纯写柳州山水的散文,他仅用不足五百字的笔墨,记载了近治十多处景物。无论在写作手法还是为文谋篇上,都与永州时期的山水游记有着明显差别。这种差异折射出的正是柳宗元屡屡逢殃的仕宦历程中,在心性人格、处事态度、理想情志等各个方面的坚守或改变,反映出他当时真实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2.
张维 《社会科学家》2005,(6):175-179
柳宗元生命中的最后四年在柳州度过,无论他当时怀着怎样的心境,他留给柳州和柳州人民的,不仅仅是"生能泽其民"的一般意义,更重要的是,柳宗元当时矛盾而复杂的心情,成为历代迁客骚人吟咏柳州的两大主题.即一方面以柳宗元为代表的典型的贬谪心态的流露,另一方面以柳宗元"以利安元元为务"的抱负作为人生目标.本论文试图通过对"粤西三载"中,明代文人吟咏柳宗元和柳州的诗文作品的解读,探讨明代迁客骚人对柳宗元和柳州的基本认识,以说明柳宗元与柳州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在柳州留下的诗文作品是人们了解柳州最直接的材料,甚至可以说,柳宗元代表的就是柳州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3.
作为地方报纸,柳州日报多年来致力于对柳宗元研究成果的传播,特别是该报的副刊专门开辟了文史版,设置了专门刊载此类文章的“柳园絮语”专栏,既发表了大量的本地柳学研究者的学术论文和研究心得,又刊登了不少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文章,为本市的柳学爱好者、研究工作者提供了信息.据初步统计,从1993年1月起至1997年6月30日止,在这四年半的时间里,柳州日报副刊共发表各类有关柳宗元研究的文章150篇,对柳宗元的诗文、历代对柳诗文的评论、柳宗元诗文的考证、柳宗元哲学思想、柳宗元研究的最新成果介绍等方面都有所涉猎,其中不乏佳作名篇.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推动本地柳宗元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和深入.本文特对柳州日报副刊近五年来发表的关于柳宗元研究的文章进行一些回顾和综述,以期对今后进一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在柳宗元改官柳州刺史后的诗篇中,有《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这一首七律诗,结尾两句说:“非是白苹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潇水、湘水在今湖南省境内,指他贬斥永州后居住、游览的区域。白苹洲在哪里?宋代韩醇注引述:南朝梁柳恽出任吴兴(即令浙江省湖州市)太守,曾经写成《江南曲》,其中有“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两句。(见中华书局校勘本《柳宗元集》卷四十二)白居易集中有《白苹洲五亭记》,叙述“湖州城东南六百步,抵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的柳宗元,首先以进步的思想家、政治家而著称。文学史上的柳宗元,在散文和诗歌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他的诗文大多于潇湘所作,不少名篇为千古佳作。柳宗元于元和十四年十一月病殁,临终之前,他把全部遗作寄到连州好友刘禹锡那里,烦劳代为编集。禹锡受托,精心编纂,以得《河东先生集》传世。有人说毛泽东是诗人政治家,是政治家诗人。他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学素养,尤其对古典诗词有强烈的爱好。拙文仅就毛泽东与柳宗元的诗文关系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 叙事长诗和英雄史诗是土族文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土族地区流传较广的有《拉仁布与且门索》,《登登玛秀》、《布柔有》、《祁家延西》、《太平哥》等。这些都是以几十行,甚至几百行的诗句来叙述一个故事情节或整个过程。其内容包括: 一、反对包办婚姻 《登登玛秀》是叙  相似文献   

7.
李辉 《船山学刊》2015,(1):51-55
柳宗元对《国语》的文学价值有高度评价,同时,以"中道"思想为标准,柳宗元对《国语》中"不概于圣"之处也做过深刻批判,这集中体现在《非〈国语〉》中。以柳宗元对《国语》一书的接受与评价为线索,论析柳宗元撰述《非〈国语〉》的目的与原则,可以加深认识柳宗元的"中道"思想,并进而了解"中道"思想对柳宗元经学、文学、史学等思想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的"柳河东"之称谓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统有关,"柳柳州"之称谓与出任地方行政长官有关,而没有称之为"柳永州",与其晦暗的政治经历有关.这种一名多种称谓的现象,是由于民族文化心理所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特而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晚年贬任柳州,因又称柳柳州。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刘禹锡(77—842),字梦得,洛阳人。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中唐优秀诗人。他和柳宗元都是永贞革新运动的核心人物,在政治上是盟友,诗文创作上是文友,生活道路上是挚友。一、志同道合,仕途坎坷,矢志不渝起初,柳宗元在仕途上可谓一帆风顺,中进士,第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书院正字,迁蓝田尉;任监察御史里行;贞元二十一年(805)擢升礼部员外郎时仅33岁。他怀着“励才能,光功力,致…  相似文献   

10.
乡魂曲     
据说张九龄为相时,曾向唐玄宗建议:“放臣不宜与善地,应徙五溪不毛之乡。”所以其后许多臣子犯了过错,便都流放到广西、广东、湖南、四川等地。为此,张九龄不少挨骂,后来连他自己也懊悔了。永贞变革失败,柳宗元被贬柳州。那里交通不便,荒凉贫困,跟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比较,落后了许多。人民忍受不了沉重的压榨和剥削,便只好挺而走险。“到官数宿贼满野,缚壮杀老啼且号。”(《寄韦珩》)下车伊始,就碰到一大堆难题,如何收拾?柳宗元此时的心情,是非常苦闷的。  相似文献   

11.
中南地区自古就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区之一,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华夏族与那里的少数民族间的交往不断向纵深发展。到了汉唐时期,许多有识之上都积极地促进这种民族交往,尤其是唐代的许多南满官员,他们都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中唐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的贡献较为显著。从永贞元年到元和十四年,柳宗元先后生活在中南地区的永州和柳州两地。永州是苗、瑶等民族先民的杂居地,而柳州则是壮族先民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十四年中,柳宗元与当地少数民族朝夕相处,深受他们的尊重和敬仰。考察柳宗元在永州和柳州时期的生活,有助…  相似文献   

12.
张海鸥 《阴山学刊》2001,14(3):31-31
《宋史》以下诸种有关王安石传记、年谱、索引 ,以及近世各种文学史、王氏别集或选本 ,均言王安石字介甫。然读当时人诗文 ,对王安石又有称介卿、介父者。若不明其所指 ,实有不便。故为之辨。介甫又称介卿。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四《曾子固〈怀友〉寄荆公》条 :王荆公初官扬州幕职 ,曾南丰尚未第 ,与公甚相好也。尝作《怀友》一首寄公 ,公遂作《同学》一首别之。荆公集具有其文。……然《怀友》一首 ,《南丰集》竟逸去 ,岂少作删之耶 ?其曰“介卿”者 ,荆公少字介卿 ,后易介甫。予偶得其文 ,今载此。吴曾所录《怀友》全文约四百字 ,其中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文本阅读求证柳宗元种植诗中"种植时空"的文化喻意.从某种意义上说,种植诗可以成为柳宗元眨谪生涯的文学风标,是书写柳宗元贬谪生活的独特体裁.本文分析了柳宗元永州、柳州种植诗的异同,认为永州诗多为"秘境"探访的个人私思,同时也是柳宗元自我调整、主体价值凸显的一个记载;柳州诗则"公私有间",由"秘境"而至公共空间,抒发了造福惠民的长安理想但仍有哀怨.柳宗元种植诗风格上屈陶兼有,陶隐之淡中屈怨暗结;多以借物自喻、用典巧指等方式运思,独柳州种植诗能够"以谐传之".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在《亡友故秘书省校书郎独孤君墓碣》中,自称是“河东解人”(《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10月出版,277页),在《杨氏子承之哀辞》中,也自称是“解人”(同上1081页);在为叔父所写的《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中,又明言他的家族“邑居于虞乡”(同上312页).在认定柳宗元祖籍的问题上,后人存在着两种看法:一是据柳宗元自称是“河东解人”的说法,认为是在现今山西省运城市的解州镇;二是据“邑居于虞乡”之说,认为是在现今山西省永济市的虞乡镇.在近二十年来的有关出版物中,持后一种看法的是绝大多数,但持前一种看法的也有几家.《零陵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发表了周庆义先生《柳宗元家世与籍贯考》,再次提出了柳宗元的祖籍应是唐时解县即今运城市解州镇的说法,批评了“抓住‘邑居于虞乡’五字”认定柳宗元的祖籍是虞乡是一种“歪曲的记载”.由此看来,柳宗元的祖籍究竟是在今运城市的解  相似文献   

15.
在先秦典籍中,有几部重要的哲学、美学著作,在论述哲学、美学问题时,也提出过许多有关艺术心理问题的见解,不容忽视。这些先秦典籍,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些是对先秦诸子有关思想的综合、继承和发展,有些是前人没有提出的新鲜见解。在此,我们着重描述《周易》、《管子》、《乐记》、《吕氏春秋》的艺术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讲正气,尚忠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柳宗元一生十分推崇正直忠贞之士,“柳子读古书,观直道守节者即壮之”,(《柳宗元集·佩韦赋》,以下引《柳宗元集》者只写篇名),对历史上为国为民坚持正义而英勇献身的仁人志士表示深深的仰慕,帮助他确立了“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寄许京兆孟容书》)的人生观。他强调“凡居其位,当思直道。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与韩愈论史官书》)。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对关龙逢、比干这些为了国家的安危而直言极谏,杀身成仁的先贤表示了由衷的敬佩,还曾经写有《吊苌弘文》、《吊屈原文》、《吊乐毅文》等等,对这些杰出历史人物所表现出的高风亮节进行了热情的赞颂,对他们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沉的同情和惋惜。弘扬正气,歌颂忠贞,成了柳宗元许多作品的重要主题。尤其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他就唐代中叶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突出地宣扬了诸多与邪恶势力作坚决斗争,体现了凛凛正气和铮铮铁骨的忠贞之士,贯彻了他写诗作文“以辅时及物为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治柳州,有永贞革新的经验教训和永州十年理论深化的思想基础。四年的吏治,是他的自然观、历史观、政治思想在永贞革新之后的重要实践。柳宗元结束了废置十年的贬谪生活,出任刺史,从此“怀印曳绂,有社有人”。他给李愬的信里说:“意者殆不可自薄自匿以坠斯时,苟有补万分之一,虽死不憾。”态度非常积极。补什么?无非早年在长安从政“利安之道,将施于人”的抱负。关于柳宗元被贬后,从此“悲观失望”的说法,事实上是对他很大的误解。  相似文献   

18.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与佛教的关系如何看待,学术界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柳宗元“崇信佛教”,“受佛教迷信毒害之深”,“终其一生没有解脱佛教对自己的精神束缚”,“客观上做了一种最愚妄、最落后的思想宣传的工具”1。另一种意见认为:“柳宗元是无神论者,唯物论者,不可能真正信佛。”2上述两种说法在笔者看来都和柳宗元完整的思想体系有矛盾。第一种说法与柳宗元写作《贞符并序》、《断刑论》、《非国语》、《天爵论》、《愈膏肓疾赋》、《祭吕衡州温文》、《与吕道州温论〈非国语〉书》以及《天说》、《答刘禹锡天论书》、《天对》等…  相似文献   

19.
《桃花扇》中《寄扇》《余韵》出套曲作者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强 《晋阳学刊》2013,(1):42-47
孔尚任《桃花扇》中的《寄扇》、《余韵》出套曲与徐旭旦的《冬闺寄情》、《旧院有感》套曲分别系同一篇作品,其作者问题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徐旭旦的《世经堂诗钞》中,有50首诗作或全文、或部分文字抄袭自前人之作,这一发现为孔尚任是《桃花扇》中《寄扇》、《余韵》出套曲的唯一原始作者提供了新证。徐旭旦抄袭前人诗作与抄袭《桃花扇》套曲的手法也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作品的悲剧意识及其有限消解丁光清,孟修祥柳宗元作品的悲剧意识源于他的现实人生悲剧。自“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从政治中心贬入南荒僻州。《新唐书》本传说他在那里“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因而,他被贬南荒以后所有诗文创作是我们认识柳宗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